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高等医药院校道医学首批试用教材,共分五部。分别从道医概论、道医的神学思想与神治体系、道医产生的历史条件、道医代表人物、道医基本流派等五大方面对道医文化进行了整体研究,系统阐述了道医学体系、技术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较完整地再现了道医学的全貌。因其突破了以往从单一学科研究医学的局限,集道家、道教、哲学、史学、文学、医学、生命学、养生学之智慧,以老子《道德经》的思想,在多方面学术上作出了深入的探索,所以,它是医学院校教师、学院以及在职医学工作者学习道医比较完备的一部教材,也可作为其他院校师生了解祖国道医文化的一部的参考读物。
本书把《儒门事亲》问世以来,特别是现代外学者对张子和生平家世、学术成就、学说发展、临床应用等有关研究的著作、论文、成果等集于一卷,通过提纲挈领式地综述和条分缕析式的展示,全方位、多侧面的再现张子和及其学术思想的全貌,以为张子和学术研究的科学定位提供有价值的依据和必要的参考。其内容的全面性、资料的广泛性、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目前外的。一册在手,张子和学术思想的精华尽在其中。 本书是大型中医药文献丛书《中华古代名医名著研究集成》中的一部,适合于中医药界各阶层读者的阅读和收藏,是中医药院校、科研单位、单位、制药业图书馆及医学工作者个人重要的参考用书。
这不是一本简单的病毒学,而是涉及医学病毒学、兽医病毒学、植物病毒学及噬菌体等各个领域的书籍。《病毒学原理和应用(第2版)》通常是这样表述的,前面主要介绍了病毒学的基本原理,后面则是病毒学的应用等。 前10章涵盖了病毒学的基本知识。在《病毒学原理和应用(第2版)》前半部分介绍了病毒学的研究方法,可以略读了解后用来参考。《病毒学原理和应用(第2版)》有一章专门介绍七种巴尔的摩病毒分类,主要是动物病毒;有一章专门讨论了毒;还有一章介绍了噬菌体,反映出人们重燃对噬菌体在生物学领域及其应用方面的兴趣。病毒的起源和进化一章后面的五个章节,涵盖了病毒学应用的各个方面,包括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后一章是关于朊病毒的,朊病毒不是病毒,但通常和病毒一起被讨论。 每章开篇都有一个简短的概述,不仅可以让读者
河南作为中医药文化大省,有张仲景、张子和等有名中医大家,也有诸如岐黄文化、医圣祠、怀药文化、少林禅医等中医药文化遗迹,其分布之广、规模之大,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的。本项目以靠前有名中医文献专家为首,组织数十名专家学者进行调研考察,也得到了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对弘扬中原中医药文化,具有积极的意义。全书共分六章,包括中原中医药文化总论、中医药文化中原寻源、中原名医文化遗迹考察记、中原药商及药都文化遗迹考察记、中原特色医药文化考察记、开封大宋医药文化成就及遗迹考察记等内容,本书适合中医工作者及爱好中原文化的读者参考阅读。
本书以中华书局出版的《素问·王冰注·灵枢经·难经·集注》合订本及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针灸甲乙经》为蓝本,参阅各家注解及有关书籍,将有关经络线路和分布区域做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并绘制成图。《经络图解》中的经络绘图不同于历来的经络图,它具有其他经络图所不具备的如下特点:(1)运用立体解剖的方式,将体表经络线路和内脏及各组织器官经络线路的分布,完整地、形象地显示在图中。(2)把经络线路形象地绘制在各个部位上,体现出经络及孙络分布的形式。(3)以经脉为单元绘制在一张图中,显示了本经与别络和络脉在分布中的相互关系。(4)通过各内脏经络分布图显示通往各内脏的所有经络线路。(5)各重要组织器官,如脑、眼、喉、舌、耳、鼻、生殖器等通达的所有经络线路,也绘制成图。(6)绘制了十二经脉、十二别络、十五络脉、
《影像鉴别诊断一目了然系列:CT鉴别诊断一点通(第2版)》从相似的好发部位、相近的病变特点入手,以表格的形式将各种需要考虑的常见疾病及部分少见病、罕见病逐条列出,并梳理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影像鉴别诊断一目了然系列:CT鉴别诊断一点通(第2版)》还列出了每种需要鉴别的疾病的典型病例图片。特别地,《影像鉴别诊断一目了然系列:CT鉴别诊断一点通(第2版)》还给出各部位正常影像图片并详细标注解剖结构,方便读者对照鉴别诊断。
本书由钱超尘等整理。本书包括伤寒论、伤寒总病论、金匮要略、温疫论、温热论、湿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时病论9种。先按伤寒、金匮、温病分类,再按年代排序。每本书前撰有导读、整理说明,全书后附有方剂索引,以便读者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