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编者退休后,潜心学习书法,修身养性。先后临习古代书法大家的篆隶楷行草等多种书体。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一些书法作品。学习书法期间,应同学同仁之邀,注释了唐代草书大家张旭《古诗四帖》、宋·黄文节公书梁·简文帝的《梅花赋》等字帖文字,纷纷复印传抄。 本书《颜注急就篇译释》是据学习《急就章》的笔记整理而成。本书校勘详实,译注严谨,书后附有《明拓急就章》,可助习者扫除文字障碍,亦可供学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由冯志杰编著的《中国近代翻译史(晚清卷)》采用非编年体例,在简要介绍中国近代社会背景和晚清翻译活动演进的基础上,从翻译的客体、翻译的主体、历史流变和历史影响等方面,探讨了晚清翻译活动的发展演进规律,以“分层扫描的方式”将中国近代翻译史的图景展现给读者,同时探讨了晚清翻译活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历史作用,使读者对晚清翻译史有一个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了解。
由《中国翻译》主办的一年一度的“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受到了全国乃至海外译界同仁,特别是青年翻译爱好者的欢迎和认可。翻译学习者和爱好者在仔细研读之后,可以亲身实践书中介绍的各种翻译技巧,积累和总结翻译规律,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 本书结集了历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的竞赛原文、获奖译文(或专家提供的参考译文)和讲评意见,是一本综合性很强的翻译技巧指南,也是一本实用的翻译实践类用书。
本书收集了一百篇短文,大部分是作者陈德彰在《21世纪报·教学周刊》专栏和《环球时报》的“双语加油站·翻译辨误”专栏发表过的文章。 全书包括如下三部分:对常见的错译、误译及尚需改进的译文,尤其突出中国人最易犯的错误加以分析,同时还加入适当的翻译理论;对在交际中因不懂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及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翻译错误加以分析、指导;还有一些与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相关的翻译知识。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生动活泼,例证丰富多样。
一部洋洋50万字的翻译产业论文集书稿放到了作者的面前。这是我国部比较系统全面地论述我国一个新兴的行业——翻译服务业的文集。面对这部书稿,作者首先是一阵激动。作为一个毕生从事翻译工作的老翻译工作者,作者认为这是值得祝贺的。所以本书的编者中国译协翻译服务委员会请作者写一个序,作者也就义不容辞、欣然接受了。 在这个序言的开头,作者想先引述一下时任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的林戊荪同志2004年11月在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上关于译协章程修改草案的说明中的一段话。他说:“中国译协第四届理事会会议通过的章程中章总则条规定‘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是性群众学术团体’,现在改为‘本会是具有学术性、行业性的非营利组织’。这样的修改是因为中国译协原有8个分支机构均属学术专业委员会,译协所开展的活动基本上都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