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天书 海南渔民“更路簿”文化诠释》讲述了南海诸岛范围内的岛屿、沙洲、暗礁、暗沙、暗滩、环礁,以及邻近的海域,自汉代杨孚《异物志》以后的文字记载,充分说明其在中国历史上代代沿袭并且由中国实际控制。海南渔民的“更路簿”传抄本,是民间文书。从海南渔民到南海作业时起,“更路簿”即随着生产的需要而在渔民中不断创造并口头流传,明代初年逐渐形成传抄本,并成为渔民去往南海海域的航海手册。机动船代替风帆船以后,老船长们背记的耕海路线在航行中仍有价值。卫星导航及海图普及以后,“更路簿”进入历史,成为南海海洋文化遗产。“更路簿”的内容包括海区的划分、岛礁的地貌和海况、航行路线、观天知识、气象和水文知识等。“更路簿”以地名作为航海标志而进一步证明中国在南海的主权范围。
本辑采取以下的组织形式:及第二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是起到了总论的作用,前者将徽州置于唐、宋代与其他印刷中心相较,后者则是论述明代晚期徽州和其他印刷中心的情况。第二部分重点论述在明代徽州版本中重要的作品和种类:篇关于医书,可与前一部分对照来看;之后还有数篇文章,分别关于徽州的官刻、地方志、童蒙读物9、戏曲刊刻及墨谱。介于书籍和文献之问很难界定种类的家谱,在徽州通常是制作精良的印刷品,因此值得作为地方印刷史的研究对象。这类不以阅读和传播作为目的的“非书籍”更是史学史和社会史的重要资料10。从印刷的角度来看,它们也印证了其形式的多样性。本辑文中个案研究提供的两个实例彼此差别很大,而这并不是完全由于时代差异造成的;第二个实例还揭示出在徽州也有外聘的刻工,这个情况与人们一般观念不同。接下来
百年青岛,一座融汇了东西方语言的老城,一座汇聚了东西方文化的老城,这里布满历史遗存的老街巷。鲁海编著的《青岛影像:老街巷》以真实的影像记录了已经失去的、正在失去的和现存保留的百年老街小巷,从德占时期规划形成的不同风格欧式大街、凹凸的石路,到普通百姓的里院小巷,展现了昔日“东方瑞士”——青岛的风采。
本书对南宁市域范围内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传统聚落进行图文并茂的介绍,内容包括历史建筑、传统聚落、保护与利用三个方面。*部分主要从南宁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中选取对象,对其历史文化及建筑特征进行文字、照片、测绘分析等方面的描述;第二部分从广西*批和第二批传统村落名录中选取对象,对其历史文化、聚落空间格局、主要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描述;第三部分在分析南宁市历史建筑及传统聚落保护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南宁市未来历史建筑及传统聚落保护利用之道,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城市规划提供更多的思路及方法。
《视觉档案:无锡老桥》主要内容包括:宋 明时期及清明时期的无锡老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