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一套全球医疗管理改革的方法——价值流与持续改善。基于精益思想,这套方法有助于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升效率、提高质量,提升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同时提升医务管理的系统,以及医院管理者的综合管理能力。 本书的作者总结了他们在2004~2012年与多家美国医院一起探索实现持续性改善的经验,旨在帮助更多的医院建立起一种适应性强、以解决问题为核心的医院文化。以下是一些医院通过这套价值流改善方法所获得的成果: 将急救中心患者平均停留时间(length of stay, LOS)缩短了30% 未能获得诊疗服务的患者人数(left without being seen, LWOBS)降低了60% 患者满意度提升了73%(独立调查统计) 缩短了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数量提升了20% 员工的年离职率降低了67%。 本书展示了在医院从事持续改善工作的每个步骤,帮助大家以团队的形式去实施渐进
卫生部卫医发(2008)27号、28号文件中,将开展“单病种质量监控管理”列入重点工作。中国医院协会在卫生部医政司的指导和帮助下,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社区获得性肺类、脑梗死、髋与膝关节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每个单病种的每一项质量控制指标的解释与计算公式、质量信息输入,评价分析流程都进行了详述。并附有医院自我评价使用表、“单病种质量报告系统”网上直报简介。本书的2.0版是在卫生部医政司、医管司的指导下在1.0版实施两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篇幅修改,并增加了新的内容,对进一步推进全国的病种质量管理、促进医院质量建设起到更好的指导和帮助作用。适于医院管理人员、临床医生,以及医学院校师生阅读。
许玉华主编的《医院医疗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共分八篇。包括:总论篇、医院评审评价篇、组织架构与职责篇、制度篇、流程与规范篇、管理篇、方法与工具篇、信息篇。分别对医疗质量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医院评审的发展、评审标准的解读、医院迎接现场评审的做法,质量管理管理体系的构建与长效运行,质量管理各级组织的职责,医疗质量相关的制度,临床人员工作流程与规范,质量管理的工具与方法,医疗质量的信息化管理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并涵盖了从病人门诊预约就诊到出院整个就医过程194个工作流程与规范以及9个质量管理的案例。
本书主要阐述如何开展医疗健康数据治理,针对医疗健康数据的独特性,从医疗健康数据治理的定义、框架、组织、数据资源管理、数据中心构建、数据使用安全、数据服务能力及价值提升几个方面进行详细描述。形成以数据为核心,以治理为目的,促进医疗健康领域数据规范管理与价值提升,确保数据应用安全。
短短几年前,难以想象外骨骼可以使瘫痪的人重新站立行走,数十亿人会依赖社交媒体提供信息;,超级计算机在医疗决策中充当关键角色。技术可能比在其他任何领域都更多地改变了医学和卫生保健,它们采用的方式仅仅在十年前听起来还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 他的独特的优势在于他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研究员、博士和医学未来专家。他检查这些发展和更多投入市场的发展。他的目标是评估技术的手如何继续提供对有效医疗至关重要的人类剂量。本书是他对于将塑造未来医学的技术和趋势的敏锐的具有启发性的综述。
一部关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如何培养专家、医生和医生如何对待病人、造福社会的书。通过协和的建立。协和的教育、协和怎样服务社会、协和人九十年(1 91 7~2007)的传奇故事.展示协和文化、协和精神和协和传统。在重读协和的同时,观照当下医疗.寻求更广意义的解决之道。作者是医疗业内人,协和是她的母校。她不是按照历史的顺序罗列史实.而是在情感的基础上讲述往事,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进入协和内部,使之既可读.又有思辨的深度。
《肿瘤专科医院镇痛科癌痛诊疗工作常规》江苏省肿瘤医院镇痛科总结有限的临床经验及科研和教学实践并结合外学术动态编写成而成,《肿瘤专科医院镇痛科癌痛诊疗工作常规》是本肿瘤专科医院镇痛科的工作规范,对于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医院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发展是在医院管理的实践当中和理论探索中取得的。随着世界范围内医疗服务体制的变革,医院管理学的内容与学科侧重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管理者开始关注医疗机构的运营环境及其服务对象。在引入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入WTO以后,中国的医疗机构管理者开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等多重压力,系统学习医院管理、医院经营等相关知识的需要越来越大。 为给卫生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提供医院管理方面的教材,也为广大医院管理工作者提供一本相对系统的医院管理学参考书,特编写了此教材。 本书重视医院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机能的训练,同时结核一些新的管理理论、管理方法和医院管理的实践活动,力求使本书具有科学性
