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爱因斯坦:生活和宇宙》中揭示了爱因斯坦的科学想象如何源于他叛逆的个性。他的成功源于对理所当然之事追问不休,对习以为常之物赞叹不已。他所拥护的道义和政治乃是建立在尊重自由恩想、自由精神和自由个体的基础之上。引人入胜的故事证明,创造力与自由密不可分。爱因斯坦是如何思考的?这个天才又是如何造就的?广受赞誉的书《富兰克林传》的作者艾萨克森又一次写出了一部极有价值的传记。上个世纪初,爱因斯坦等人开创了新纪元。在这个全球化的新世纪,我们的成功依赖于我们的创造性。无论那时还是现在,爱因斯坦的人生和个性都对我们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科学,是任鸿隽一生生命的中心点。他的思想和著述,仍然是今天的我们观照科学、思考科学的起点。比如时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而任鸿隽早在1914年留学期间就曾发起“科学救国”运动;比如时下倡导“科学精神”,任鸿隽早在1916年就发表过《科学精神论》的文章,1939年撰文指出要通过科学教育来“普及科学精神、方法与知识”;再比如时下非常关注STS(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而在任鸿隽的著述目录中,长长地排列着《科学与工业》、《科学与教育》、《科学之应用》、《科学与社会》等“先问其道”的文字……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推进科学、弘扬科学文化,任鸿隽先生闯出的路都对我们会有重要的启示。 本书围绕“科学救国”这一主题选材,包括论文、评论、讲演词、会议报告、序跋、译文、信函等,凡80万言,100余篇文章。全书分为5个
小儿妇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门专科医学,有其独特的内容。本书是作者在借鉴国外小儿妇科疾病诊疗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女性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与疾病类型,运用作者自己多年积累的临床知识,合国编写而成,内容包括小儿女性生殖器官发育、出血、炎症、肿瘤、外伤、异物及小儿妇科检查诊断技术、临床监护治疗技术,是国内第一部系统介绍小儿妇科疾病治疗方面的著作,对临床诊疗小儿妇科疾病有很好的实际指导价值,是这个领域的临床医生、妇幼工作者、医学卫生人员和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由于朱载堉被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一位的数学与音乐理论家”,他作为科学家的进步性得到了高度肯定。这样一种身份定位也在程度上影响甚至局限了研究者的观察和研究角度,致使朱载堉诸多恢复乐教的工作只被简单视为他科学理论的实际应用,或者朱载堉作为“百科全书式”人物知识广博的表现,而其真实的目的却被遮蔽了。甚至他对于儒家传统经典的坚守也被看成是他为了包装其科学创新而采取的策略,或顶多是对传统的一种妥协。然而,《朱载堉与儒家乐教:礼乐余响》笔者刘芊认为,朱载堉恢复乐教的努力是真实的,而且是其一生不懈追求的主要目标。只有从儒家乐教的角度来认识朱载堉的行为主张,才能对其包括律学研究在内的活动有一个一致性的认识,也才能理解其求新求实与维护传统之间的张力。
《竺可桢全集(第3卷)》收录1949年8月至1959年的竺可桢文稿172篇。 在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岗位上,领导全国范围内的自然区划和自然资源考察工作。 解决自然区划的难题 《中国的亚热带》 敲响警世钟 《要开发自然必须了解自然》 反右 之际撤回的文章 《培养人才与开展科学研究》 心路历程 《科学院研究人员思想改造学习期中的自我检讨》 与郭沫若、赵元任、杨钟健、李约瑟、席泽宗、王铃的通信 寻找中国自然与社会协调的主题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⑨题词说科普 科学进步,一日千里十提高普及,并进不弃;犹鸟两翼,缺一则替:齐头并进,万众所企。
《青蒿女神屠呦呦/共和国大科学家故事丛书》向少年儿童读者介绍医药科学家屠呦呦,客观真实地讲述其青少年时代以及科研攻关期间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故事。借助生动的故事讲述,并辅精美插图,塑造真实感人的形象,让读者了解科学家的奋斗经历和奉献精神。
《青蒿女神屠呦呦/共和国大科学家故事丛书》向少年儿童读者介绍医药科学家屠呦呦,客观真实地讲述其青少年时代以及科研攻关期间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故事。借助生动的故事讲述,并辅精美插图,塑造真实感人的形象,让读者了解科学家的奋斗经历和奉献精神。
本书共分31章,由学识渊博、有数十年烧伤工作经验的专家教授执笔,主要介绍烧伤的基本内容(休克、感染和创伤处理)、特殊部位烧伤、特殊原因烧伤、烧伤并发症、烧伤病理和与烧伤有关的重要问题(皮肤移植、康复、整形、营养、中医治疗)等内容。所述的烧伤先进理论、先进治疗经验和方法不仅具有中国特色,而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本书是一本较为经典的烧伤医学专著,是烧伤医学专业人员的重要参考书,对其他各科临床医生和基础研究人员也有借鉴价值。
本书是生物学家,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路德维希·冯·贝塔朗菲(1901-1972)的思想传记。 贝塔朗菲一生在生物学、医学、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教育学及哲学等诸多领域作出了重大贡献。20世纪人类社会突飞猛进的现代化发展,使得他的一般系统论的深远影响日益受到重视。本书以贝塔朗菲的思想发展为脉络,详细阐述了他的系统思想和他那种对人类有着重要应用价值的综合性思维方式。在这种阐述背后,人们不难感受到贝塔朗菲凭借出众的头脑和非凡的敏锐去把握真实世界的巨大复杂性的魄力。这位曾经隐匿着的奇才,他远远走在时代前面的智力终于使他成为人类思想发展史、尤其是科学思想发展史上的巨人。
《知无涯者:拉马努金传》展示了拉马努金短暂的一生及其身后所留下的使人着魔的、深奧的数学遗产。直到如今,人们仍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其中的秘密。拉马努金是印度一位默默无闻的小职员,他写信给大名鼎鼎的英国数学家哈代,请求这位学者对他关于数学的若干思想发表意见。哈代看出此信出自一位天才之手,就想方设法安排拉马努金来到英国。于是开始了一种有史以来最难能可贵也最富有成果的合作。
本书是20世纪著名数学家理查德·库朗(1888-1972)的传记。 库朗生于德国,有着非凡的数学天赋。他青年时代求学于当时世界的数学中心格廷根,师从数学大师F.克莱因和D.希尔伯特。在领导建立格廷根的数学研究所时,他出众的组织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当种族歧视在纳粹德国横行肆虐时,身为犹太人的库朗被迫举家迁往美国。经过库朗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原来数学研究力量薄弱的纽约大学一跃而为全美应用数学研究的中心,又一幢崭新的数学研究所在纽约拔地而起。 本书生动地再现了库朗集数学家、教育家和管理者于一身的科研生涯,真实地记录了他历经两次世界大战一波三折的人生道路。读完本书,人们得以了解这位贡献卓著的数学家隐藏在数学公式后的生活概貌。
《黄际遇先生纪念文集》是纪念近现代中国学术史上杰出的文理通才,潮籍学者黄际遇教授奉安60周年、诞辰123周年的著作,当代汉学宗师、国学泰斗饶宗颐教授题签。书中系统收录60余年来海内外学者发表的追思黄先生的纪念文章,探骊得珠地从原始档案、日记、旧报刊、著述中,梳理出黄先生年谱简编,钩辑出悼念黄先生的祭文、唁电、唁函、褒扬令、挽章、诗词等各类悼亡文献,排比出黄际遇先生著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