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明学案》内容简介:金代中期,王嘉(道号重阳子)在中国北方创立了一种有别于传统道教的新道教全真教。全真教以三教合一为宗,以性命双修、功行并重为修炼门径,汲取禅宗的心性理论、修行方式等诸多因素,对传统道教从教义、戒律,到宫观组织、修行方式,以及境界等方面都进行全面革新,并在元以后分领道教的半壁江山,与正一教并立为二,最终形成明以后全真、正一双峰对峙的道教宗派新格局。这就打破了此前道教史上灵宝、上清、正一等三足鼎立的旧格局。在全真教的发展历史中,金末元初是教门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不仅确立了全真教在道教中牢不可破的重要地位,而且对整个中国社会、历史的走向也引发了极为深远的震荡。开辟全真教这一发展新局面的关键人物就是全真掌教丘处机。正是丘处机以年踰古稀之龄万里西行,觐见“一代天骄
《应县木塔探究》是作者徐德富继《雁北志集注》和《(水经注·滞水)研究》两部较大的作品之后,又一部作品。大木塔的构建春秋,由于其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它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涉及的社会门类学科很多;加之儒、释、道三种文化合流的内涵寓意高深,源远流长,所以想把它的始建年代准确无误地搞清楚,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简直如同书山拾贝、史海钩沉一样艰难。
《傅大士评传》由赵福莲编著。《傅大士评传》内容提要:傅大士(497~569),姓傅名翕,字玄风,号善慧,东阳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南朝梁代禅宗之尊宿、义乌双林寺之始祖、中国维摩禅之祖师,与达摩、志公齐称“梁代士”。梁武帝普通元年(520),遇印度高僧达摩(嵩头陀),经点化悟明自己乃弥勒化身。从此,于双祷树下结庵修行,度生为务,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傅大士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其“道冠儒履释袈裟”已成“三教合一”之象征、大乘佛教空性思想之指归。其苦行愿心以及佛教理论均落在“不二法门”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维摩禅祖师之风范。“炉之所多钝铁,良医之门多病人”是傅大士一生的躬身实践。其禅风之沐浴、慧光之普照,上至帝王,下至百姓,内自中国,外及日韩。
伊拉斯谟是作者的精神导师。《一个古老的梦:伊拉斯谟传》也是作者最爱不释手的一本传记,尽管它只有薄薄的一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