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书结合传统食物的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内容,以精美文字和高清图片为载体,通过精心设计的全彩版式,讲述好中国人传统生活中的饮食内容和文化底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各类美食在创新与传承中历久弥新、影响深远,成为中华民族恒久生命力的源泉与滋养。 套书包括《米之传奇》《面食大观》《糖的世界》《醋外之酸》《盐的故事》5个分册。每个分册按照历史起源、特色品类、地域风情、文化积淀、制作工艺、传播影响等维度,分别介绍米食、面食、糖、醋、盐五大类重要食物的历史溯源、地域风物和背后的故事。平均每个分册配文约178字,配图约200幅。
树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然林学与人文林学相互交融构成的文化内涵。《中国树木文化》阐述了中国树木文化的概念、发展历史、结构层次、主要类型、表现形式、应用价值,以及树木文化与生态文明和生态文化的关系,以槐树、菩提树、桃树、柳树、黄连木、梅花、牡丹、桂花、桑树、竹子、松树、梧桐、楸树、梓树和等重要的文化树木为代表,阐述了与这些树木密切相关的文化内容,涉及中国有分布的树木物种达700余个,比较了文化领域与自然科学领域在树种名称、概念及其含义等方面的差异,记述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树木的拉丁学名、分类地位、类群组成、形态特征、生态习性和经济价值等。《中国树木文化》对于发挥树木的文化属性和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终日在绿色世界的护林人彼得?渥雷本,用优美恬静的笔触与自身的实际经验,写出三十六篇森林里不可思议的精彩故事,细细诠释树木生命的华丽与苍凉,字里行间洋溢着发自树木灵魂深处的宁静与睿智。
本教材是浙江省“十五”重点建设教材.主要针对农学学科和生物学学科中非植保类本科生教学使用而编写。本书分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两大篇。基础理论篇介绍了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蜱螨学基础知识、昆虫学基础知识、有害生物调查与预测预报,以及有害生物的治理技术与策略。实践应用篇介绍了水稻、旱粮和油料作物、棉花、蔬菜、果树和茶树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特点、鉴别与诊断、发展规律及关键防治技术、农田常见杂草的识别与防治;旨在满足这些学科的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了解和掌握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触类旁通地掌握研究或解决相关作物有害生物危害等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以实现“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的培养目标。本书不仅可作全日制大学生教材,也可用作农业领域继
在大规模的资料收集和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整理出中国外来入侵植物51科153属254种(含种下等级),以图片为主,展现其生境、植株、幼苗、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以及部分相似种,并配有入侵植物中文名、学名和识别要点等重要信息。提供了准确的外来入侵植物鉴定依据,既是植物学、林学、农学、环境保护、资源管理,以及自然保护区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工作者的重要参考书,也是科学传播外来入侵植物知识的基本素材。
《常见园林植物识别图鉴》精心选编了303种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植物,从别名、科属、形态、生境、分布5个方面进行叙述,让读者对它们的生长习性、形态特征有一个全方位的认识。《常见园林植物识别图鉴》全书行文简洁、通俗易懂。每种植物均配有精美的高清图片,将园林植物之美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常见园林植物识别图鉴》适合广大植物爱好者和户外活动爱好者阅读、收藏。
蘑菇具有重要的食药用价值,郊游活动使人们经常接触野生蘑菇,人们希望能安全地采摘品尝。为满足这一需求,本书以简明通俗的文字介绍了蘑菇的基本知识,野生可食用和药用蘑菇的识别特征,以及对毒蘑菇的鉴别方法,蘑菇毒素和误食后的解毒方法,并具体选择了我国最常见的可食用、药用和有毒蘑菇175种,配以野外生境照片,对其分类地位、识别特征、用途、生态习性和产地与分布进行了介绍。 本书具有科学性、普及性、实用性的特点,非常适于大学和中学师生野外实习和开展科技活动,也适于知识人士阅读和到自然界去猎奇,同时也有助于人们在野外遇险时救急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