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西南建筑图说(手稿本)》系梁思成领导的中国营造学社1937年底迁往昆明后所做的一份调查资料汇编,也是营造学社一次外出古建调查。时间跨度自1939年9月至1940年2月,人员为梁思成、刘敦桢、莫宗江、陈明达。它们共调查了四川和当时西康省31个市、县,从中筛选出重要古建筑、石刻及其他文物107项。由梁思成整理成图文并茂的"图说"。现仅存梁思成四川部分图说手稿。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系梁思成手稿;第二部分系梁思成西南考察中的摄影照片,与手稿对应排列,图文互注。此前,梁思成西南考察手稿从未面世,其摄影作品也未放大刊印。此次曝光,对喜爱、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古代文化的朋友们,可谓意义重大。
《中国建筑设计年鉴2018》以记录中国建筑行业内优秀设计单位的典型作品为*原则,对*近一年涌现出的非常优秀的建筑设计项目、新的设计理念,甚至中国的建筑行业发展趋势,给出了非常直观、全面的诠释,它见证了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反应了中国建筑设计行业结构,记录了主流设计思想、设计方法甚至是设计价值。
《雕虫故事:清华中国古典建筑法式制度课堂闲谈》着重讲授中国古建筑里面那些看似信手拈来一般的智慧,看似雕虫小技一般的大智慧;从术语、算法、名作、哲匠四个角度共汇集12则故事,作为清华“中国古典建筑法式制度”课程的重要补充。
刘敦桢先生是我国近代个中等和高等建筑教育专业的肇建人之一,并长期从事此项工作,自1932年起就已桃李满天下。同时他还是我国传统建筑史学研究的开拓者和的学术带头人之一,曾经为学科的奠基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和具有决定意义的贡献。本论文集记录了几代学者对刘敦桢先生的纪念文章,还收录了中国建筑文学的传承者关于史学史的研究文章。
赖德霖编写的这本《走进建筑走进建筑史赖德霖自选集》由十七篇专题论文组成,围绕中国的近现代化追求与建筑的关系、民族国家与建筑的个性化命运、中国当代建筑中的西方元素与当代社会文化、现代政治空间中的中国建筑、中国现代建筑的总体风格研究等五个主题展开论述。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4辑)》(王贵祥主编)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以蒐集发表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4辑)》收入论文22篇,已发表的关于《营造法式》版本研究的文章若干篇,涉及宋《营造法式》版本研究专栏、古代建筑文化、古代建筑法式制度、明代建城运动与古代城市研究、建筑史学史以及古代建筑案例复原研究诸方向。所选《北魏宁想石室新考订》从建筑考古的视角切入,督意于史源学年代学,在前人报导的基础上作了关于这座石室建筑及其绘画雕刻,以及它的建造年代和墓主人的考证,有自己的一套全新见解;《克孜尔中心柱窟的空间形式与建筑意象》一文,通过对窟内空间构成方式以及细部构造做法的分析,重点探讨克孜尔中心柱窟中较为典型的以高大主室为主要特征者及其所表现的建筑意象;《 小木作制度考析》,
“建筑研究以其对建筑用途,含义和魅力的欣赏展示了人们享用房屋的乐趣。”此话引自1938年第10版《弗莱乇建筑史》,恰如其分地总结了《弗莱彻建筑史》一书对于不同时代的学生和建筑师们意味着什么——一本通俗易用的参考书,内含对世界所有主要建筑的描述的说明,以及很多图文并茂的实例。 主编丹·克鲁克香克(Den Cruickshank)和3名顾问、14名撰稿人共同编撰了本书的第20版,也是世纪版,对其中许多章节进行了改动和扩展,并增辑三分之一的篇幅,有关中东(包括以色列),东南亚、印度次大陆、东欧、拉美地区以及俄罗斯、中国(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朝鲜等国的20世纪建筑的一些新章节。本书的内容广泛扩展,包括许多非欧洲国爱的建筑。20世纪以前的内容,目前有六章是关于伊斯兰建筑的。 《弗莱彻建筑史》次把20世纪的建筑看作一
这是一本以图文结合形式来解释建筑学的一些部件名词,建筑历史与理论中的一些概念以及建筑师及建筑流派与风格的词典。本书的内容分为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两大部分,综合收入了中国古典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中国园林建筑、外国从古埃及时期至当今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以及与此相关的一些建筑部位、构件、技术和装饰等方面的内容。本书还包括以近、现代为主的建筑师、工程技术名词、城市规划等广泛的内容。本书图文精美,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方便学习建筑学知识的参考书。
《雕虫故事:清华中国古典建筑法式制度课堂闲谈》着重讲授中国古建筑里面那些看似信手拈来一般的智慧,看似雕虫小技一般的大智慧;从术语、算法、名作、哲匠四个角度共汇集12则故事,作为清华“中国古典建筑法式制度”课程的重要补充。
本书是在参阅了大量外有关建筑、人文、历史和地理的论著基础上,本着对人类光辉成就的赞赏和以史为鉴的精神写就的。本书以艺术史中公认的类型和风格演变为主线,惟2666张精美的图片为纲重点介绍了近1000座人类建筑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和较高审美价值的建筑,宫殿、陵墓、凯旋门这样气派奢华的帝王建筑,广场、竞技场、剧院这样宏伟壮观的公共建筑,也包括那些为普通人建筑的民宅、公寓。在对它们的介绍中,不仅描绘了建筑外在轮廓、装饰、色彩和比例,更着重于探讨建筑所处的时代背景、建筑风格演变的原因和经过、艺术家的理想追求以及后人的启迪。 本书所介绍的每一座建筑均配有对应的图片,外国建筑的名称均采用中英文对照,其建筑师、建筑年代凡有案可查的均有详实记录。由于图片数量巨大和篇幅的限制,图片未能加以全数印出,因
本书以工业建筑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为核心,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业城市与工业遗产、工业遗产理论与研究、工业遗产案例研究以及工业遗产规划与设计。全文系统地介绍了各方专家、相关政府官员以及规划设计专业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业建筑遗产研究与保护提出各自的思考与建议,反映了当前工业建筑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领域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