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采取以下的组织形式:及第二篇文章在某种意义上是起到了总论的作用,前者将徽州置于唐、宋代与其他印刷中心相较,后者则是论述明代晚期徽州和其他印刷中心的情况。第二部分重点论述在明代徽州版本中重要的作品和种类:篇关于医书,可与前一部分对照来看;之后还有数篇文章,分别关于徽州的官刻、地方志、童蒙读物9、戏曲刊刻及墨谱。介于书籍和文献之问很难界定种类的家谱,在徽州通常是制作精良的印刷品,因此值得作为地方印刷史的研究对象。这类不以阅读和传播作为目的的“非书籍”更是史学史和社会史的重要资料10。从印刷的角度来看,它们也印证了其形式的多样性。本辑文中个案研究提供的两个实例彼此差别很大,而这并不是完全由于时代差异造成的;第二个实例还揭示出在徽州也有外聘的刻工,这个情况与人们一般观念不同。接下来
《兴化古城寻踪(套装上下册)/莆阳历史文化丛书》分为十六节,以“兴化置郡古城沧桑”开篇,续按十六条古街道(分为十四节)逐街叙事,再以“郭胜景古迹”一节结尾。考虑各街道之间地理位置的连贯性,街道排列顺序以古谯楼横街即今文献街为起点,井亭街即十字街、南门横街等按逆时针方向为序编排,至驿前街即今胜利中路为终点。 古城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为详尽记述街巷渊源、名胜古迹、名人足迹、历史遗存,尽可能地还原兴化城的历史真貌,《兴化古城寻踪(套装上下册)/莆阳历史文化丛书》各节内容大致分为:街名变迁、旧街概览、世居旧族、古巷寻踪、史迹钩沉等五个类目;各节内容编目或增或减,根据内容多寡而定。诸如:井亭街增加“牌坊林立”,驿前街增加“祠坊逝影”,文献街增
《视觉档案:无锡老桥》主要内容包括:宋 明时期及清明时期的无锡老桥。
蓄养金鱼作为中国民间游艺的传统项目,体现着中国人独特的审美好尚和生活情趣。今走,传统的选种、育种方式已逐渐为大规模的工业养殖取代,懂行的玩家看了,难免摇头。本书即是对传统金鱼文化的一次系统梳理,由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辑录古今相关著述十余种:前半部分为今人著述两篇:刘景春先生所撰《北京金鱼文化概述》,从作者六十余载的实践出发,记述了老北京四合院内的养鱼方法和品种讲究;《金鱼家化史与品种形成的因素》为生物学专家陈桢教授所著,通过大量考证和深入研究,呈现了对中国金鱼的变异、进化和遗传因素的完整认识。后半部分汇集明清以来有关的珍贵文献和图谱,包括《金鱼品》、《朱砂鱼谱》、《朱鱼谱》、《金鱼图谱》、《虫鱼雅集》、《金鱼饲育法》六种,及近人周瘦鹃《养金鱼》和郑逸梅《金鱼掌故》二文,理趣俱
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闽南文化丛书》终于与读者见面了。我们之所以组织撰写这套丛书,主要基于以下的三点学术思考。一、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中的一个极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闽南文化的形成及其发展,是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与文化磨合,以及东南沿海地带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逐渐造就的。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培育了闽南文化,而深具地域特色的闽南文化又使得中华文化的整体性显得更加丰富多彩。当今,区域文化研究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学术热点,从中华文化整体性的角度来考察区域文化,闽南文化的研究理应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二、闽南文化是一种二元结构的文化结合体。这种二元文化结合体既向往追寻中华的核心主流文化,又在某种程度上顽固地保持边陲文化的变异体态;既依归中华民
内容简介
《福建庄寨》结合历史文献和实地考察,通过精美又史料价值的350张图片、50张测绘图纸,从庄寨新发现、平面布局、空间结构、建筑、装修装饰、防御设置、庄寨实例等角度分析其防御居住并举的山岭。福建庄寨庄寨由庄前山岭、庄墙、庄门等构成,在防御功能方面与福建土楼。中国防御性乡土建筑——福建庄寨,区别于福建土楼、福建土堡,是一种设计科学、匠作精良、构筑另类、防御完备、居住良好、装饰精美、建筑文化丰富多彩的中大型土、木、石结构民居。
《河西简牍综论》是一部理论专着。由酒泉市史志办公室联合省内简牍学研究的学者对简牍的发掘,主要内容、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等进行了综合论述,是目前比较全面研究简牍学的学术作品。《河西简牍综论》包括绪论,河西简牍的出土与整理公布,河西简牍的主要内容等章节。
