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心脏组织学图谱》的姊妹篇,二者相互补充。 全书共25章,约50万字,对心脏各个部位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心壁的一般结构,心肌细胞及其连接、肥大与再生、凋亡,心肌干细胞移植、心肌细胞培养,心脏的内分泌作用,心肌袖、心肌桥、心肌胶原纤维、心的神经、心内传导系统等方面内容。每章内容均包括组织结构、胚胎发生、年龄变化等。为了突出学术性和实用性的密切结合,在不少章节里还包含了心肌病理学、生理学和临床意义方面的内容,试图以此架起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为使内容更加系统和完整,在阐述一些并非常见的结构(如心肌袖、心肌桥等)时插入了部分大体解剖内容。除系统的文字描述外,全书插入113幅线条图和黑白照片,以使本书的内容更加生动、翔实。因此,该书适用于医学院校的本科学生、研究生、进修生、解剖学及组织
尽管过去几年里对肝硬化的主要合并症——门静脉高压症的认识和处理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更多的新疗法以及针对病因的治疗原则正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效果会有巨大改善。在本书中,国际知名的学者与临床医生讨论了门静脉高压症的进展,并系统地介绍了临床上门静脉高压症的评价、诊断与治疗问题,包括门静脉高压症的病理生理学、实验研究方面的进展,门静脉高压症研究的方法学,门静脉高压症合并症如食管曲张静脉、腹水、肝肾综合征等的治疗,以及某些特殊情况下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如妊娠、小儿及门静脉阻塞等,可读性很强。本书还详尽而深入地讨论了有关门静脉高压症的处理方法、策略等方面的争论,为临床医生提供决策参考。 本书涵盖了门静脉高压症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检索方便,是该
本书是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起草的关于动态监测血压的专业书籍。高血压诊断最常用的标准方法是诊室血压测量。这种检测方法简便实用,但却存在一些不易克服的缺点,目前仅作为院内门诊和病房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评估的常规方法。鉴于高血压患者全天血压是有变异的,一次血压测量不能反映24小时血压的变化,不能鉴别出白大衣高血压和隐匿性高血压,因而提出24小时血压监测的概念。本书可供临床医师,患者及患者家属阅读使用。
由熊长明和熊辉两位教授主编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一书由18位有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教授、专家撰写,共16章,包括基础理论、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等章节。内容系统、丰富、先进实用,是一本难得的专业参考书,适合心脏内、外科和一般临床医师阅读。该专著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现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血培养特点以及一些特殊类型心内膜炎的诊治等。本专著是一部先进的、实用的、内容丰富的专业参考书籍。希望该书的出版将促进我国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治水平的提高。本书可作为临床医师特别是心血管病专科医师的常用参考书,同时也可供医学生和研究生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