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在伊秉绶《留春草堂诗钞》《默庵集锦》基础上,对相关史籍、别集、尺牍、墨迹进行搜剔考证,详尽勾勒谱主一生的行迹,包括思想脉络、宦迹鸿爪、学术活动、艺术创作,尤详于诗歌书法及艺术鉴藏活动。以年系事,“文省于前,事增于后”,每年谱文之末列“时事”一项,以利知人论事。共分五卷:入仕之前、京官十年 、惠州知府、扬州知府、宁化乡居 。本书搜辑宏富,考证精审,兼具文献性、史料性、学术性,纠正了不少前人的讹误,填补了伊秉绶研究的空白。既适合具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阅读,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陈寅恪先生是近代著名的学术大师,其一生经历坎坷,奉守“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之人生宗旨。本《年谱长编》系其任教清华大学时及门弟子卞僧慧先生以二十余年时间编撰而成,并得到陈寅恪先生弟子与家属的认可。本书卷一叙世谱;卷二至卷七分述陈寅恪先生一生为人为学之行迹,凡涉及各种记载有出入需要考辨者多以按语说明;卷八为后谱,讲述谱主逝世后至骨灰安葬为止。内容详实,资料丰富,为读者真实细致地展现了陈寅恪先生近八十年的人生经历,从中也折射出与陈寅恪先生同命运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的追求、奋斗、艰辛与悲惨。 书末有两个附录。附录一,为作者当年在清华大学听陈寅恪先生讲课时的《晋至唐文化史开课笔记》、《晋至唐史开课笔记》、《隋唐史开课笔记》以及《欧阳修课笔记》,这些笔记都属于首次公布;附录二,为
本书在伊秉绶《留春草堂诗钞》《默庵集锦》基础上,对相关史籍、别集、尺牍、墨迹进行搜剔考证,详尽勾勒谱主一生的行迹,包括思想脉络、宦迹鸿爪、学术活动、艺术创作,尤详于诗歌书法及艺术鉴藏活动。以年系事,“文省于前,事增于后”,每年谱文之末列“时事”一项,以利知人论事。共分五卷:入仕之前、京官十年 、惠州知府、扬州知府、宁化乡居 。本书搜辑宏富,考证精审,兼具文献性、史料性、学术性,纠正了不少前人的讹误,填补了伊秉绶研究的空白。既适合具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阅读,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年谱是在中国有着古老传统的一种史书体裁,是人物传记的别体。但它同一般传记又有着不同的特点。一般传记可以根据作者自己的认识和写作意图着重叙述并剖析传主生平中一些重要事件,而省略一些作者认为次要的情节,行文也比较自由,不必过分拘泥于时间的顺序。年谱就不同了,必须严格依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逐年逐月以至逐日地记录。这样,它就有着一般传记所不具备的某些优点:纵的方面,可以更细致地看到传主思想和活动怎样一步一步发展的具体过程,包括中间可能有过的曲折;横的方面,可以更容易看清传主在各个时期所面对的客观环境,看清传主一些重要思想和活动发生的前后或同时还有哪些同它有联系的事情。读者在阅读一般传记时没有得到回答的一些问题,往往可以从年谱中找到答案。特别是近代的历史,时代的变化太快了。同样一种思想
贺龙是本年谱谱主,书中叙述谱主的活动,一般均省略主语。本年谱按年、月、日顺序逐条纪事,有些事采用纪事本末方式撰写;纪时凡日期确实的,注明月日,日考订不清的一般写旬,旬考订不清的写月,月考订不清的写季,季考订不清的写年,年考订不清的不纪或根据特别情况加以注明;同一时间有多条内容的,在第一条开头写明时间,余则用“△”号表示与第一条时间相同。本年谱适当反映了某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与谱主有关的大事,按时间顺序排列在中文。本年谱中对于文中涉及的有些人和事,作了简略的注释。
《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上下)(史学类)》以大量文献档案资料为依据,以编年体的形式,翔实、准确地记述了周恩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卓著功勋的辉煌的一生。周恩来从青年时代就献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从1927年起成为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新中国成立后,他长期担任共和国总理,既是国家建设总体蓝图的重要设计者,又是将它付诸实施的卓越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经历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参与了党中央各个历史时期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制定和组织实施。除周恩来本人的活动外,《周恩来年谱(1898-1949)(上下)(史学类)》还记载了大量有关的背景材料,对有不同说法的同一事件,还慎重地列举不同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