《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的选题所涉范围是比较全面的,从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理论,建筑制度、建筑文化观、建筑艺术、建筑形制、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等各个层面来阐释中国建筑文化的特征,是一套全面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大型学术丛书。从建筑文化学到建筑思想的渊源、流变,从建筑的词源到典辛制度的考录,从墓葬建筑到园林,从史前的聚落形态到历代城市的演变,从创作理论到形制的源流,从装饰艺术到小品的文化观,从建筑的外部空间构成到环境生态观,从历代名作、名匠到军事、桥梁建筑艺术莫不包罗并列、几乎各专著本身即具有新创性。《中国村镇建筑文化》对中国村镇建筑文化进行了研究。
《老北京叫卖调》是一部用文字、图片、乐谱、音响全面记录老北京叫卖调这种民俗音乐文化的著作。书中收录叫卖调达八百多首,原唱者大都是亲身经历旧京时代的商贩、各行手艺人和各阶层人士,涉及叫卖商品一百多种,同时还提供老北京市井文化、饮食文化、商业叫卖文化等诸多信息,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市井风貌图,使您能够从中品味老北京民俗风情,感悟老北京的岁月变迁。书后叫卖调音响资料,精选70首具代表性的老北京叫卖调,其中部分收录20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街头采录的珍贵历史遗音。
华南理工出版社出版的《岭南建筑精典丛书》,研究岭南园林,解读出岭南文化的丰富内涵,领略岭南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加深对绚丽多姿的岭南地方特色文化的了解。《走进古村落(粤北卷)》在已入选的粤北古村落中精选12个有旅游价值的的村落,从建筑、人文、历史等方面作旅游性推介。文字优美,图片精美,可读性强。
《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根据建造主体的不同,将近代岭南建筑装饰分为西式建筑装饰、民间建筑装饰、官方建筑装饰三个类型,论述近代建筑装饰形成的动因、艺术和技术特征。《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研究》共分6章,章对研究范畴、意义和方法进行阐述,第2章释义建筑装饰,第3、4、5章分别对近代岭南西式建筑装饰、民间建筑装饰和官方建筑装饰进行剖析,第6章对近代岭南建筑装饰的总体特征做出总结。
如果说,新古典主义使上海典雅,装饰艺术派使上海摩登;如果说现代主义使上海前卫,那么和俄罗斯建筑则使上海多彩钱宗灏编著的《阅读上海万国建筑》试图对上海的经典老建筑做一番通俗的解读。
伊塔洛·卡尔维诺说,城市是记忆的整体,欲望的整体,语言符号的整体。而城市记忆的载体,是建筑,是城市的街道,甚至是城市中的空气。从一座座建筑开始,从居民、访客、设计师、建造者,穿针引线我们便可织出城市的记忆。从美洲大陆、远东到欧洲大陆,从欧洲大陆北部的不列颠到中部的德、法,南部的意大利,九个国家在天津留下了绚烂的建筑遗产,再没有哪个城市的近代遗产像天津如此丰富。通过《漫游在天津》,我们找到了与近代天津、当代天津对话的方式。我们记录建筑,同时希望通过建筑记录历史,记录在这个城市中曾有的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生活过的人们的记忆。因为还有建筑,城市的生命便在延续,城市的历史亦不至断裂。
《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库:中国长白山松花石文化传承与发展》分为九个章节分别对长白山地域文化、松花石、砚文化的历史传承、生产性保护和长白石与长白山橄榄玉文化的传承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阐述。《通化师范学院长白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库:中国长白山松花石文化传承与发展》汇集了大量精美图片,将当前一段时期市面上美、最有说服力的松花石、砚,长白石和橄榄玉等作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使人们在阅读时,通过认知和了解来激发人们爱石、赏石的情趣,同时加深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