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图谱: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是一部工具书,它成功地将解剖图片与简短、精确、实用的文字阐述结合起来,不仅能供初学者使用,*程度地满足读者的求知欲、好奇心,也可协助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本书有三个特点。一是篇幅宏大: 528页,含400多幅精美的绘图,超大版印刷,图片清晰,便于理解和学习。二是内容丰富:在系统地介绍了人体的概况、发生发育、基本组织等内容后,从不同侧面详细介绍了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特征。第三是基础与临床结合:在 人体概览 之后的每章末尾,都附加了与该章内容对应的常见疾病,不仅充分体现了基础理论知识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价值,而且能增加读者的学习兴趣。本书以解剖学图片为主,辅以组织学图片和病理学文字叙述,按照概览、皮肤、肌肉、骨骼、关节、心血管、消化、呼吸、泌尿、
《简明病理学技术》介绍了随着免疫组化、分子生物学在病理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病理技术人员不仅要会操作,而且要对各种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判读和分析。基因检测、数字化切片、计算机自动识别等新技术的发展,都要求病理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诊断知识和研发能力。病理技术队伍需要临床医学、生物工程、计算机、物理、化学等各学科的人才,并加以病理技术操作能力和病理诊断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与现代病理学相匹配,才能培养出新一代的病理技术专家。
《瘢痕防治蔡景龙2016观点》内容简介:瘢痕是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它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必然的产物。瘢痕生长超过的限度,就会发生各种并发症,诸如外形的破坏及功能活动障碍等,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痛苦,尤其是烧伤、烫伤、严重外伤后遗留的瘢痕。
生殖医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殖健康相关医学的学科,是集成的、多元的、创新的和实用的科学,它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密切相关。鉴于生殖医学理论、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生命科学领域重要地位的不断提高,开展生殖医学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这对于加强医学生对生殖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的认识,培养生殖医学的专业人才。提高生殖相关疾病的科研和诊疗水平,以及改善民众生殖健康的质量均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国生殖医学教育刚刚起步,系列教材的建设更是空白,为顺应形势发展的需求,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与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决定组织编写并出版五年制临床医学生殖医学方向系列卫生部规划教材,《生殖病理学》就是其中的一本。本书在简述男、女性生殖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主要阐述生殖
本书分为15章,分别介绍实验动物的基本知识、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与应用、动物实验常用技术及神经、呼吸、心血管、消化、泌尿、内分泌、血液等系统300余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还包括肿瘤、炎症、疼痛、发热、应激、衰老、多器官衰竭和免疫功能异常等体内体外50余种模型的制备以及相关技术,每章末列出本章学习要点,以便学生掌握学习重点,书末附有关附录和方法索引。主要特色 “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作为本科生的教材,在尚属首次,具有创新性和特色,也得到同行的好评。本教材的主要特点:一是内容丰富,适应学科发展趋势的需要,符合培养新世纪高层次医药学人才的目标;二是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体现了多学科交叉,反映近年本学科的新进展,方法具
本书介绍人类各种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按照机体各系统疾病分门别类叙述,全书共分为16章,收录疾病动物模型近千种。本书介绍的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以诱发性动物模型为主,仅收录有少量的自发性动物模型;除生物医学领域公认的经典动物模型以外,尚收录了大量非经典动物模型,但编者对这些模型均进行了比较医学评价,以便让读者有所借鉴。考虑到遗传工程动物模型的重要性,本书同时收录了部分人类重要疾病的转基因动物疾病模型,并将这些模型内容安排在各个章中,本书根据人类各系统疾病的特点,通过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模型特点及比较医学三个方面,着重介绍近千种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以便让生命科学领域更多的研究者参考。全书除部分材料来源于编作者的动物实验结果外,主要来源于公开发表的外学术文献。与外已出版的
《图表病理生理学》是在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教材办公室指导下,组织全国工作在教学线,有影响力的病理生理学专家编写的。 图表病理生理学是本创新性采用图表形式诠释教材内容的图书,作为目前版本卫生部规划教材(八年制教材第2版、五年制教材第7版)的配套用书,本书以简洁明了、层次清晰的表格和线条图、流程图等形式诠释教材重点内容,有助于读者高效、透彻地理解与掌握相应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此外,本书还根据图表内容设计了思考题,以启发读者思考和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此书。本书既可作为病理生理学教师备课的参考书,也可为长学制及五年制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指导。
马博文主任多年从事细胞病理学工作,经验丰富 ,造诣颇深。他将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撰写了《浆膜 腔积液细胞病理学诊断(第2版)》一书,极为详细、系 统地介绍和描述了浆膜腔的解剖组织学、浆膜腔积液 细胞学诊断要点、制片技术和新技术应用、良性和恶 性间皮细胞形态学特点,以及各种转移癌、淋巴瘤、 生殖细胞瘤、肉瘤和非肿瘤性脱落细胞病理学特点等 ,并附有大量彩色细胞学图片。 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是各级医院病理科和 细胞学科医师及其他相关技术人员有价值的参考书。 读者从中可了解浆膜腔积液中各种细胞的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
