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学,在古代有着辉煌成就,只是到了近代才落后了。本世纪,随着西方近、现代数学的引入,我国数学进入了与世界潮流交流渗透并相依发展的新时期,深入研究这一时期我国数学发展的进程,必将有助于推动我国数学的发展,实现在下一世纪使我国数学科学率先赶上国际先进水平,跨入世界数学大国之林的宏伟目标。《中国现代数学家传》(多卷集),是一部寓史(中国现代数学发展史)于传(数学家个人之传记)的性、史料性学术著作,记载着本世纪以来的中国现代数学家(包括海内外、海峡两岸)的生平事业、主要学术成就与贡献、论著目录、治学经验以及家庭、爱好等等。各传作者绝大多数是与传主有密切关系的数学专门家及亲属,从而使传作具有性,使本书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研究价值与收藏价值。本书中提供的珍贵资料中所展示的中国现代数
《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展示了拉马努金短暂的一生及其身后所留下的使人着魔的、深奧的数学遗产。直到如今,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的秘密。拉马努金是印度一位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他写信给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哈代,请求这位学者对他关于数学的若干思想发表意见。哈代看出此信出自一位天才之手,就想方设法安排拉马努金来到英国。于是开始了一种有史以来最难能可贵也最富有成果的合作。
杨南生,我国固体火箭技术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航天固体动力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组织力量编撰出版《杨南生传》,伏萍著的此书系统回顾和总结了杨南生先生对固体动力事业和航天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科学成就,回顾和总结他个人的成长规律,记录和传承他的科学思想和创新方法。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凝聚形成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激励着航天后辈,继续传承和发扬航天精神,奋力创新、继往开来、砥砺前行。
《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钱学森(1911-2011)》经中央有关部门审定批准出版,是钱学森百年诞辰的献礼之作,也是钱学森的权威画传。《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钱学森(1911-2011)》编委会主任是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常万全上将,解放军总装备部政治委员王洪尧中将。《纪念钱学森同志诞辰100周年:钱学森(1911-2011)》有钱学森的照片700多幅,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包括五个部分:志存高远、发愤图强,矢志科学、胸怀祖国,大展宏图、献身伟业,德馨品高、风范永存,深切缅怀、名垂青史,立意高远,史料丰富,内容翔实,文字生动,图文并茂地展现了钱学森这位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的非凡人生,充分展示了他的崇高风范,也从一个侧面再现了“两弹一星”伟业的光辉历程,以及新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物理学家杨振宁书写的自传,对近代物理发展的历史;同时,心头不如意事也坦白得布开,明晰有条理的简介,以清楚简练的词句描述了他的一生。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特别是工程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繁荣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和推动力量。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造了50年的辉煌,几代工程科技先驱为此做出了不朽的贡献。目前,在中国2000多万科技人员中,工程科技工作者占一半以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他们的优秀代表。院士们是新中国各项工程建设的发起人、设计师和指挥员,他们始终奋斗在科研、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线。作为新中国大规模工程建设的首代奠基人,他们的功勋将彪炳史册。
本书从不同角度记述了周光召先生在理论物理、核武器及科技管理领域所做的杰出贡献,特别是在上述工作中所充分体现出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本书适合广大科技工作者、管理者及青少年阅读。
本书记录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生平、个性及其科学和哲学成就,详尽描述了他丰富而具悲剧性的生活。
