自20世纪初泥河湾盆地的第四纪地质学研究活动开展以来,在泥河湾盆地寻找早更新世人类活动遗迹成为中外考古学家的梦想几址年来,中外专家学者在河湾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及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书限度地吸收了泥河湾旧石器考古、古人类及地层学、年代学的研究成果,对重要的旧石器文化遗存的石器工业特征、年代及在泥河湾旧石器文化序列中的位置。本书图文并茂,是部关于泥河湾旧石器文化研究的综合性专著。
卢兆荫所著的《发现满城汉墓》记录的是二十世纪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满城汉墓,这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两具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等万余件文物。本书作者负责并亲历这一发掘,再现了西汉帝国灿烂风华。《发现满城汉墓》中所述的满城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正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达的真实反映。
1991年和2007年考古发掘者分别在凤阳县大东关和卞庄基建工地发现两座被破坏的春秋时期的钟离国贵族墓葬,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本报告对上述考古资料及卞庄墓群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和介绍。其中卞庄M1是罕见的圆形墓坑结构,出土的五件镈钟正、背面钲部和两侧边均有铭文,最重要的是“钟离之季子康”铭文的发现,说明该墓葬是淮河流域钟离国贵族“康”的墓葬,这是发现的钟离国实物资料。这种圆形墓葬形制非常特殊,是我国考古工作中从未见过的墓坑形状,为研究我国古代葬俗提供了新材料。两座贵族墓葬大东关M1和卞庄M1出土的青铜器组合和器形都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为春秋时期青铜器的断代工作提供了佐证。钟离国墓葬的形制结构和大量的随葬品都具有浓厚的淮河流域地域文化特征,是研究钟离国历史和淮夷文化的重要新资料。本报告可供考古
本书为2007年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金代吕氏家族墓地及清代墓葬的考古发掘报告。此次为配合银河商务酒店而发掘,总面积约为1240平方米,共清理了古代墓葬62座。其中金代墓葬10座、清代墓葬52座。出土完整或可复原的陶器、铜器、铁器、金器、银器、骨器、瓷器、料器等共计200余件(组),及不同时期的铜钱100余枚。金代墓葬为竖穴土圹石椁墓,均为火葬,出土了7件精美的瓷器,并发现墓志两合。据墓志记载,鲁谷地区为辽金时期燕地汉人大族吕氏家族的墓地。此处墓地的发现为了解、研究北京地区辽金时期的历史、社会、政治、习俗等方面的情况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本书还有金代纺织品的鉴定分析报告。本书可供从事于考古、文物、历史等领域研究的学者及相关院校师生阅读和参考。
卢兆荫所著的《发现满城汉墓》记录的是二十世纪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满城汉墓,这次考古发掘出土了两具金缕玉衣和长信宫灯等万余件文物。本书作者负责并亲历这一发掘,再现了西汉帝国灿烂风华。《发现满城汉墓》中所述的满城汉墓出土的珍贵文物,正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繁荣发达的真实反映。
中国东汉碑刻,东汉永元四年(公元92年)立,原石出土地点不详,1929年在河南偃师县城南辛家村被发现,现藏河南博物馆。碑高1.53米,宽约0.74米,篆书共10行,前行16字,下载残损,每行各缺1字。字体结构宽博流畅,笔画较瘦。袁安碑是一件极为罕见用篆书写成的汉代墓碑。
《亲历考古: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记录的是二十世纪最重大考古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的发掘过程,这座汉墓因出土千年不腐女尸而名震天下。《亲历考古:马王堆汉墓不朽之谜》中作者讲述了如电影般亲身经历,妙释出土文物,修正《史记》错误,再现西汉墓主峥嵘岁月。
重庆公路考古报告集是近年来重庆公路基本建设中,对发现的文物开展考古工作的部分资料汇总。本报告集既有发掘成果的总结,也有部分调查资料的刊布。年代上迄汉至六朝,下至明清,以墓葬资料为主,内容较丰富。 本书适合于考古学、地方史等研究者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阅读。
《大连土羊高速公路发掘报告集》系2006年大连土羊高速公路抢救性考古发掘成果汇总,共包括五个部分:韩家坟青铜时代遗址发现房址7座、灰坑2个,出土石器25件,复原陶器5件;前牧城驿汉墓清理王莽时期至东汉初期墓葬4座,分别为贝墓、贝砖墓和单室砖墓,出土器物86件;沙岗子汉墓清理东汉时期墓葬5座,其中单室砖墓1座、双室砖墓4座,出土器物170件;楼上遗址主要为战国时期,发现房址1座;西甸子遗址为次生堆积,时代为辽代末期。《大连土羊高速公路发掘报告集》可供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研究者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