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币》资料丰富详实,叙述简明流畅,充分展现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在钱币文化上的辉煌成就。《古希腊币》的出版,对钱币收藏爱好者、钱币学家在西方古币的收藏研究上起到了引导入门的作用。这是一部以图画和说明文字构成的古希腊罗马钱币流变史,史实、神话、民俗、文字变迁、浮雕艺术的发展和打制工艺的进步尽在其中。
《古希腊币》资料丰富详实,叙述简明流畅,充分展现了古希腊罗马文明在钱币文化上的辉煌成就。《古希腊币》的出版,对钱币收藏爱好者、钱币学家在西方古币的收藏研究上起到了引导入门的作用。这是一部以图画和说明文字构成的古希腊罗马钱币流变史,史实、神话、民俗、文字变迁、浮雕艺术的发展和打制工艺的进步尽在其中。
《广富林:考古发掘与学术研究论集》共收录33篇文章。~4篇是发掘简报,发表了1999~2008年新石器时代部分的主要材料。第5~8篇是2009~2012年发掘工作中关于重要发现的报道。第9~11篇是良渚文化时期的研究,2~14篇是确认广富林文化之初时的三篇文章,学术界通过这三篇文章开始了解这一重要发现。5~20篇是与2006年6月召开的“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文化暨广富林遗存学术研讨会”相关的文章。第21篇的部分内容是对广富林文化谱系的再探讨,着重点是来自南方的印纹陶因素。第22、23篇通过对广富林遗址的新石器时代陶器化学组成数据的多元统计分析等,探讨陶器来源,以作为文化谱系分析的另一证据,并探索社会的发展。第24~32篇通过多种技术手段,尝试重建广富林自然环境,研究其对先民生存发展的影响,并且探讨了先民获得生活资源的方式,这是广
作者是古代陶瓷研究的专家,本书为作者关于两宋及金代中国瓷器和古窑口的文字结集,宋瓷是中国陶瓷发展历史上的高峰之一,传世的精品较多,海内外热衷此道的商家和藏家也为数甚巨,此类真正出自研究有素专家之手的著作,一方面可以提高宋瓷研究方面的水平,另一方面也具有相当的市场。
《集古录》为欧阳修所编纂金石资料,是中国最早的金石学著作,总计一千卷,大多散佚。其中《集古录跋尾》成于宋嘉祐八年 (1063),为欧阳修对其中的所录金石资料的评论,共10卷。全书内容涉及汉代至唐代古代碑刻数百通,分别加以跋尾,进行分析研讨,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 《集古录目》,是熙宁二年(1069)欧阳修命其子欧阳棐编录的。由于《集古录》只收录400多篇有题跋的拓本,大多数无跋尾的拓本未收录在内。《集古录目》则包括了欧阳修家藏的金石拓本达一千种之多,弥补这一缺憾。全书原编二十卷,惜未能流传至今。清人黄本骥根据吴荣光所藏旧抄本《宝刻丛编》,摘抄出《集古录目》佚文五百多则;按立碑时代年月重辑为《集古录目》五卷。
对北京故宫历史进行了简明扼要、系统完整的介绍,《故宫史话》共分为两大部分:部分涉及“紫禁城”名称由来及与天象、五行的关系,紫禁城的艺术成就和明清两代的良工哲匠,还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及其在清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建立过程中的象征意义;第二部分将宫殿建筑与人物史迹相结合,将历史事件还原于历史环境之中,严肃认真而又生动活动,使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在新疆佛教寺院壁画和古代墓室壁画中还包含许多图案艺术,与新疆石窟壁画中的图案艺术的表现手法十分相似,体现了整体美、对称美、对比美、平衡美、重复美、动律美,创造出西域图案装饰的独特风格。图案的装饰性与写实生动性有机地结合,从而使装饰性衬托了生动性,生动性点活了装饰性,达到了壁画装饰的良好效果。
《银的历程:从银两到银元》一稿,是中国钱币学会金银货币专业委员会汇集了来自大中华地区的30余位金银货币为主题的展览图录,也是浙江博物馆民间收藏走进博物馆系列展览之十四的结晶,展览将以银两银元实物为主线,将各朝各代的银锭银币生动地串联起来,完整地给观众展示一个从原始的银两制度过渡到机制银币的历史,从中可以了解白银货币如何从落后的称量货币发展到以枚计算的先进的货币体系、从原始铸技术发展到先进机器制造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