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说,阿富汗达里语、伊朗波斯语和塔吉克斯坦的塔吉克语都属于波斯语的范畴。但由于不同地域、文化、政治和经济生活的长期影响,阿富汗达里语和伊朗波斯语在用词、发音和使用习惯上产生分化。阿富汗达里语在日常词汇方面和普什图语相互影响和融合。有些词语在达里语和普什图语中甚至完全一样。它们的共同之处还表现在都是在阿拉伯语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字母,都大量借用阿拉伯语词汇。但从语法角度看,两者又差别很大。普什图语的字母数量比达里语多(阿拉伯语28个字母、达里语32个字母而普什图语43个字母),另外普什图语在构词法上有阴阳性、原格和变格以及数的区分。在句法方面,普什图语也较波斯语要复杂。因此导致阿富汗出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包括普什图人在内的所有阿富汗人都会说达里语,但阿富汗的其他民族很少
《希伯来语语法》在中国的出版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不平常的事情。这本书内容详赅,知识丰富。作者以对希伯来语真切的领悟揭示出这门语言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奥秘——包括圣经希伯来语,稍后的密西拿希伯来语,塔木德希伯来语,以及19世纪末以后直到今天在以色列地定型的现代希伯来语——向中国的读者展示出希伯来语的发展轨迹。本书十分专业,同时又无与伦比地简明而精确。 本书的作者徐向群教授在研究以色列的中国学者中可谓首屈一指。对希伯来语多年的钻研令他不仅在语言研究方面视野广阔,理解深刻,在对当代以色列社会、以色列文化和以色列政治——可以说是以色列的方方面面——也都有深刻见解。 这本书清楚而准确地展现了希伯来语的各个方面。作者着重介绍了希伯来语词的变化规律(词态学),——动词、名词、形容词、
在僧伽罗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中有一很大的难题;口语体僧伽罗语的语法问题。在口头上使用的僧伽罗语确实在语法上同书面上写的僧伽罗语有很大的差别、很多形态变化显得不太严格。斯里兰卡的僧伽罗语学者几乎未见有人就系统口语法著书立说的。这对中国的僧伽罗语工作者就更困难了。笔者的看法是:僧伽罗语是有口、笔语之分,其语法形态有很大的大的差别,但其语法仍是一个整体;口语体语法是僧伽罗语语法一种简化的发展形式,口语体中出现的语法现象还是可以用统一的语法加分析和解释清楚的,使其与笔语体的分析相统一。僧伽罗语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传统民族的语言,又同南亚印度次大陆及其梵语、巴利语等语言有着密切的姻缘关系。僧伽罗民族对其语言及对梵语、巴利语、英语等语言也有深刻的研究。编者要据自身教学的经验和教训
本书是为北京大学印地语专业学生编写的教材,供高年级本科生使用,本书还可作为印地语教师及其他印地语工作者的参考书。 本书原为八十年代编写的讲义,此次作了修改。因限于篇幅,删去原讲义中的印地语语音及标点符号两章,并删却了不少例句此次修改中变动较大的最后一章“主从复合句”,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 本书以实用为主,兼及理论。着重论述印地语的动词,动词各章的篇幅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强。其中对印地语动词的时、体、式和分词论述尤详。关于代词,本书中论述的不只是传统语法中的代名词,而是扩大了范围。本书中的代词中替代词,包括代名词、代形容词、代数词、代副词等。
孔子是儒学的开创者,而《论语》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这部语录体的著作成书于战国初期,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对孔子思想言行的记录,也记录了弟子们相互间的谈话。《论语》共20篇,其思想核心是“仁”,即对人友爱关心,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在政治上就是实行德政,爱护百姓。《论语》特别强调学习与教育,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论语》善于运用语言叙事状物、传情达理,其中很多准确、精练、形象的语句,早已化为汉语中的成语格言。本书的阿文翻译是由中国现代杰出的学者、阿拉伯语言学家和翻译家马坚先生完成的。
本书共分54篇,约90万字,内容包括了国际期租行业中实务操作的方方面面,从期租合同的订立、履行及产生纠纷如何处理等详细具体。书中引用大量国际公约、国际仲裁(法院)先例,并用大量实例阐述观点,理论性和实务操作性都很强,经典的案例分析让读者大开眼界。本书编写是在10年前杨良宜先生所著《期租合约》基础上,更新及扩充了大量新内容。本书适合从事国际航运、行业人士、海事律师及高等院校国际法、在校学生等阅读参考。
《植物拉丁文教程》将植物拉丁文基本语法逐步分解,精心挑选原始文献作为课文。书中简明地介绍了拉丁语的起源,拉丁字母的名称和读音,语音概要,品词分类,详细讲解了名词、形容词、动词等有变化词类的变格法和变格,以及各类词的用法;最后介绍了植物拉丁文描述的特征简介和分类单位描述的方法。书后有精选的阅读文献和常用的植物学拉丁词汇。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分课安排学习内容,每一课均安排了由浅到深的课文,并有语法评讲,每一课后均有练习。通过对本书的学习,可以掌握植物拉丁文的基本语法、基本词汇,以利于阅读植物拉丁文献,应用拉丁文进行植物特征简介和植物特征的描述。 本书适合作为植物学专业研究生的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科研人员和教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