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商务印书馆出版,旨在从规划的视角探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规律,推进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的发展。本刊植根中国问题,参照国际规范,推进学术研究,倡导人文复兴,致力成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领域人文精神的守望者和思想盛宴的召集者。本刊主要刊登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科前沿性、开创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反映国际最新研究动态,介绍国内外顶尖城市与区域规划学者的研究经历和科研成果,鼓励具有长期研究积累、多学科交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我们期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人居环境专家、地理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政府决策者等,能够在这里“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汇中外之长”,成百家之言。
中国人对于幸福与未来生活的憧憬一直都与居住密不可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转型和住房体制改革,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一场“居住革命”。城市住区空间的区位变化成为“革命成果”的突出表现之一,区位几乎成为大多数居民购房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这一地产名言由此不断得到验证。城市住区空间的区位直接关乎城市整体空间结构的优化、城市住区开发的成败和百姓的安居乐业。本书集中关注我国城市住区空间的区位问题,深刻探讨其内在动力机制及其与空间结果的对应关系,试图从中寻求实现城市住区空间的区位优化及未来良性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战略是国家的大政方针,如何振兴和进行建设乡村是现今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中国乡村建设系列丛书”共十册,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两部分,《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 洞庭渔村》正是实践篇之一。 洞庭渔村原是国有西湖农场的渔场,随着农场体制改革的深化,渔场原先的职能逐渐弱化,成为一个普通的村落。洞庭渔村项目的规划设计基于日照、采光、年降水量、温度、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地域材料等因素。此外,因建筑毗邻洞庭湖,整体建筑营造出临水的空间感。设计师在项目初期考虑了诸多因素,如村民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规划设计的便捷程度,以及未来开发旅游业的可能性来建设洞庭渔村。实现了以常德西湖为基地,渔村建设新模式。让现代与民俗同在,让渔村与城镇一体,让文化与产业结合,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书中呈现了大量的设
这本书几乎涵盖了机场规划和管理的内容(请参见本书的目录),本书共分四部分,每个部分又分成若干章。部分是引言,介绍了机场与航路体系、机场体系以及机场规划体系;第二部分是关于机场的规划和融资,介绍了机场的商品化规划四个阶段的内容,包括机场选址、机场的布局和土地利用规划、航站区以及机场准入计划、机场的融资。第三部分是关于如何管理好机场使其发展壮大的内容,包括机场的容量和延误问题、机场陆侧技术改进问题、机场空侧技术改进问题。第四部分是关于管理过程的,包括机场财务管理、机场的组织结构和行政管理、机场的运行、机场与公众和机场用户的关系。换句话说,本书人机场体系最基本的知识谈起,一直到机场与机场用户之间的关系,包括机场的财务管理,论述得非常详细、周全。不仅如此,本书为了阐述某此理论或者观
本着“百题”宗旨要求,以城市规划体系为框架,以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和上海城市未来发展导向为重点,回顾既往,漫话当今,瞻望未来,诠释城市规划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二是文章的格调适应公众阅读,内容简短浅显,表述通俗易懂,并辅以图表、照片,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小城镇住宅小区规划》是《小城镇规划设计丛书》中的一册,书中扼要地分析我国传统村镇聚落布局的特色,提出小城镇住宅小区的规划原则和指导思想;较为全面、系统地分章叙述小城镇住宅小区住宅用地的规划布局、公共服务设施规划、道路交通系统规划设计和绿化景观规划设计,并精选历史文化名镇中的住宅小区、小城镇小康住宅小区和福建省村镇住宅小区规划实例以及住宅小区规划设计范例进行介绍,以供参考。 