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中药毒理学》以临床500多种常用中药(统编教材)为主,对常用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进行系统论述。全书前3章为总论,后21章为各论。总论分别介绍中药毒性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中药毒性及中毒的救治。各论以中药学分类方法按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等不同种类中药的毒性和不良反应进行详细介绍。 《实用中药毒理学》可供中医医师、药师、研究人员、中医药院校师生学习,并可作为参考用书,也适合广大读者食疗用药时进行参考、阅读。
《胃肠动力中药的基础与临床》是一部中西医结合胃肠病学专业参考书,书中把胃肠动力的研究进展与传统中医认识相结合,力求把深奥的中医理论用现代语言展示。同时,注重胃肠动力中药的药理研究与临床运用的结合。
《国外药学专著译丛:药品包装技术》为有关药品包装的专著,内容新颖、全面。 全书共17章。分别介绍了包装的基础知识,包装职能,药品包装法规,包装的规范和质量,纸和纸质包装材料及其在安全包装系统中的应用,玻璃容器,塑料及塑料包装的开发与认证,薄膜、箔和复合膜,金属容器,封闭及封闭系统,无菌产品和橡胶件的作用,泡罩、窄条和小袋包装,包装线,仓储、搬运和运送,印刷与装潢,最后还简述了药品包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国外药学专著译丛:药品包装技术》可供药品研究者、医药包装企业开发人员、医药材料开发人员使用。也可作为教学参考书,供医药和包装专业师生参考。
《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英文书名为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 Molecular Structures. Natural Sources and 4pplications,由英国Ashgate出版社于1999年出版。我们编写英文版《中药》一书的初衷是基于两个想法。其一是向阅读中文文献不方便的国外读者和研究者以概括、综合的方式较系统地传播和介绍中国科学家在中药化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该书部分),同时也期望建立一种较为科学和恰当的规范,用英文来表达和介绍中药药效和适应症的知识(该书第二部分),使国外读者和研究者易于理解和接受中药理论中的一些基本概念。该书的编写过程也是我们从化学的视角,在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层次上,对“中药现代化”这一重大科学命题进行思考和探索的过程。
药物新用和联用已成为临床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近十余年的外文献为基础。从中西医结合及中西药比较药理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临床常用中西药物新用联用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本书概述中介绍药物新用的原则和方法,药物新用与新药开发,联合用药与药物相互作用。中西药物联用及其相互作用,中西药物的配伍与禁忌及合理用药等。本书分两部分。记述中西药物800余种,全面地介绍了各种药物的药理及功效,新用的方法和疗效,联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用药注意事项等等,并附有参考文献,药名对照和病症用药索引,本书为安全合理地开展中西药物新用和联用,提供了不可或缺少的参考资料。 本书内容丰富,叙述全面系统、资料新颖、实用性较强,可以在临床诊疗、医药保健品开发、卫生保健以及家庭用药中发挥良好作用。本书可以作为各级医
全书共分为26章,共中总论四章,章中药与中药学,重点介绍了中药、中药相关概念、中药学的含义以及中药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为新增加的“中药的功效”,初步介绍了中药功效的含义和分类。第三章中药的性能,着重分项介绍了各主要性能的含义、确定依据、其与功用的关系和临床意义,内容更加翔实,概念更加准确,使中药基本理论更加丰富和实用。第四章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从品种、产地、采集、贮存、炮制、配伍、剂量、给药途径、剂型、汤剂的煎煮方法、服法、用药禁忌等12个方面,介绍了各种因素对中药临床效应的影响,能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用药理论、作药知识和用药技能。各论将所收药物597味,按其主要功效分为22章,与一年制本科教材的不同的是:将化痰药,止咳平喘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分别独立成章,将原攻毒杀虫止痒药与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名医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其优势和特点。本书较系统地汇集了医学期刊、专著和古今名家治疗脾胃病的秘方、秘法,也搜集了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的成功经验。本书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是一部较为理想的治疗脾胃病临床用书。
