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及其他》:“世界七奇,不对,应该说世界八奇:我就是第八奇。”吴赉熙先生这样说;你瞧着他,你就微笑了,又不愿失礼,只好在内心里同意他那句其实是很符合实际的断语。 他又高又瘦,像一根竹竿,他的头不像别的,就像个拖把,无论跟谁在一起,吴先生也惹人注意。他那一对大耳朵,支棱起来,跟脑袋成直角,实在算得上“一奇”,叫人一见就觉得有趣。然而,那一双陷在深深的眼窝里的又大又黑的眼睛,似乎与天相通,看得见凡人没见过或没听说过的东西,把“人皆有死”的想法传递给你,把你禁不住要笑的感觉立刻压下去了。
《近现代爱国慈善家:徐乾麟》一书,主要讲述慈善家徐乾麟一生的重要事迹。老先生集一生的经验和体会,总结出办慈善公益的“十要”、“十难”、“十忌”、“十虑”,成为后人从事慈善公益的法宝。他一生经手过的钱不计其数,但他非常廉洁,不靡费公家一文,因而,享有很高的名望,每有发起,人们相推他为前驱。
《英汉染整词汇(增补版)》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同时入围了2013~2025年国家辞书编纂出版规划,是目前我国染整行业的一本英汉专业词汇,共收词目约6万条。新增内容涉及染整、环保、节能、激光、纳米、等离子体、生化、计算机等新技术,新纤维,新设备以及国外相关团体及其缩略语,同时,书后还附有各国及地区的英汉名称对照表。
本书是萧公权的自传、书信和谈话录,以赠吴宓诗句“道高犹许后生闻”为书名。书中遴选、收录了萧公权100多篇有代表性的家书和谈话录,或言人生感悟,或抒心事衷曲,或宏论军政国是,或阐述民主宪政,言之凿凿,情之绵绵,充分体现了萧公权作为一个学人的思想及政治情怀。
《陕北盲说书人》是一本讲述陕北黄土地上最后的盲说书匠故事的书。里面穿插了许多定格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场景的照片。这些照片不可能去改变那些一辈子悲壮、困难和无助的盲人命运,但起码能够让看见这些照片的人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年事已高、双目失明的盲人长年奔走在崎岖的山道上,游走于村庄之间,为偏远地区的百姓传唱着传统的忠孝节义,以及关于生活的苦涩、欢愉。《陕北盲说书人》为纸上纪录片在路上系列丛书之一种。它再现了盲说书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和生活场景,而且展示了他们在现代文明逐渐融入和影响寻常百姓生活的进程中,与即将被遗弃的命运的苦苦争斗。全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
本书曾经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过,此次打算重新策划出版,包括重新取名,重新装帧。本书遴选20世纪学人言论,反映了那个时代丰富的背景与内容。
本文试图以陈琪与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为切入点,运用实证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对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加以整体考察。全文共分九部分,具体内容包括近代中国博览会事业的历程、琪与他的时代、陈琪与圣路易斯博览会、陈琪与巴拿马博览会等。
《胡适传记三种》的写作目的在于使国人了解胡适先生的人格、事业、著作、贡献,以及他的精神的思想学问。本书对推动传记文学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胡适传记三种》一共收入了胡不归、毛子水、吴相湘这三位作者对胡适的有关传记。读者可以看到,他们所写的胡适传记,始终恪守“无征不信”的古训,师承胡适的衣钵,遵循胡适有关传记写作的教导,努力做到胡适所期待的“纪实传真的境界”,他们在字里行间还蕴涵着对胡适怀有那种只可意会不可明言的微妙感情,使人感到其恩师的可敬可亲。本书还收集了关于回忆胡适为人处世或为胡适辩解的文章,这些文章,记叙具体,语言朴实,虽只是一枝一叶,但其内涵,耐人咀嚼,值得深思。读来觉得亲切感人,真实可信。这不仅有助于对胡适人格思想的深入理解,为后人提供一面明晰的镜子,也
段玉裁是清代乾嘉学派的中坚,他在中国经学史、文献学史、语言文字学史上作出了丰碑式的贡献,是一位将永远有着深远影响的历史人物。本书在广泛搜集段玉裁相关史料的基础上,运用传记方式,以质朴无华的传记语言,记叙了段玉裁人生的主要历程。对他在经学、文献学、语言文字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作出评价,再现了当年乾嘉学坛上升起的那道璀璨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