奥地利物理学家埃尔温·薛定谔是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以对量子物理学的贡献而闻名于世。他最著名的思想实验是“薛定谔猫”.该思想实验描述了一只盒中的猫,这只猫同时处于生与死的状态。“薛定谔猫”揭示了量子力学看似矛盾的本质。 薛定谔的时代是整个物理学史上最丰富多彩和最具创造性的时期。在他初进大学的1906年,爱因斯坦已经发表了关于相对论的革命性论文。接着,科学进展的指挥棒便传递至新的一代:海森伯、狄拉克、玻尔,当然还有薛定谔本人。 在《哲人石丛书·当代科技名家传记系列·量子猫与罗曼史:薛定谔传》极具吸引力的传记中,约翰·格里宾将我们带入了量子革命的核心地带,以其惯有的通俗文风和深广涉猎,为我们展现了现代科学之基石——量子力学那引人入胜的炫美世界.以及薛定谔令人惊叹的多彩生活
杨振宁作为一个科学家的名声远超过了人们对他的实际贡献了解的兴趣,但对于一个20世纪*重要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这种了解的缺失势必对客观完整评价杨振宁是不利的。 《杨振宁传-规范与对称之美(2011年全新修订)》的作者江才健先生,历经四年时间写就本书,其中有一年多在美国,对崔曼、佩斯等物理学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采访。江才健先生是另一位伟大的华人物理学家吴健雄传记的写作者,有着较高的科学素养,这些艰辛的工作铺垫,让这本传记达成了科学家传记*困难的一点:描述了杨振宁的数学和物理兴趣及风格的形成,对杨振宁的研究工作做了精当的阐释,同时,这本书力求言必有据的信息采集,也超脱了大多数传记不自觉的文学性的煽情倾向。也因为如此,杨振宁自己评价这本书,开创了用中文写科学工作者传记的新纪元。
路德维希·玻尔兹曼(1844—1906),标志着物理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的转折。本书记录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的生平、个性及其科学和哲学成就,详尽描述了他丰富而极具悲剧性的生活(他于62岁时自杀身亡)。本书主要在19世纪下半叶的背景中讨论他的科学和哲学思想。他是宏观物体存在一个微观的、原子的结构基础这一学说的主要创立者,该学说深深影响了普朗克的光量子假说和爱因斯坦关于布朗运动的研究,对现代物理学的诞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本书讲述了印席裔美国天体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钱德拉塞卡(1910-1995)的故事。本书的写法让读者看到了一个尽可能接近原貌的钱德拉。 传记作者卡迈什瓦尔·瓦利教授,同为印度裔,是钱德拉的后辈和崇拜者,他怀着钦佩的心情多次访问钱德拉。两人进行过广博而发人深思的对话,依据这些对话以及钱德拉的论文、信件,瓦利运用风趣流畅的手笔,追踪钱德拉一生各个时期的足迹和轶事,精彩内容层出不穷。传记介绍了钱德拉如何在其叔父、诺贝尔奖得主拉曼的影响下,从小立志献身科学。又详尽披露出钱德拉与导师爱丁顿就白矮星理论展开的激烈争论。因遭到爱丁顿的极力否定,“钱德拉塞卡极限”(白矮星的恒星质量上限)被认为是错误的而遭摒弃,直到多年后才得到公认,这是鲜为人知的故事。传记还讲述了钱德拉奖《天体物理学杂
《钱学森书信选(上下)》分为上、下两卷,收录钱学森1956年至2000年的书信2100多封,涉及46个单位、685人。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以及科学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广泛领域。既有许多科学创新思想,又有许多反映钱学森科学精神、爱国情操和科学品德方面的内容;既有许多如何做学问的方法,又有许多如何做人的哲理。《钱学森书信选(上下)》是钱学森科学思想和观点的集中展示,也是他做事、做学问乃至做人的生动体现。《钱学森书信选(上下)》真实地向公众展示了钱学森的思想历程、人格魅力,是钱学森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的又一笔宝贵精神财富的客观记录。
本书是20世纪著名数学家理查德·库朗(1888-1972)的传记。 库朗生于德国,有着非凡的数学天赋。他青年时代求学于当时世界的数学中心格廷根,师从数学大师F.克莱因和D.希尔伯特。在领导建立格廷根的数学研究所时,他出众的组织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当种族歧视在纳粹德国横行肆虐时,身为犹太人的库朗被迫举家迁往美国。经过库朗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原来数学研究力量薄弱的纽约大学一跃而为全美应用数学研究的中心,又一幢崭新的数学研究所在纽约拔地而起。 本书生动地再现了库朗集数学家、教育家和管理者于一身的科研生涯,真实地记录了他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一波三折的人生道路。读完本书,人们得以了解这位贡献卓著的数学家隐藏在数学公式后的生活概貌。
《中国智慧(院士)》以新闻创意环境肖像结合中英文学术简历,以图文形式介绍了46位我国科学家的风采。书中汇集了中国院士的生平、成就及肖像,为我们揭开了这一批为中国科学事业发展默默奉献了一辈子的人们的神秘面纱。作者通过近距离的拍摄和文字采集,为院士们树碑立传,颇具匠心,值得其他摄影人借鉴。所采集的院士们的人生格言,为展示人物形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