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是早期中国佛教为的高僧之一。前期追随道安,其师生相契之缘素称弘道佳话,后入庐山建立东林寺,使之成为南方的一个佛学中心和学术渊薮。他极为敏锐而积极地利用当时佛教发展的条件,迎请精于阿毗昙学的僧伽提婆等外国学僧入山译经,还与北方鸠摩罗什法师书面交往,积极关注佛教东传过程中最前沿的理论课题,且对外来佛教与中国传统思想及习俗之间的矛盾和危机,作出富于人格力量和理论深度的回应。其弘教业绩和思想探索代表了东晋后期佛教发展的某些重要的历史步伐,其所倡导的念佛立誓实践也具有中国净土教发达的源头意义。慧远的思想、学养及人格的影响力颇为深广,甚至远达于朝鲜、日本等国。
传统医学,村根于古易。故文、周、孔子因卦而演易,使《易》成为群经之首。岐黄以古易演医,使中国古易的理、气、象、数,不仅成为传统中医学最初发端的渊薮,更成为传统中医学后来与将来发展的灵源。本书的论述,遂从此敷演。
本书讲述了温州苍南夹缬的历史和现代工艺,包括千年绝技隐苍南、蓝草幻出的色彩、濒危的雕版工艺、草木亲和构蓝图、方寸蓝白呈祥瑞等内容。
僧肇是我国佛学史上的一位著名的高僧,在历史上影响不小,并被后人誉之为我国的“解空第一人”。僧肇所处的东晋十六国时代,正是我国佛教的“始盛”时期,其时僧肇服膺鸠摩罗什所弘传的大乘中观佛学,撰写了我国佛学史上的名篇《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和《涅槃无名论》等佛学论文,从本体论与解脱论两个方面系统而又深刻地阐说了大乘中观佛教哲学思想,并把印度佛学与我国的老庄玄学相结合,不仅使我国佛学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而且也对整个中国哲学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晚清以来,中国海禁重开,大批西方传教士来华,在这片充满苦厄与动荡的土地上拓荒、布道。1892年,来自美国麻省的26岁青年爱德华·布里斯,即后来人们熟知的福益华医生,漂洋过海,开始了他前往中国的奇异之旅。在偏远贫困的山城邵武,他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与疟疾、牛瘟、洪水战斗,开创了各种工作。在那艰难动荡的岁月,他一个人就是一支和平队。他以一人之力,为该地200万人口提供医疗服务。他学习方言,抢救难产孕妇;创办学校,建造诊所;从美国引进名种家畜,建立奶牛场,与瘟疫斗争,成为“牛瘟免疫的一位先驱”……他是邵武人口中的“福先生”——福益华。福益华在中国结婚生子,经历了远方亲友亡故的悲伤,见证了战争的血腥和残忍,最终迫于时局离开中国。然而,直至生命结束,他仍梦想有一天能重返这片土地。邵武城外的山岭上
《徽州人物志》为徽学研究提供了一部人物资料翔实的工具书,被学界认为是这一领域的扛鼎之作。《徽州人物志》所收人物地域为原徽州的一府六县,即歙县、休宁、黟县、绩溪、祁门、婺源,同时也酌收了曾隶属徽州的太平和旌德两县人物;从时间上看,上自先秦,下迄现代。《徽州人物志》按传主的主要业绩分类列卷,按时序先后编排,共分政事、徽商、教育、文化等10卷,所收人物5399人,约160万字,创下了先前所有徽州人物志书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