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五一广场东侧稍偏南位置的一口井窖中发掘出6862枚东汉简牍。该批简牍形制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诸多领域。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拾)》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五百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和异体字表。
《云间雪鸿--上海松江区博物馆藏近代尺牍诗札》包括上海松江区博物馆所藏近现代尺牍诗札数百件,内容丰富,是研究松江地区乃至江南地区近代尺牍、诗札的一手资料,具有很高的艺术性、资料性。不仅是研究地方诗书文化、记录乡贤往来的重要材料,也是了解晚清民国江南社会文化状况的一个重要资源。
2010年8月,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长沙五一广场东侧稍偏南位置的一口井窖中发掘出6862枚东汉简牍。该批简牍形制多样,内容丰富,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法律、军事诸多领域。 《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玖)》共收录长沙五一广场井窖遗址出土简牍六百枚,包括简牍图版、释文注释及相关附录。图版部分包括彩色及红外线的原大照片,释文部分含整理序号、释文及相关按语,附录含未见字迹简牍序号表、简牍编号及尺寸对照表和异体字表。
《吉金:明清铜炉特展》收录大量明清铜炉精品,汇集成册,并举办相关的展览。收录铜炉以造型、款识、用途等多个角度展现出明清两代铜炉发展的整体脉络,将明清铜炉文化体系做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梳理。《吉金:明清铜炉特展》收录了此次参展的所有明清铜炉佳作,并将其特点、演变、用途等特征进行具体介绍,也涵盖了对特殊皮色、工艺、款识等知识点的普及,具有很強的实用价值。
古代金銀器的發現相對其他遺物要少,但在其輝煌燦爛的歷史傳承中,與高貴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在人類社會中始終如一地代表着上層社會的文化面貌。遗物的珍貴和所反映的多層面的象徵意義,如同本身的材質一樣,具有永恒的歷史研究價值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美术全集(金银器玻璃器共2册)(精)》所选作品范围为中国人创作的、反映中国文化的美术品,也收录了少量外国人创作的,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美术品,供相关读者阅读参考。
《山西文水县民国纸币》一书,经过多年的精心准备、筹划,虽然也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波折,今天终于汇编成帙,以图册的形式和大家见面了。将一个县在一个时期发行的纸币编辑出版一本专著,这在全国来讲还是次。这也是我国钱币收藏研究史上的一种新的尝试。
珐琅器是以金属制胎,用石英、长石为主要釉科烧炼成的五彩缤纷的珐琅制品,按制造方法和工艺特点,可分掐丝珐琅和画珐琅两大类。掐丝珐琅,俗称“景泰蓝”,是起贱珐琅的主要品种,起綫珐琅还包括錾胎起綫和稍後出现的锤镍起綫两种,掐丝珐琅和錾胎起贱珐琅大约在十三世纪中叶从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画珐琅,俗称“洋瓷”,大约十七世纪初由欧洲传入中国。这两种不同特点的珐琅制品传人中国後,其技术也随之为中国工匠所接受,并很快制作出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工艺品。由于金属胎珐琅器制造工艺复杂,釉料配制和烧造技术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所以这种珍贵的珐琅制品开始很长时期主要在宫廷中制作,供皇帝及皇室享用。也有少量珐琅器作为贵重礼物由皇帝恩赐给王公大臣,民间则很少流传。《中国美术全集(竹木骨牙角雕珐琅器)(精)》所选
中华文明延绵五千年,孕育创造的璀璨文物,是中华民族根魂所寄、中华儿女精神所系。晚清以降,列强东顾,国力衰微,山河破碎,大量珍贵文物惨遭劫掠、倒卖、走私,如游子飘零、流散他乡,成为国人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无时或忘的惦念、梦牵魂绕的等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未曾忘却祖国流散飘零的文化遗产。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央人民政府建章立制、严控国门,迅速扭转珍贵文物流失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实践创新,合作共赢,摸索探寻文物回归可行路径;进入新时代,布局谋篇,大国外交,拓展塑造文物追索返还新格局。七十年不懈努力,党和政府成功促成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流失文物回归。 《回归之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流失文物回归成果展》以图录形式,对七十年文物回归进行了系统总结和集中展示
强调陶瓷器物的功能效用与形式美感融合为一体,使一件陶瓷器物既是实用的,又是美观的,这种创造思想在日本古代陶瓷发展史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具体表现。实用和美观是存在着矛盾的,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融合的,可以构成和谐的统一体。在我们大量接触和分析陶瓷制品时,可以清楚地看到,完全符合实用要求的造型,在形式结构方面已经初步具备了美的因素。可以这样讲,实用功能的合理是构成陶瓷器物形式美的一个重要条件,再经过陶艺家在这一基础上的整合,突出风格特点,赋予不同个性。 日本陶瓷艺术保持自己的特点,在现代陶瓷创作设计中,仍然坚持实用与审美的结合,没有随着西方现代陶艺的发展亦步亦趋,而是继承了传统陶瓷艺术的理念,并加以发展和丰富,对我们应该是有所启示的。我们在吸取和借鉴西方陶瓷艺术的同时,也不应忘掉日
本书是以 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七省联展 为基础而出版的一本专题性图录。全书主要包括 两个部分,其一是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专题性研究论文7 篇,试图从不同方面阐述不同地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和繁盛情况;其二是精品文物图版及文字介绍,从远古到明清,共分为四个单元,这些精美的文物,诠释了各个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情况,体现了海外贸易的交流和发展。全书内容丰富,既有专题性论文 ,也有各类精美的文物图象,图文并茂,是一本反映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面貌的精美图录。 作为本书主体内容的第二部分集中展示了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和海南七省近50 家博物馆有关海上丝绸之路的馆藏珍品,共收入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清代的255 件文物图录。本书采用特大16 开的宽幅,高品质的铜板纸,精致的美术设计,全彩逼真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