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英国建筑遗产保护为线索,以社会变迁进程中各种力量博弈下保护体系的发展为脉络,特别关注进入21世纪后英国当代建筑遗产保护理念和实践中的新突破。全书内容包括建筑遗产保护体系、各种利益团体的诉求和共生、保护的精明运营,全面介绍了从产业遗存到历史园林、从大都市到优美乡村等不同层面的保护实践。各重配合详尽的延伸阅读和相关网址,方便读者进一步了解英国建筑遗产的全貌。
《外来密檐塔(形态转译及其本土化研究)/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系列丛书》编著者徐永利。《外来密檐塔(形态转译及其本土化研究)/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系列丛书》内容提要:“外来密檐塔”是一种受中亚塔庙、犍陀罗希诃罗形制影响,同时兼具本土佛教建筑特征的佛塔类型。本书从最早实例开始梳理外来密檐塔的整体发展脉络,寻找最初的时空定位并发掘其教派背景,并以整体类型的“本土化”过程作为外来密檐塔研究的中心议题。总体来看,“外来密檐塔”的出现与发展是一个多源复合的形态转译过程,其形制特征对同时期乃至继起的其他佛教建筑样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适合建筑学专业师生、建筑史学者及文物工作者等阅读参考。
作者在书中向读者讲述了上海外滩建筑的历史变迁及其背后的传奇故事。透过每一张老照片,读者会对外滩产生更深的理解,与照片中的人物形成共鸣;书中的新照片又能让读者感受到外滩的百年巨变。这本书将使那些初识外滩的读者更懂得外滩存在的意义。
《世界居住艺术百科》包括《世界居住艺术百科(1)》、《世界居住艺术百科(2)》和《世界居住艺术百科(3)》。美之于艺术,犹如水之于人类;而人类自古以来对美不懈的追寻,更甚于对生存之必需——水的珍视。艺术是人类须臾不可分离的共生之物。我们在编撰这三卷本的《世界居住艺术百科》期间,这样的感悟尤深。筑巢而居是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本初的文明,美或者艺术从一开始便伴随着这个文明一路走到了现在,并显然没有稍事停留的意思。这也使得我们困惑这套书的编撰其实是没有尽头的。 称这套书为“百科”有些许的遗憾,上述“没有尽头”固然是很难克服的原因之一,而我们偏重更多图片甚于文字的“艺术”说服力,也是有悖于传统对于“百科”的理解的,因而颇有贻笑大方之虞;但在今天所谓读图时代,这样的“偏重”或者正是传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9)》是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史学分会近代建筑史学术委员会编纂的《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学术丛书的第九部——第1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会刊(2014)。其中所载69篇论文,是从第14次中国近代建筑史学术年会(2014)所征集的80余篇学术论文中精选出的,内容涉及近代建筑史学,内陆地区近代城镇与建筑,近代建筑技术研究,近代城市发展与建筑变迁,近代建筑类型与特征,近代街区及建筑考察研究与保护,史料考辨、建筑传媒、建筑师等,反映了近两年关于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9)》可供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人员、文物保护工作者和高等院校建筑学等专业的师生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