本书在查阅古今大量医学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古今名医临床应用药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经验,对糖尿病相关药对的来源、配伍方法、用法用量及其临床应用经验进行了系统介绍,并附有古今医家应用相关药对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验案。其中,许多药对为古代名医习用,卓有实效,更不乏近现代名医基于当今临床实际,结合现代中西医研究成果而创建的新药对,特色突出。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对研究糖尿病相关药对,开阔临床思路,特别是对指导医者临床应用药对配伍理论和方法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可供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医疗工作者临床参考,也可作为高等学校学生、研究生课外读物和重要参考书。
《本草妙用系列丛书:妙用三七治百病》分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三七的性味、功效及药养常识等;下篇介绍了多种疾病的三七疗法,列举了150多首巧用三七防病治病良方,凸显“简、便、廉、验”之特色,对于每一个家庭都非常实用,诚为广大读者防病强身、康复养生的良师益友。《本草妙用系列丛书:妙用三七治百病》可供广大中医药爱好者和各级临床医务工作者阅读参考。
全书共分为26章,共中总论四章,章中药与中药学,重点介绍了中药、中药相关概念、中药学的含义以及中药学的发展概况,第二章为新增加的“中药的功效”,初步介绍了中药功效的含义和分类。第三章中药的性能,着重分项介绍了各主要性能的含义、确定依据、其与功用的关系和临床意义,内容更加翔实,概念更加准确,使中药基本理论更加丰富和实用。第四章影响中药临床效应的因素,从品种、产地、采集、贮存、炮制、配伍、剂量、给药途径、剂型、汤剂的煎煮方法、服法、用药禁忌等12个方面,介绍了各种因素对中药临床效应的影响,能使学生掌握更丰富的用药理论、作药知识和用药技能。各论将所收药物597味,按其主要功效分为22章,与一年制本科教材的不同的是:将化痰药,止咳平喘药、平肝潜阳药、息风止痉药分别独立成章,将原攻毒杀虫止痒药与
《中国矿物药集纂》收录矿物药,上自秦,下至清末,《中国矿物药集纂》据此命名为《中国矿物花集纂》。
本书由长期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的专家、学者、医师及研究生协同完成,立足中医骨伤科临床,以常用方、有效方为主体,旨在指导临床医师在辨明病证的基础上,根据症候的具体变化,合理、准确地加减使用传统中医复方,以提高临床疗效。本书以西医骨伤疾病为纲,中医症候为目。每一疾病介绍内容以概述形式为主,具体涉及中西医两个方面,包括疾病概论、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症候分型、治疗原则等;每一证型中,着重介绍此型名称、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与处方;而每一方剂按组成、用法、功效、主治、方解、加减、宜忌、实验研究、验案等体例编写,着重强调临床相关实用性。本书为临床实用工具书,可供中医骨科、西医骨科,临床医生及医学院校师生,医药学科研工作者参考。
《妊娠哺乳期用药指南(第2版)》由美国专家威纳等编著,收录了750种药物,详细论述了药物名称、类别、适应证、不同适应证所对应的剂量、对产妇的影响、对胎儿的影响、哺乳期使用的安全性、药物相互作用、摘要、参考文献,以及已知致畸药、妊娠药物登记、AHA心内膜炎指南、FDA分类定义等。《妊娠哺乳期用药指南(第2版)》对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的用药安全有指导作用,适合妇产科领域的各级医护工作者阅读参考。
《中国奇方全书》是以祖国医药为主的一本独具一格、疗效出奇、方法新颖、屡试屡验的古今粹方方书。广泛荟萃全国九十多种医药卫生期刊上的科研成果、创新医方和一百多种临床医学著作上的奇效良方六千七百首。《中国奇方全书》包括内科、外科、男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六百多个病症,以病统方。所载诸方疗效确切、方便实用。既是省地县市各级临床医师有价值的参考书,又是乡村医生选方用药的指南。各方主治病证简明清楚,便于掌握,服用安全,也是城乡家庭防病治病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