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第2版)》 当前,项目化学习已成为基础教育风向标,素养导向的项目化学习日趋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种学习方式。作者针对我国中小学教师、学科课程教学现状,选择立足学科、基于课程标准、指向学习素养的项目化学习探索: 提炼了学习素养视角下项目化学习的四个特征:①核心知识的再建构,②创建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和成果,③用高阶学习包裹低阶学习,④将素养转化为持续的学习实践; 创建了包括六个维度的项目设计框架,充分体现了项目化学习时代性、本土化的特点; 针对学科项目化学习设计、跨学科项目化学习,给出了符合我国本土情况的大量项目化学习设计案例和辅助工具,并结合理论框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点评。 《项目化学习 的实施 》 在《项目化学习设计
本书是一位特级教师60年教学写作的经验之作! 本书是一本让老师轻松搞定各种教学写作文体的实用读本! 写作是人类将自己对世界的认识进行书面表达传播的行为,其本质是言语生命的一种自
本书是“教育政策研究丛书”系列之一,全书分为教师政策的相关问题;教师资格认证政策;国际视野中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我国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形成背景与意义;完善我国中小学教师聘任制度的建议等内容。
18世纪认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尊重儿童过自己生活的权利并把生活探究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内容。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确立的“回归生活”的理念是顺应历史趋势和时代潮流的举措,这不仅不是轻视知识,反而是在孜孜追求知识学习的意义。它摒弃了诸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之类带有明显制度性格和把教育仅作为为虚幻的未来生活做准备的“准备教育观”,代之以将教育植根于火热的现实生活,帮助学生有勇气也能能力直面自己生活的“生活教育观”。在此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运而生。“让儿童自由探究生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本质的基本概括。 每一所学校基于国家课程标准构建由“单学科探究活动”、“跨学科探究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构成的体现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和教师教学风格的多样化的“课程连续体”,
本书主要基于当代国际教学设计理论家梅里尔最近几年研究与开发的“五星教学模式”本土化试验与改造创新的实践,总结出一套有效课堂教学流程和教学设计方法,书中包括了:五星教学模式的开发程序与评估、解决两类问题的五星教学模式等内容。
科学、教育、人生——美国工程院院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何毓琦博士在他的科学网博客中展现了一个多姿多彩的科学家生涯,一个完整而丰满的人生。 何教授将他半个多世纪的科研教学和人生体验浓缩在数十篇博文中: 美国大学教授的真实生活是怎样的?如何设计研究课题?如何指导学生?教学与研究的关系是怎样的?如何到国外做博士后?等等。不论是资深的教授,年轻的学者,抑或刚刚迈入科学大门的学子,都可以从这本书中受益。 作为世界知名的自动控制专家,何教授很擅长化繁复为简洁,化深奥为通俗。这本书收录了数篇介绍决策论、博弈论等方面的科普佳作,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实属难得一见。 此外,何教授以一位杰出科学家的眼光审视这个纷乱不断的世界,写下了诸多见解独特、精辟深刻的时事评论。 何教授还拥有令人羡慕
查啸虎编著的这本《如何成为骨干教师》旨在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更好地规划自身职业生涯、加快专业发展步伐,提供有针对性的理论借鉴和有效的策略建议。全书主要对骨干教师的基本内涵与特质、影响骨干教师成长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普通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的基本过程以及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路径等一些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和讨论。《如何成为骨干教师》可作为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参考读物,也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本书是一部教师的幸福成长图书。作者是一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16余年的高级中学教师,本书是作者从上百万字的教育手记中精选编撰而成。全书共分五个部分,即:红色热情:一些时常感动的教育;橙色温暖:一些温馨洋溢的教育;蓝色理性:一点带着“科学”的教育;黑色无奈:教育不仅仅都是感动;绿色希望:教育始终要看到希望。作者从多个角度,以大量案例的形式,用真实感人故事的写法,让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细节教育教学中的力量和作用,如一滴墨水的效果、成长源于细节、信任的“气场”、你的背后还有我、一粒稻米的耐心、剥鸡蛋的启示、爱藏于细节中等。同时本书道出了细节是教师关注学生成长、构建教育教学问题的基础,也是分析教育教学问题的助手,更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关键。本书是一部教师关注学生成长中的思想细节、学习细节和生
本书是国际教师教育丛书之一,主要探讨社会变革及其对学校教育变革和教师工作的影响。描绘了处于肇始时期的、新兴的、经济上充满创造力的知识社会,当前知识经济中更加强大的全球化运动。核心部分以两个大型研究项目的调查发现为基础,旨在探讨中学的改进与变革。 在知识社会,经济成效取决于人们寻求摆脱危机之中、发现全新机遇并进行改革创新的能力。这是本书次在中国出现,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校校训——“求实创造,为人师表”与本书主题是那么的相得益彰、恰如其分。上海、香港等城市是新兴知识社会的缩影——飞速发展的经济、国际性大都市以及世界的高新通讯。教师和学校都将摆脱控制严格、等级森严的陈旧考试模式,在教与学中接受并进一步促进知识社会的革新和创造。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基于跨界视域的诠释》基于跨界的视角,首先着重于“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研究,指出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育教学的能力结构,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内涵构成的四个要素,并从国别比较和经验借鉴的角度,对几个国家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成功经验进行了归纳。然后,本书聚焦于“双师型”教师专业化研究,建构了一个由静态的结构与动态的运行四对要素组成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专业化所需要的能力结构模型,并提出了“链式”结构的教师专业化培养培训路径。通过相关案例研究,本书还对我国“双师型”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部分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最后,剖析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亟待解决的管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选择。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问题研究基于跨
本书收录了世界教育家、哲学家杜威的主要教育论著以及与教育有密切关系的其他论著,共计五卷。 卷选编了杜威1897~1915年撰写的《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儿童与课程》等六篇教育名著。 第二卷选编了杜威1916年撰写的的教育专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哲学导论》 第三卷和第四卷选编了杜威1919年4月至1921年8月在华的主要教育讲演。第三卷为的《杜威五大讲演》,即在北京的系统讲演;第四卷包括的《杜威讲演》,即在南京的系统讲演,以及在其他各地的讲演。 第五卷选编了杜威1920~1952年撰写的《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等15篇的教育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