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本系统全面介绍校园建筑和园林的书。北大校长,北大环境学院教授,北大校史专家共同打造。北大专职摄影家三百多幅精彩校园照片,北大建筑活色呈现。北京大学所在的燕园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明朝米氏的勺园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在漫长的历史中,曾经有众多皇家、贵族和私人园林、府邸先后兴废于此。二十世纪以来燕京大学和北京大学又先后在此处进行大规模的规划和建设。所以燕园的园林和建筑具有非常深厚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底蕴。该书按照目前校园内的主要建筑单体,逐一介绍其历史、形制和功能,图文并茂,对观赏、研究北大建筑艺术和校园历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按照戏台建造年代、所属性质、建筑样式等对中国现存数百座古戏台进行了深入考察,并提供了大量戏台照片、戏台平面示意图等,以图片结合文字,力求真实、准确地反映古戏台的面貌。
本书是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练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和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以加入展览筹备先后为序)于2004年联合主办的“历史建筑测绘五校联展”的内容编纂而成。这种以历史建筑测绘和研究成果为展品的展览建国以来还是次,是初发起者为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字。 这次展览共展出60块展板,精选了五校历届学生绘制的历史建筑测绘图400余张。绘制手段和技术,包括铅笔、钢笔墨线、国画、水墨渲染、水彩渲染、计算机制图和模型制作等,许我图纸本身已经成为珍贵的文物。测绘的对象,上自北朝、五代、辽、宋遗构,下至清季、民国史迹,时代越千年之久:恢宏雄伟如北京故宫太和殿、太庙享殿及明长陵祾恩殿之皇家殿,纤丽多情如江南宁沪间诸多士人国墅。村落民居,伽蓝石窟,浮改屠经
本书是关于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专著,书中具体包括了:藻井和天花装饰图案、斗拱和雀替装饰图案、台基与柱子装饰图案、山墙和檐墙装饰图案、建筑彩画装饰图案、建筑彩画装饰图案等内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赣南传统建筑与文化》入选准则:一是原则上都已公开发表了的文章;二是较能反映作者各时期学业方向或学术观点的文章;三是自以为较为得意的文章。编辑过程主要是对原文个别错别字或脱落文字以及文章风格统一方面进行修订,其他的修编主要是图片的损益变换,冈原论文发表受版面制约,没有或较少图片,况建筑类图书应以图片说话为好,故这次选编大量的时间花在图片的增选和绘制上。目的就是保留原文的原真性,给读者和自己一个历史的作者,不以万幼楠今天的认识和水准去改变作者当时的学术观点或文字水平,哪怕所选论文学术观点前后有矛盾或文字幼稚勉强或今天有更好的内容丰富也不去修正它。
本书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乡土建筑研究小组2004至2005年深入浙江江山市三卿口窑村和山西吕梁山区的临县小塌则窑村做调研后的成果和总结。这两个古窑村都以粗瓷生产为生,但在地理背景、村落格局、建筑形式和生产方式上,却又大不相同。 本书展示了作者研究的精华和丰富的乡土照片,是研究乡土建筑和乡土文化的手资料,以供广大建筑学、人文学专业的研究人员和历史、乡土文化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是对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跨学科、多专业建筑大类人才培养”创新性教学模式的阶段性成果(2013-2019年)的总结。