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栖筠(719~776)主要活动于唐肃宗、代宗之际,官至御史大夫。李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均为中晚唐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们都曾两次拜相,是李栖筠奠定了赞皇李氏在唐代历史上的地位。除上个世纪陈寅恪先生曾写过《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的专题论文外,学术界对于李栖筠的研究不多。本书是系统研究李栖筠的本学术专著,具有原创的价值。
李栖筠(719~776)主要活动于唐肃宗、代宗之际,官至御史大夫。李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均为中晚唐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他们都曾两次拜相,是李栖筠奠定了赞皇李氏在唐代历史上的地位。除上个世纪陈寅恪先生曾写过《论李栖筠自赵徙卫事》的专题论文外,学术界对于李栖筠的研究不多。本书是系统研究李栖筠的本学术专著,具有原创的价值。
明世宗朱厚熜,是明代的2位皇帝。因年号嘉靖,也称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一个性情偏狭、乖戾、刚愎自用的的君主。在位早期,他做了一些革除前朝弊政、整顿吏治、裁抑宦官等方面的改革,并取得了的成效。进入中年以后,他对道教的崇信到了痴迷的地步,甚至长期不理朝政,从而造成国家政治混乱、经济危机、边防屡遭侵扰等社会弊端。本传记再现了朱厚熜的一生,对其进行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千古一相——管仲传》以详实的史料,舒朗的叙述,畅达的文笔,描述了一代名相管仲虽出身低下,却依靠自身努力成就不朽功业的辉煌经历:助齐称霸、诸侯结盟、晚年荐才以及整饬吏治、推行法治、重视商业、发展经济等,书中尤以对管仲尊重民意、顺应民心的民本思想和遵从事物规律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创见与实践的着意发掘,凸显了管仲作为一个改革家兼思想家 彪炳史册的功勋与遗泽后世的风范 ,还原出了一个生动真实又难能可贵的伟人形象。
本套书共分四册,书中收录了曾国藩的思想精华“十三经”,其内容包括:“心经”、“挺经”、“官经”、“用人术”、“理财术”等等。书中除收录原文外,还有较为详尽的注疏。本套书内容极为丰富,涉及面广,较为全面反映了曾国藩做官、为人、领兵、用人等方面的思想内涵,对于今天的人们具有的启迪作用,颇值得一读。
陈为人编著的《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讲述了: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不研究历代的经济变革,其实无法真正理解当前的中国改革。《中国历代改革家的命运与反思》选取中国历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七位改革者——管仲、商鞅、赵武灵主、桑弘羊、王莽、王安石、张居正在改革实践中的兴衰得失,对改革变法进行了深刻而形象的剖析。他们推进改革艰苦卓绝的实践、坎坷跌宕的个人命运,将成为我们今日改革,古为今用知往开来的一面镜鉴。
全书在翔实史料的基础上,缜密考辨,写出和珅从普通官学生,到权倾朝野的“二皇帝”,最终被缢杀于狱中的一生。和珅是弄权敛财的巨贪,可政治上并非庸才。 和珅在编纂《四库全书》中的作用,在与英国使团谈判中做了哪些事,乾隆内禅期间,乾隆、嘉庆、和珅三者间微妙关系,和珅擅权期间谁是真正反对者,乾死后嘉庆如何追杀和珅,书中都有详细叙述。尤其是,书中指出,和珅擅权,政以贿成,促使“康乾盛世”结束,颇有历史借鉴意义。
左宗棠(1812—1885),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领袖。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竟因此成为清朝后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左宗棠一生见证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左宗棠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 本书是晚清时期铁血将军左宗棠的传记。本书记载了铁血将军左宗棠波澜壮阔的一生,重点记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这段历史,提出了“犯我中华天威者、妄图分裂我疆土者,虽远必诛之”的爱国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