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医学高级教程》由李小鹰主编
《古今中药超大剂量应用集萃》是对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研究。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系总论总论部分,主要从概念、古今剂量折算、历史沿革等六个方面系统地探讨有关中药超大剂量应用的一些理论问题。下篇是各论部分,共介绍190种常用中药的超大剂量应用情况,其中对66种中药作重点介绍,还着重介绍其古今与超大剂量应用和研究相关的内容。
《临床药物治疗学》是世界上高水平的经典教科书。自1975年问世以来,随着医学、药学及各学科领域新知识、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每3-5年更新再版,每次再版都增补了很多新的内容。 本书内容包括哮喘、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和慢性鼻炎、药源性肺疾病的药物疗法,反映了当前呼吸在医、药等各方面的信息,并采用了大量临床病例,列举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及治疗效果评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如何进行正确的临床思维,对培养临床医学生、药学生、临床药剂师及其他临床工作者获得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
本书是世界上高水平的经典教科书。本书不仅是美国等国家药学院临床药学教育的共用教科书,也是许多临床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本书为《临床药物治疗学》第8版之《老年性疾病》篇,具体内容包括老年人药物的运用、老年性痴呆、老年泌尿系统疾病。该书还同时采用了大量临床病例,列举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及治疗效果评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如何进行正确的临床思维,对培养临床医学生、药学生、临床药剂师及其他临床工作者获得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另外,本书后还附有英中文药物名对照表,使得医学专业学生及医务工作者查询更为方便。
药物传递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旨在精密调控药物药代动力学,是以引进新关键技术、素材和加工技术、分析从全身到细胞内的药物动力学机制、开发药代动力学控制技术为基础展开设计的新的综合性给药方法。本书为DDS入门教材,以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方式传达了DDS的概念,从器官水平角度入手多方面描述了药物作用的机制,图片细致清晰,实用性强。
《中药辅料全书》药用辅料的合理应用在制剂研究、生产中至关重要,是制剂研究和生产中的工艺、辅料、设备三环节之一,引起药学人员的广泛关注。药用辅料的研究和应用不断深入,尤其在药用辅料对制剂工艺、对药物的溶解吸收、分布代谢的影响等方面取得了较多研究成果。《中药辅料全书》有别于现有的药用辅料类书,不是在书中简单堆砌辅料和简要介绍性状特点和应用,而是针对不同剂型和处方的设计需要,以剂型为纲、辅料为目,分别介绍各种辅料的理化性质、对药物剂型工艺稳定性的影响、对药物体内过程的作用等与应用有关的现代研究成果,为合理应用药用辅料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突出内容的实用性和指导性,方法的规范性和可重复性。适用于从事临床药理学,包括药代动力学研究、生物等效性评价、体内药物分析、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新药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药品注册管理、CRO组织中的各类人员、新药开发的各级技术人员,医药院校本科生、研究生,药物生产企业生产、研发人员,以及从事药品监督管理的行政人员参考、借鉴,为不可多得的工具书、案头书。
《中药材炮制加工方法图解》以图表的形式,简洁和通俗的文字将中药材常见的加工炮制方法和过程进行例释,既能满足在校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需要,又能为广大药农和从事中药制剂前处理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书中收录了大部分我国传统的中药炮制工艺以及现代中药的常用炮制工艺,采用实例详细解析了中药材加工炮制的工艺流程和关键步骤。内容上主要分为炮制概述、炮制工具以及炮制的工序(即净制、切制和炮炙)。 《中药材炮制加工方法图解》的内容能满足在校学生学习中药炮制学课程的需要,同时也能为广大药农和从事中药制剂前处理工作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适合从事新药制剂、研发生产加工等科研人员,以及各级各类中药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2011药品注册的国际技术要求:临床部分(中英对照ICH)》共包括4份文件,两份文件是为促进药品国际注册指导原则的执行,ICH专家针对一系列常见问题提出的规范性建议和解答;1份文件为研发期间安全性更新报告的共识性指导原则草案;还有1份文件为基因标记物、药物基因组学、药物遗传学、基因组数据和样本编码分类的定义。
《毒理学研究新方法 有害结局路径AOP的基本内涵与研究进展》在引入AOP基本概念与术语的基础上,介绍了AOP构建方法和开发工具,阐述了AOP开发的具体案例及其在测试策略、危害鉴别与分类、风险评估、新AOP识别、新测试方法与QSAR模型开发、保护动物福利等方面的应用,综述了AOP对于提高IATA评估效率和置信度的贡献和应用,最后对AOP发展可能遇到的障碍、挑战以及相应的举措进行了展望。