近年,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技术迅速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奋斗在临床工作线的医师,不仅要掌握既往医院的行之效的疾病诊治常规,而且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熟练运用现代先进的医疗技术,服务于临床。本着这种目的,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具有临床经验的医师,以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编写了这本书,务求内容实用、新颖。对于临床医师,尤其是刚涉足消化专科的医师,本书无疑是实际工作中的有力工具。
为进一步规范军队医院感染管理,指导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和医务人员做好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全军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中心组织专家编写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指南》,本书的编写主要依据国家和军队有关法规和标准规范,坚持规范实用、简明扼要的原则,汲取了外公认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本书共分4篇38章,内容涉及消毒、隔离、防护、监测等基本要求,各部门和各科室、重点部位、重要病原体等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涵盖了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的方方面面。本书可作为医院感染管理的工作指南,为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医务人员和有关后勤人员提供专业指导。
短短几年前,难以想象外骨骼可以使瘫痪的人重新站立行走,数十亿人会依赖社交媒体提供信息;,超级计算机在医疗决策中充当关键角色。技术可能比在其他任何领域都更多地改变了医学和卫生保健,它们采用的方式仅仅在十年前听起来还像是科幻小说里的情节。 他的独特的优势在于他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研究员、博士和医学未来专家。他检查这些发展和更多投入市场的发展。他的目标是评估技术的手如何继续提供对有效医疗至关重要的人类剂量。本书是他对于将塑造未来医学的技术和趋势的敏锐的具有启发性的综述。
作者对本书进行了全面的更新: 重新设计了本书的结构和各个章节,纳入了2003年引介的增强版Calgary Cambridge指南(Kurtz等,2003),详见章; 确保全书描述了一套详尽、易于理解的临床方法,将传统的临床方法与有效的沟通技巧明确结合; 扩展了第3章(“收集信息”),兼顾考虑了内容和过程技巧,完整病史与重点病史以及沟通过程技巧对临床推理的影响; 将组织访谈结构的内容分离出来并单独成章(第4章),而不是作为信息收集的补充,并将其概念化为一连续脉络,如同关系建设一样贯穿于整个访谈过程; 在关于关系建设的第5章,加入了我们对增强医疗卫生机构之内和与社区之间、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与合作的需求的思考; 在第6章(解释与计划)中,深度探讨了日益重要的共同参与决策制定、对风险的排序和解释等方面的内容;
《医学临床“三基”训练:医院管理分册》共分15章,分别介绍了医院的医疗、护理、教学、科研、设备、后勤、人力资源、医院经营、药事、信息资源等方面的管理知识。书末附有5套综合试卷,其中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综合试卷,备读者学习后使用。因为这些试卷以复习、自测为目的,加之各试卷题量也不完全一致,因此未设定评分标准。
作者首先全面论述手术室各项工作制度、各级护士岗位工作职责,进而以流程图表的形式,详细介绍手术室基本操作流程,同时详解手术室护士分级培训计划、手术室应急预案,最后以问答形式介绍手术室专科知识及对几个重点问题进行释疑。《实用手术室管理手册》内容精练,实用性强,适合手术室护理人员临床工作、培训、考核使用。
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必须既符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要求,又适应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本书主要阐述了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所涉及的各项制度建立范本和表格设计模板。通过制度的建立和流程的具体操作指导,快速提高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本书实用性强,可供各等级医院和各类医疗机构的负责人及人力资源管理学习者参考。
《医院标准化管理手册(医师岗位)》是解放军总医院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员工行为规范临床医师标准口袋书。 解放军总医院连续4年实施医院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与创新,形成并积累了以患者为中心,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岗位为重点的医院新型管理经验,用标准规范了包括技术、保障和管理3个岗类,医疗、护理、医技、医保等8大岗群,49个岗系,473个岗位的业务流程、操作规程、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和考核要求。 为便于各岗位人员学习标准、快速掌握标准、有的放矢地落实标准,医院在建立《运营管理指南》《业务标准指南》《员工行为指南》和《标准考核指南》“四个指南”标准基础之上,依据岗位类别编制了岗位标准系列“口袋书”,内容由岗位工作标准、岗位职责和岗位考核标准组成。 本书包含面向各类医师的急诊、门诊、住院、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