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性论》,唐甄权所著,原书佚,兹从诸书辑得佚文403条,分为4卷,按《唐本草》药物目次编排。 各药列述正名,性味,君、臣、佐、使,禁忌,功效主治,炮炙制剂及方。 由于本书以讨论药物性能为主,故对君、臣、佐、使及禁忌等论述最详。计有君药76味,臣药72味,使药108味。有些药还注明单用,或配伍宜忌。对服药时饮食宜忌也有记载,其中以忌羊血最多,疑原书作者是北方人。少数药记有归经。 本书对药物良毒也有新的认识,例如本书指出丹砂有毒:“本经以丹砂为,故多炼治服食,鲜有不为药患者。” 本书多数药含有方,这些方曾被《本草纲目》所转录。 本书对科研、教学、生产、临床等都有实用价值,特别对临床应用最有价值。此外对研究中国医学史、本草史、药性发展史,都有的参考价值。 唐兰陵处士萧炳撰《四声本
免疫诊断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临床检验、生物学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而得到了业界同仁的重视。近20年来,免疫诊断试剂在检测诸如AIDS等病毒病需求的促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正像其他门类的学科发展一样,其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没有巅峰的。作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从事免疫诊断试剂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在该领域进行了可贵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作为我国在该领域的最早开拓者之一,作者集其近30年从事免疫诊断试剂研究生产的经验以及对本行业国内外先进技术的了解,编著了《免疫诊断试剂实用技术》一书。作为与作者有着20多年科研协作伙伴,我为其专著的出版甚感高兴。 本书内容包括标本采集、免疫基础知识、免疫诊断技术常用的酶、放射免疫诊断技术、酶免疫测定技术、胶体金免疫技术、化学发光免疫诊断技
厉保秋编著的本书是部以介绍多肽药物研发为主要内容的书籍。、二章简要介绍了多肽基础知识、多肽药物研究及开发趋势;第三、四章介绍了多肽药物原料药、制剂(尤其是非注射给药途径制剂)研究与开发的基础理论与技术;第五章简要阐述了多肽药物临床前研究与评价的一般常识和主要特点。本书重点内容为第六、七章,全面介绍了外已上市和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多肽药物的信息和现状,包括其外知识产权信息,资料丰富,全面反映了外多肽药物研发的进展。 该书主要为药物研究院(所)及生物医药研发单位(企业)从事立项、研究、开发和管理的工作人员提供多肽药物研发的相关知识,也适用于关注多肽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的高校教师、研究生等人员阅读参考。
Elizabeth AEisenhauer等著的这本《抗肿瘤药物Ⅰ期临床研究实践指南》将讨论抗肿瘤药物Ⅰ期临床研究开发的过程,从新药在应用于人类前的临床前信息,到最后Ⅰ期临床研究结果的报告。对肿瘤本身及其组织微环境有直接作用的抗肿瘤药物是本书介绍的要点,本书不会强调免疫治疗,尽管免疫治疗临床研究与抗肿瘤药物临床研究有相似的原则。《抗肿瘤药物Ⅰ期临床研究实践指南》将涉及规范、伦理和实践问题。第2~6章介绍了工期临床研究设计和执行的理论。第7~11章列举了实践中的信息和案例,包括研究方案的确定、研究的执行、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分析研究的发展以及如何完成研究报告。最后,本书大量的附录将为那些对首次在人体试验中评估的新药或联合用药感兴趣的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有用的资源。
《神经药理学研究技术与方法》全书共27章,约160万字,图文并茂,重点突出神经科学研究的先进性和可操作性,反映该领域研究的水平,涵盖了神经药理学研究的各个方面。执笔者既有长期从事神经药理学研究的知名科学家,也有改革开放后留学海外的中青年学者,他们学识渊博,所在实验室条件先进,研究课题为本领域前沿,掌握本学科的进展和研究动态,长期工作在科研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本书的高水平、高质量提供了有力保证。相信本书能成为神经科学各领域(神经生理、神经生化、理、神经药理以及神经内、外科)研究工作者的案头工具书。希望该书的出版能为我国的神经科学基础研究有所裨益,为促进神经科学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