创制新药是个接续式的研发链,为了降低后期失败的风险,在早期研究必须要避免潜在的缺陷和隐患。先导化合物的质量,多因素的结构优化,候选药物的药理活性强度和选择性,物化、药代、安全和新颖结构的成药性,始终要将宏观性质和微观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药物设计策略》旨在从理念上阐述新药创制的上述内涵,从药物的化学结构视角对当今新药创制的策略原则和方法加以讨论。 《药物设计策略》可供从事新药创制的科研和高管人员、相关专业的教师和研究生参考阅读。
《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呼吸科疾病分册》包括呼吸科各疾病的概述以及治疗该系统疾病药物的基本内容、各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及相关药物的特点和多种用药选择,再以列表形式重点介绍本类药物具体品种的药效学、药动学参数、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对照与鉴别,以及用药期间检查或监测项目表、药物对试验检查结果的影响表,药物对尿液、粪便颜色变化的影响表等。本书内容实用、编写形式新颖,有利于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本书是《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中的一本。全书内容除绪言外,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介绍名老中医周绍华教授对每味中药的临床应用特点。这些药物归类是按照现行的中药学教材的功能分类法,即解表药、清热药、祛风湿药等共14个章节。笔者遍寻数年来积累的临床资料,尽可能多地囊括了周老常用的中药115味。每味药又根据周老对其不同的功效运用及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分别进行详细论述,论述涵盖了药物的性味归经特点及周老对其独特的见解,并在每个应用方面都附以病案举例,使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对药物的应用有一个更深入的知识。中篇主要介绍周老在方剂应用方面的心得体会。收录22首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常用方剂,每首方剂均按组成、用法、病案举例来编排。在用法中详细论述了方剂的历史源流、配伍特点,着重阐述了周老应用此方的经
《药物分子设计》以分子的多样性、互补性和相似性及其相互交集作为经纬,所阐述新药设计的原则和技巧,既包括了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优化,也体现了完善药效学、药代动力学、药学性质的不同着眼点,力图反映出多学科互相渗透的发展趋势。
本书是世界上高水平的经典教科书。本书不仅是美国等国家药学院临床药学教育的共用教科书,也是许多临床工作者实用的参考书。本书为《临床药物治疗学》第8版之《血液病》篇,具体内容包括缺铁性贫血、多因素贫血、药物诱导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导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该书还同时采用了大量临床病例,列举治疗方案、合理用药及治疗效果评估,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了如何进行正确的临床思维,对培养临床医学生、药学生、临床药剂师及其他临床工作者获得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非常有帮助。另外,本书后还附有英中文药物名对照表,使得医学专业学生及医务工作者查询更为方便。
为满足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实现中药饮片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检测现代化、包装规格化、生产规模化,中药炮制工程学应运而生。它是传统中药炮制理论与现代药学理论、传统生产工艺与现代工程技术相结合的科学体系。 本书介绍了中药炮制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目标和任务;中药炮制的作用、炮制基本单元操作原理、中药炮制设备及各单元炮制工程;中药饮片的包装材料、包装技术、包装设计以及饮片的储藏与养护管理;中药炮制辅料的质量控制要求及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药饮片厂的设计原则及设计的重要环节;中药饮片厂的环境保护、工程项目的技术经济分析、工程概算;中药饮片厂GMP管理的实施和要求。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研究应用实例。 全书内容新颖,有深度和广度。可供中药饮片厂生产、技术、质量管理等人员及大专院校相关专
中国皮肤病秘方全书汇集了中医皮肤科方剂、方法之精华,共搜集了古今名家和民间秘方、秘法约3000余首。系统地介绍了皮肤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的古今临床效方、验方、单方、偏方。既有内服外用方,又有非药物的针灸治疗,还有食疗方。是一部较为完善和实用的中医皮肤病临床用书。可供从事中西医皮肤病、性病及美容专业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者参考和借鉴,亦可供广大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静脉用药物调配技术》介绍了静脉用药物适应证、制剂与规格、用法与用量、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用药说明等内容,为医师、药师与护士静脉用药治疗与监护提供合理用药指导。《静脉用药物调配技术》可作为医师、药师与护士等相关医务人员的重要参考,亦可供从事肠内营养制剂调配的营养师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