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依托建筑学部的平台,与土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深入合作,创新性地提出“建筑学部多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不仅展现了“学科交叉、专业协同”的特色教学成果,于当下建筑高校学科大类人才培养工作有着很好的借鉴价值和示范作用,而且,作为面向学生的教辅书籍,能够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全新的知识呈现为建筑学和相关专业的学子们提供给养。 作品集以建筑学为主,包含结构、设备、造价、管理等7个专业的内容;项目包括医院、酒店、实验科技楼、综合实训楼4个类型,并有绿色建筑及BIM技术设计的探索。联合毕业设计实现了从建筑调研策划、方案构思到技术应
本书从宏观的视野对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而且区别于日本、朝鲜和韩国学者,将其与中国古代建筑文化联系起来进行了系统的比较,阐明了一些当孤立地、静态地分析朝鲜半岛古代建筑及其发展过程时难以说明的问题,对其都城体系、斗棋系统、历史发展阶段等提出了新的分类方法。本书亦尝试古代建筑文化本身,从地缘、政治、佛教、儒学诸方面对朝鲜半岛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进行了阐释。 通过对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中的主要内容,如都城、宫殿、寺刹/佛塔、陵墓、官学/书院、住居、造园、木构建筑技术等的考察,可以说明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在实质上是中国大陆中心建筑文化的一种半岛化表达。这种表达的主要特点,其一在于朝鲜半岛古代建筑文化的诸要素在基本结构上与中心文化相同;其二在于其发展过程缺乏连贯的
人类的先祖在辽阔苍茫的大地上不经意地为自己寻找或建造一个栖身之所时,民居的雏形就诞生了,这样的人类居所就是后人称之为“家”的原型。人类正是以居所为中心,逐步建立和确立了“我”与外在世界的复杂关系。从开始确立与自然的关系到后来确立与社会的关系及其他复杂关系,居所成为了“我”与外界对话的中介,同时也成为了抵御外来侵害的庇佑所。因此,人类毫不吝惜自己的语言天 赋和隐喻才华,将“家”的诸多意义赋予这个看似简单也很简陋的物质架构之上,经过复杂的心理作用和文化积淀,以致人们每每听到“回家”的呼唤时,心里总会轻轻地泛起涟漪,充满了温馨的情愫。这是民居带给世界的一个重要意义。
徐宇?、常健、陈鹏学编著的《武汉近代公寓娱乐医疗建筑(精)/武汉历史建筑与城市研究系列丛书》将公寓、娱乐与医疗建筑结合论述,用详尽图纸与丰富文字梳理其历史沿革与发展历程,从居住――生活――就医这三个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结合在一起,为读者呈现周边密切相关的日常性公共建筑的历史价值与艺术魅力。
本书采用独立篇章的松散形式,叙述了作者对广义的建筑范畴的理解和体会,并讨论了建筑对生活,对社会以至以文明的意义。书中既有对单个实例的解读,又有对风格流派历史发展的分析,还有对各类现实现象的联系对比,内容丰富、亦庄亦谐,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是一本颇具内涵的建筑理论普及读本。 本书适合建筑、室内、环艺、园林、景观等专业人士,相关专业院校师生,对建筑文化感兴趣的知识大众。
理查德·罗杰斯是世界极富影响力的建筑师之一:从巴黎的蓬皮杜中心到伦敦的劳埃德大厦,从马德里的巴拉哈斯机场到香港的汇丰银行,他留下了诸多名垂建筑史的经典之作。 《建筑的梦想》一书是罗杰斯对自己建筑生涯的总结,回顾了他身为一名患有阅读障碍、不擅绘图的青年,是如何成长为斩获“建筑界诺贝尔”奖的建筑大师的。 本书中既介绍了罗杰斯众多建筑代表作的设计过程
《中华遗产·乡土建筑》丛书,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陈志华、楼庆西、李秋香三位教授带领清华师生,近二十年调查、研究和保护乡土古村落与古建筑的成果。 本丛书于2007年推出了八本,分别为《丁村》《梅县三村》《郭洞村》《西华片民居与安贞堡》《蔚县古堡》《十里铺》《楼下村》《俞源村》;现在又推出四本,分别为《婺源》《楠溪江中游》《关麓村》《诸葛村》。 本丛书内容通俗易懂,可做传统民俗文化、古建筑文化读本,又可跟着调查者的脚步、带着独特的眼光来赏鉴这些古朴美丽的村庄,它们有些已经消失,有些正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