本书共分11章。首先简要介绍了浆膜腔的解剖学与组织学,浆膜腔积液的发病机制、诊断、标本采集与制备方法;详细介绍了正常间皮细胞的分化规律及其非典型增生性变化特点;同时还重点、系统介绍了浆膜腔积液中恶性间皮瘤、各种转移癌、恶性淋巴瘤及白血病、性索间质细胞与生殖细胞肿瘤、肉瘤的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以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等其他疾病所致胸、腹膜腔积液的细胞学形态特点及其鉴别诊断,并配有大量珍贵的彩色图片资料。适合病理科及相关科室医师、研究生阅读参考。
本书是受国家卫生部委托,由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组织编写的关于医院病理科的性技术操作规范,包括总则、病理学检查常规、病理学基本技术操作和病理学相关技术操作共4章,其中的“病理学相关技术操作”部分属于指导性规范。本书旨在加强病理科的行业自律,有助于社会全面认知医院病理科的重要地位,是病理医师和病理技术人员的书,也可供医院院长等卫生行政管理人员、临床医师、医学生和医疗事故鉴定人员参考。
《肝脏病理学图谱和简明指南》收录了600余幅高质量彩色图像,用于描述肝脏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表现,并对相关的临床所见、病理特征(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学研究)和鉴别诊断作了简要的文字说明,书后附有推荐读物。
本书是一本较系统的超微病理诊断学方面的专业参考书,包括电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类型,电镜实验室的设置,超微病理标本的制备,正常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基本病变,各系统疾病(包括血液、胃肠道、肝脏、呼吸系统、肾脏、女性生殖器官、神经系统、肌肉、骨骼、内分泌、感染等)的超微病理诊断。本书由全国众多知名专家编撰,内容新颖,资料翔实,更有大量珍贵的电镜照片,文图并茂。
本书将自由基和炎症两个看似不同的致病因子联系在一起,从基因调控和信号转导水平讨论了它们在衰老性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全书包括基础理论部分(至第八章)和临床疾病部分(第九至第十三章):基础理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活性氧与信号转导,活性氧与促炎症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1),核因子-kB与炎症反应等内容;临床部分主要介绍了自由基-炎症理论在衰老与衰老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急性脑血管病、糖尿病和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中的机制。 本书可供医学、生物学专业的有关科研人员阅读,也可供临床医师参考。
本书对目前已知类型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包括完全性和部分性葡萄胎、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妊娠绒毛膜癌、持续性妊娠滋养细胞肿瘤、胎盘部位结节,以及胎盘部位超常反应。以遗传学背景、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与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和临床病理相关性为重点,该书配以大量清晰的组织学图片,对各类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进行了详细描述。该书尤其强调了近年来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全书反映了该领域研究进展,并有详细的参考文献出处。
病理科是医院重要的诊断部门,而病理诊断是病理科的核心工作,也是临床诊治工作中最可靠的一种定性诊断。病理科工作的好坏与诊断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总体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近年来随着医疗事业的迅速发展和国民保健意识的增强,病理科在医院诊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更加突出,其自身建设亦显得尤为迫切。为确保正确诊断、优质医疗和优质服务,制定一套全面、系统、科学的工作规范,全程实施病理质量控制,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于1993年曾组织省内专家撰写并内部出版了《外科病理总则与巨检规范》和《实用病理技术手册》,对指导我省病理质控工作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随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病理学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新技术及其应用。全书共分63章并含附录:包括大体解剖和标本制作技术;细胞和组织标本制备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技术,电子显微镜的基础知识、原理和技术;免疫组织化学和核酸分子杂交等原位分子检测的理论和技术,分子生物学与病理学交叉应用的有关理论和技术,细胞凋亡和细胞增生活性的理论和技术;器官移植的组织配型和染色体标本的制备理论和技术;细胞通讯与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机制;动物实验、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技术和转基因及基因剔除技术;计算机图像分析,激光共聚显微镜以及远程病理技术;临床细胞和组织的分子病理诊断技术及应用等。本书编者注意在内容继承传统技术中的精华,并且力求与国际上新的病理学技术轨,反映学科交叉渗透和病理前沿的新技术。 本书可作为病理学技术的
马博文主任多年从事细胞病理学工作,经验丰富 ,造诣颇深。他将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撰写了《浆膜 腔积液细胞病理学诊断(第2版)》一书,极为详细、系 统地介绍和描述了浆膜腔的解剖组织学、浆膜腔积液 细胞学诊断要点、制片技术和新技术应用、良性和恶 性间皮细胞形态学特点,以及各种转移癌、淋巴瘤、 生殖细胞瘤、肉瘤和非肿瘤性脱落细胞病理学特点等 ,并附有大量彩色细胞学图片。 本书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是各级医院病理科和 细胞学科医师及其他相关技术人员有价值的参考书。 读者从中可了解浆膜腔积液中各种细胞的特点、诊断 和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