《小城镇住宅小区规划》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理念新颖,努力突出小城镇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特点,是一本实用性、可读性较强的专业性读物。可供从事小城镇建设规划设计和管理的规划师、建筑师和园林设计师以及管理人员工作参考,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教学参考。还可作为对小城镇建设的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教材。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空间设计的基本观点和技法。上篇对城市空间的构成、本质、城市空间与感觉的城市空间的异同以及城市空间设计的基本手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在城市空间设计理论及手法的阐述中,还介绍了国外城市设计的有益观点和经验教训,总结作者长期从事我国城市规划设计、教学及科研工作的经验与成果。下篇选择了64个外典型实例并作扼要分析介绍。 本书可作为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专业学生教学参考书,可供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工程技术人员及领导、管理人员参考。此外美学、环境美学与环境艺术工作人员及爱好者可作为知识性读物。
由绿色文明引申出转型期的中国城市面临的生态危机,呼吁社会发展回到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平衡上来,以绿色、生态、可持续为城市建设的基本目标,提出绿色文明指引下的城市发展构架,绿色生活、绿色行动、绿色城市、绿色街区、绿色建筑都可以归属于这一发展框架下。本书提出绿色街区的概念、特征与设计原则,分析我国生态城市面临的种种问题,指出绿色街区是中国生态城市的现实选择,从绿色街区与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环境的客观规律,提出绿色街区理念在城市高密度街区、可持续街区、多元化街区的应用,从而确定绿色生活的生态方向。
2002年启动的黄浦江两岸开发战略、2010年上海世博会,都已向全世界宣示了上海在成片产业建筑及其历史地段再利用开发、老工业地区整体功能转型、积极推动发展现代创意产业等正确发展战略的决心,上海的一系列成功实践既为上海的城市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开辟了一条康庄大道,同时也赢得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瞩目和赞赏。水石国际的这本作品集集中展示了他们近年在这一领域抓住机遇、积极探索的丰富成果,也部分地展示了上海在这方面的宝贵经验。 虽然我国目前还没有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后工业社会还未真正来临,但以上海现状来看,已基本具备了和发达国家接轨的条件。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大城市一样,上海的创意产业方兴未艾,呈的增长势头。产业建筑再利用与创意产业相结合,这两条看似不相干的脉络正在上海显示出必然的内在关联。产业建
本书系统探讨了当代北京城市行政空间的内容、形式和特征,阐明了作为城市空间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空间与北京城市之间的关系,为认知各级行政办公建筑在城市中的定位提供了一种思路,对促进行政空间与城市协调发展有参考价值。本书适合于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等学科领域的专业人士和学生,以及相关专业的爱好者阅读。
本书共两篇十二章,篇:智慧城市篇,包括章的智慧城市概述、第二章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与原则、第三章的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第二篇:智慧民生篇,包括第四章的智慧民生工程顶层规划、第五章的智慧市民卡工程、第六章的智慧社区工程、第七章的智慧医疗卫生工程、第八章的智慧教育工程、第九章的智慧养老工程、第十章的智慧旅游工程、第十一章的智慧生态环境工程、第十二章的智慧商务与物流工程;附录:《智慧民生工程建设指南》。本书的重点是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和智慧民生各行业级的专项工程规划。
好城市的基本条件到底是什么?欧洲的城市为什么特别迷人? 走遍世界,向全球城市学习! 让市民住得健康有魅力的城市设计学! 一场住居新观念的震撼教育! 会吸水的海绵城市、两栖城市抗暖化、受路边停车保护的自行车道、愈塞车愈热闹的流动市场…… 城市的个性魅力,是真正动人的风景! 由廖桂贤编著的《遇见好城市》并没有高深的理论,也没有什么深奥的哲学,却实实在在出自肺腑。 《遇见好城市》适合人们以宁静的心情与平和的心态去阅读,是读一段,想一想,不断对照读者自己的阅历和理解,书里的篇章好比一段段乐曲,每段都余音绕梁,值得回味。
《城市与阅读(第2辑)》收录了29篇关于城市研究文献的阅读札记。这样说不太准确,因为“城市”一词的范围涵盖不了文中论著的空间内容,但没有疑问的是,“城市”是最重要的关键词。空间想象、社会关系、物质实践、历史过程与技术的革新是这本小书众多文献中的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