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在上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了结构和内容的调整,由原来的4篇36章调整为4篇32章,按照学习和掌握心血管介入操作技术的先后顺序,依次分为:第一篇,临床心血管介入诊疗操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第二篇,临床心血管介入诊断操作技术;第三篇,临床心血管介入治疗操作技术,这是本书的核心部分,其中最精华和最有价值的是作者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技巧的介绍;第四篇,临床心血管介入操作相关问题,其中,“介入操作中的自我防护”部分是其他同类书中较少涉及的。本书不仅适合初学心血管介入操作者阅读,而且对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心血管介入诊疗医生而言也是一本较为实用的综合性参考书。
张兆琪主编的《临床心血管病影像诊断学》内容共十三章,涵盖了心血管影像的各种技术如X线、CT、MRI、超声、核医学及心血管造影,系统地论述了心血管系统及相关疾病,简明扼要地总结了从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到影像特征及诊断要点,同时兼顾了各种检查方法的比较影像学,力求为临床检查方法的优选提供借鉴。希望能遵循从无创到有创,从简便到复杂,从价格低廉到昂贵的原则来为患者选择检查方法。该书力求新颖,编者将的检查技术、理念及科研成果写入本书,另外还涉及一些仍在探索的前沿科学研究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详细了解脑血管VCTDSA技术和其临床应用。章到第3章讲解了脑血管成像方法及VCTDSA技术原理和图像后处理方法的基础,第4章到3章重点介绍了正常脑血管及临床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变如颅内动脉瘤和血管畸形、脑梗死、缺血、脑出血、颅内静脉及静脉窦病变、脑外伤后血管病变、颅内肿瘤脑血管的VCTDSA检查及表现,4章介绍了VCTDSA与脑CT灌注成像结合的临床应用。本书可供影像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医师参考学习,以提高脑血管VCTDSA扫描技术,规范图像后处理操作,促进脑血管病诊疗水平。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疾病,其发病的分子和细胞机制至今尚不明确。近年大量研究发现,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密切相关。氧化应激是指机体在內外环境有害刺激的条件下,体內产生活性氧自由基和活性氮自由基所引起的细胞和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反应。本书首先从氧化应激的基本概念、体内活性氧的生成途径及检测方法、体内抗氧化系统、氧化应激的调节作用等方面对氧化应激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介绍,进而详细介绍了氧化应激以及内质网应激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分子学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抗氧化治疗,并结合此研究领域的进展,为氧化应激与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开拓了新的思路。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安全可靠的血管通路直接关系到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因血管通路的建立、维护和并发症处理而住院是血液透析患者住院的重要原因,也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和医疗费用。然而现阶段我国对血管通路的重视尚不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比例过高,内瘘失败率较高。同时也缺少血管通路方面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没有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指南和规范。随着透析人群中高龄、合并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钙化等合并症的患者越来越多,以及透析龄的延长,血管通路已经成为制约血液透析质量的关键要素。因此,有必要系统地向血管通路医师、护士、工程技术人员普及和提高血管通路知识,规范血管通路的建立、维护、监测、护理以及并发症处理,做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广大医务
《脑卒中》面世转眼已经十年多了。一直受到关爱和支持,至今仍有索要者。为满足需求,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鼓励下,我们组织编写了第2版。
熟识动态心电图基本图形是包括心电图、心血管专科以及拥有心电监护的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本书共分为四章,除了对动态心电图正常、异常图形进行案例讲解分析外,还对它的发展史、概况进行了介绍,并近年相关心电图专家建议、指南,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本书分为八部分,包括预防学、临床学、心血管影像学、电生理与起搏、介入学和外科学、心力衰竭和心脏移植、分子学、血管生物学和医学等学科,最后两部分为学新发展出来的重要领域,内容丰富。每一部分都由世界著名的学者编写,具有性。同版的DVD-ROM包括全文、心音、影像/图/表格、导管、CT/MRI、超声心动图、电生理与起搏、超声成像、核学以及外科操作的视频,形式生动、活泼。读者还可以在相应网站上获取全文、心音和影像/图/表格等内容。
本书是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起草的关于动态监测血压的专业书籍。高血压诊断最常用的标准方法是诊室血压测量。这种检测方法简便实用,但却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缺点,目前仅作为院内门诊和病房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评估的常规方法。鉴于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是有变异的,一次血压测量不能反映24小时血压的变化,不能鉴别出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因而提出24小时血压监测的概念。本书可供临床医师,患者及患者家属阅读使用。
目前城市中各个较大规模的医院均具有心电向量机设备,却都不被临床医师,乃至专业的心脏科医师所重视和应用,甚至形同虚设。更为遗憾的是近年心电向量学在我国各城市的书市中消失不见了,只是在心电图学的专著中有关章节,如心肌梗死、束支阻滞中引入一些心电向量图图片,以弥补心电图显示的不足。孙英贤据此编写了这本《心电向量学导读及图谱》,以帮助临床医师及从事心电向量图诊断的医师和技师同道们打开心电向量学的门锁,使心电向量学更好地实现其临床实用价值。限于笔者的专业知识有限,写作能力不足,则词不达意,乃至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希有关专家及读者开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