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是21世纪出版的综合性结核病专著,是自1994年初版,1995年第二次印刷以来的再版本。全书共约100万字,三十六章,邀集四方结核病专家分别对肺内外结核的基础理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监测及控制对策作了阐述。内容丰富,文图并茂,新颖实用,反映了结核病研究动态,较初版增加了如结核菌分子生物学、结核病分子流行病学、菌阴肺结核、难治性肺结核、结核病变态反应综合征、免疫缺陷相关结核病、细菌学检查的评价与展望、结核病的放射介入治疗以及循证医学与结核病等诸多新理论、新进展、新策略。为广大结核病工作者及其他临床医务工作者的有益参考书。
新大陆的淘金热在美洲土著人口中传播了天花和麻疹:而与此同时,欧洲探险家们又将梅毒带回了旧大陆;西半球非洲奴隶的进口带来了诸如疟疾和黄热病等新的破坏:新的食品加工工艺的出现,导致了脚气病和糙皮病的流行:凡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活动对流行的出现、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瘟疫与苦难》着眼于对历史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传染性和非传染大暴发的记述和探讨。旨在通过对历史的分析,让历史的经验“照进现实”,从而有助于预防疾病新的流行并将新出现疾病所产生的危害尽量降低。特别地,本书还增添了对恐怖王义蓄意传播疾病的讨论,并且详细地介绍了那些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们觊觎对象的疾病的相关知识。 本书可供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医学工作者及对此感兴趣的广大群众参考。
《卫生领域质性Meta研究--Meta分析和Meta综合实践指南》是《护理研究方法系列丛书》的第三册。这是一本关于如何做Meta研究的教材。需要注意的是,Meta研究并不适合初做研究者和胆怯者,它是一种仅适于富有经验的研究者使用的高级研究方法。要做Meta研究,研究者必须非常熟悉所选样本(研究报告)中的理论和研究设计。Meta研究是针对围绕某专题的已发表的研究报告进行深入分析,只有当研究数据库足够大时才能完成。Meta研究是一项费时、冗长的学术研究过程,通常在急需寻求护理领域中某些重要问题的答案时采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我国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国把食品安全与食源性寄生虫病的预防控制作为公共卫生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源性寄生虫病,一方面要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以消除或减少引起或可能引起食源的因素;另一方面,要加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发现和控制由食源性寄生虫病暴发流行引起的紧急事态。
本书分为三个部分。部分医案类,选入76种病症,95个病例,多为疗效好、有参考价值的典型医案;第二部分医论类共收录论文37篇,都是在或国际期刊发表过的论文。第三部分是野菜与健康,介绍了6种常见野菜的采集、烹调和食用方法。本书内容经典,资料珍贵,可供中医医师及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通过大量的图片和翔实的文字总结了尤其是新疆这一包虫病高发地区包虫病的特点和防治经验。首先介绍了包虫病的发展概况、流行病学、临床资料、病理生理、临床诊断;接着介绍了常见部位的包虫病,如肝脏、肺、脾、肾、脑、骨、心脏等部位的包虫病;最后介绍了包虫病的预防和药物治疗以及包虫病的基础研究。 本书可供寄生虫病尤其是包虫病防治工作者阅渎。
本书首先对人兽共患传染病的定义、分类、流行和防控进行了总括,又针对外重新出现的和新出现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分别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与病理学、临床学、实验室诊断、防控和进展等方面对社会危害严重、公共卫生安全告急、经济损失巨大的77种新旧人兽共患传染病作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以期为广大科研工作者和政府官员提供可资借鉴的原始材料。本书内容广泛新颖,方法具体可行,既有作者们长期从事传染病学工作的经验体会,又搜集和归纳了外传染病学、病毒学、细菌学以及寄生虫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和成就。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研究生及本科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传染病学工作者以及医学和动物医学临床和实验室人员参
感染病学是医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与医学各个学科密切相关,在医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感染病学是人类与各种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及其引起的感染,长期斗争经验的科学总结。 感染病学与各个医学学科,尤其是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内科、外科、妇产科、小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等均有感染病,因此,感染病学牵涉面很广,对临床医务工作者十分有用。 编写本书的目的,是综合感染病的基础和临床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包括近年的新进展,希望对提高感染病的防治水平,培养医师感染病的专业知识及感染病学的研究有促进作用。 这是一本大型感染病学参考书,希望能达到上述书写目的,对读者有所裨益,但感染病学的内容十分广泛,牵涉面很广,人体各组织器官除毛发外,均可发生感染;随着现代科学和医学的发展,感染病学
新大陆的淘金热在美洲土著人口中传播了天花和麻疹:而与此同时,欧洲探险家们又将梅毒带回了旧大陆;西半球非洲奴隶的进口带来了诸如疟疾和黄热病等新的破坏:新的食品加工工艺的出现,导致了脚气病和糙皮病的流行:凡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活动对流行的出现、传播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瘟疫与苦难》着眼于对历史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传染性和非传染大暴发的记述和探讨。旨在通过对历史的分析,让历史的经验“照进现实”,从而有助于预防疾病新的流行并将新出现疾病所产生的危害尽量降低。特别地,本书还增添了对恐怖王义蓄意传播疾病的讨论,并且详细地介绍了那些可能成为恐怖主义者们觊觎对象的疾病的相关知识。 本书可供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医学工作者及对此感兴趣的广大群众参考。
近年来,由于受生物、自然、社会和经济等因素变化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血吸虫病疫情明显回升,对人民群众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就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国务院下发、转发和批准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04~2008年)》。从此,在全国掀起了控制血吸虫病新高潮。 2001~2005年,广大血吸虫病防治科研人员紧密结合我国血防形势,积极贯彻“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联防联控”的方针,在流行病学、疫情监测、诊断技术、灭螺药物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特别是在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为
本书出版的主要宗旨为:采集现有的关于血吸虫病传播与控制中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从社会学角度,为不同层次的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决策者及其实施者提供操作性的建议;提出血吸虫病领域中今后社会学研究的方向。本书主要采集血吸虫病社会学方面所发表的大量文献,以使更多的因忙于公务而难以获取该方面信息的利益相关者获得相关信息。本书主要针对两类读者:一类是希望将社会学的观点整合到其项目中的决策者及实施专业人员,一类是计划开展与血吸虫病传播及控制相关社会科学研究的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