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首先你学习代谢和营养的基本概念、途径与调控。书中概述了代谢和营养紊乱的基本病理,并列举更多学生在早期临床实习会遇到的常见病症。第二部分则通过对有症状表现患者的临床分析,将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加以整,包括最常见的主诉,如何采集病史、体检、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及进一步的诊断方案。由选择题、简答题和问题题组成的第三部分则能让你在学完本课程以后评估你取得的进步和你的水平。
本书是关于如何正确防治常见肝病的科普读物,分为部分共13章。部分简要介绍了肝脏的生理功能以及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重点介绍了目前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治疗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介绍上述3种肝病的营养治疗。作者在阐述“乙型肝炎不仅发病率高,而且特别容易转为肝硬化,并有可能形成为肝癌”这一事实的同时,指出了这种现象多因不正确的治疗而产生,强调了对慢性肝炎采用正规的治疗原则的重要性。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通俗易懂,针对性强,适于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及其家属阅读,也可供基层医生在肝病防治工作中参考。
本书重点介绍了用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书中非常详细地介绍了黏膜切除术(EMR/EPMR)的操作技术及并发症的处理,也对隆起型肿瘤、黏膜下肿瘤的安全切除作了介绍,而内镜下内痔结扎术(EHL)尤其是本书的特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学习使用。
《食道和胃病理学图谱》分为食道疾病和胃疾病两部分,每一部分都从正常解剖学和组织学开始,涵盖了解剖学变异、非感染性炎、感染、癌前病变及上皮性肿瘤、间质肿瘤等内容。本图谱着眼于直接的诊断标准及其鉴别诊断,展示了各个器官在正常组织学中所能见到的正常和变异的结构。这本书不仅适用于病理科医师,还适用于消化内科以及普通外科等专业的医师。对于医学生、细胞技术员、助理病理学医师和其他对解剖病理学有兴趣的医学同行来讲同样是一本有用的工具书。
李德爱、孙伟、梁延平、张媛主编的《消化内科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以突出消化内科疾病药物治疗的安全应用的实用性为宗旨,系统介绍消化内科疾病的药物治疗安全应用,完整地介绍各种疾病的用药原则、用药目的、用药方法及治疗方案,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用药,具有实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是理论与实践、临床与药学相结合的新模式。 全书共16章,重点介绍药物的安全应用等方面的内容。本书尽力做到新颖实用、通俗易懂,保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创新性。适于各级医务工作者(临床医师、药师、护士等)参考和阅读,也适用于医药大、中、专院校学生参考和使用。
本书是集日本的消化道诊断学之大成的《胃肠诊断图谱》第2版,融入NBI、电子放大内镜、小肠镜、超声内镜等现代诊断技术,凝聚了全日本众多内镜及病理专家的心血之作,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内镜诊断方面的好书。书中图片精美,内容涉及上消化道各个器官,具体包括咽喉、食管、胃、十二指肠。不仅对病变的内镜下表现进行了图文并茂、简明扼要的描述,而且结合每一个具体病例,从临床表现到相关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所见,及至该病内镜下表现所涉及的相关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知识也进行了简要描述,令读者受益匪浅。
本书重点介绍了用结肠镜治疗结直肠肿瘤。书中非常详细地介绍了黏膜切除术(EMR/EPMR)的操作技术及并发症的处理,也对隆起型肿瘤、黏膜下肿瘤的安全切除作了介绍,而内镜下内痔结扎术(EHL)尤其是本书的特点。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学习使用。
我科内镜中心每年都有数十名进修医生、研究生学习胃镜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我们还连续七年为基层医院的医生举办胃肠镜学习班,在带教过程中我们深感缺少一本实用教材。为此,我们参阅了外有关书籍,并根据我科所积累的胃镜图像资料编写了本书。本书分诊断和治疗两部分,分别用翔实的图片展示了食管、胃、十二指肠常见病内镜下各自的形态特点,通过少量文字对病变概念、鉴别诊断进行了必要说明;并对内镜下常用的治疗方法如食管静脉曲张的套扎和硬化治疗、息肉切除、上消化道出血的镜下止血治疗、早期胃癌的胃镜下切除术等进行了重点介绍。全书主要以大量胃镜图像为主,配以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使读者能一目了然,达到简明实用的目的。本书适用于消化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参考阅读,特别适用于进修胃镜的医务工作者使用。
本书阐述了胃肠道间质瘤的流行病学、发病趋势、肿瘤起因、分子水平的改变、C-kit基因、PDGFRA基因,以及野生型的改变。从病理学角度探讨了诊断标准及良、恶性的争论,以及与其他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等。在影像学方面介绍了靶向治疗后的Choi标准评价疗效。在CT、磁共振显像、PET一CT的临床应用及价值予以不同的描述。该书同时将目前的诊断及内镜下治疗的方式介绍于读者,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腹腔镜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手术技巧以及可能性与适应证,还详尽介绍了外科手术如何治疗不同部位的间质瘤,如食管、胃、小肠、结直肠、胃肠道外等。靶向治疗也作为本书的重要内容进行介绍,包括药物的结构、药理学代谢、根据c—kit基因突变来进行药物指导治疗,靶向治疗对中、高危人群的应用,及药物的持续时间、指征、并发症、副作用等均予以介绍。
消化管的最后一段——大肠,在人的生理活动中行使着重要功能,也是易罹患多类疾病的重要场所。随着医学的现代化,对大肠疾病的认识在不断深入。免疫学、肿瘤学、寄生虫病学、临床药理学的相互渗透,使得大肠病学内容日趋丰富。无论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探索,还是现代影像学、内镜学的飞速进步,都为我们了解、掌握这些疾病提供了依据,使诊断与鉴别诊断手段迅速提高、治疗方法上也取得飞跃性的进展。
直肠滴入是中医内部外治法之一,本书是部系统介绍直肠滴入的专业书籍,共四章。详细介绍直肠滴入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器具准备、药物配置等内容;阐述了十余种临床常见病的直肠滴入治疗方案,每种疾病均附有典型病例介绍和独特方剂应用;介绍各地医师应用直肠滴入疗法的经验,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阐述直肠滴入的注意事项,以及怎样才能较好地将直肠滴入技术应用于临床。本书内容新颖,经验独特,案例典型,不拘一法,不执一端,因症化裁,既有原则,又有灵活运用,归纳出一套适合基层医务人员学习和掌握的特色治疗方法。此书适合广大基层医务人员、中医院医师及直肠滴入疗法爱好者阅读参考。
这部全书以专业的视角,力求涵盖胃肠病学和肝脏病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胃肠道和肝脏疾病的症状、诊断与疗法,以及生理和病理过程。必要时,某些疾病针对小儿和成人分别进行讨论。四百多篇文章易读又全面,通常囊括了所述疾病的基础科学和临床方面的内容。每篇文章都以一个词汇表开始,以缩小初学者理解上的差距;随后简短的摘要可以让人对相应文章有简明扼要的整体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