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试图从西方哲学的角度来审视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原书以德文写作,发表于1926年,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数学与物理学以及数学基础的大发展与大争论。1949年的英译本,又以6个附录的形式反映了其后20 年左右的科学发展,而且论述的范围也超出了物理学与数学,涉及其他学科的若干基本问题。
本书编写队伍来自30个国家的400多位物理学家和数学家,历时4年,倾力奉献。包括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和英国牛津大学Roger Penrose教授等。 400多篇图文并茂的综述性文章,内容全面系统、领域涵盖广泛,参考文献丰富,可全面了解数学物理基础知识、发展前沿以及核心课题。 本书适于物理学和数学领域的所有高等院校的广大师生和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及研究生参考使用。
公元前300年,欧几里德在十三卷羊皮纸上写下了《几何原本》,那时逻辑推理已经相当成熟,然而类似如下的论辩又使得常规的数理逻辑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让一个物体移动任意一段距离,它必须首先到达一半距离处,然后是剩余距离的一半处,如此连续地重复着,物体则永远不得不到达某个剩余距离的一半处,所以,它永远也不可能移动的距离…… 怪异的无穷以及诸如此类的有关推理与逻辑的疑问,向数学提出了艰巨的挑战。乍眼看来这些疑问常常令人敬畏,然而在本书中,我们将透过数学证明和数理逻辑的表面形式,来洞见数学之本源——数学思想和逻辑思维的基本模式,并以此来对上述疑问作以解析。 正如书中所
埃弗里斯特编著的《数论导引()》是“国外数学名著系列”之一,从最初等的数论知识谈起,一直讲到解析数论、代数数论、椭圆曲线以及数论在密码理论中的应用等,涉及范围很广阔,而且内容并不肤浅。书中还有不少练习题,以及历史的评注等。可供数论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等学习参考。
陶伯理论对级数和积分的可求和性判定的不同方法加以比较,确定它们何时收敛,给出渐近估计和余项估计。由陶伯理论的最初起源开始,作者介绍该理论的发展历程:他的专业评论再现了早期结果所引来的兴奋;论及困难而令人着迷的哈代-李特尔伍德定理及其出人意料的一个简洁证明;高度赞扬维纳基于傅里叶理信论的突破,引人入胜的“高指数”定理以及应用于概率论的Karamata正则变分理论。作者也提及盖尔范德对维纳理论的代数处理以及基本人的分布方法。介绍了博雷尔方法和“圆”方法的一个统一的新理论,本书还讨论研究素数定理的各种陶伯方法。书后附有大量参考文献和详细尽的索引。
数学作为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以其高度的抽象性而著称。由于抽象,致使思维对于数学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同时,数学也是培养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的说法得到许多人的认同,也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开展数学思维方法的研究和教学就显得很有必要。由蒋志萍等编著的《数学思维方法》共七章节,主要内容为数学思维方法概述,数学问题,数学猜想,数学合情推理等。
规范和统一科技名词术语是一项相当繁重而复杂的工作。既要遵守国际上的单义性、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国际性和约定俗成的习惯,又要服从副科向主科靠拢、主科尊重副科,分别命名,并存互列的命名方法,还要尊重蒙古族文化和蒙古族语言的内在规律,准确理解科技名词术语的概念和内涵,才能创造和规范出符合科学技术内在规律特点的名词术语,有效地服务于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因此,这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内蒙古教育出版社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名词术语委员会”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其专业优势和良好的社会威望,同区内外专家学者通力合作,不惜大量投资,终于完成了被列为国家“十五”规划重点图书《汉英蒙对照科学技术名词术语系列词典》(数学名词术语、物理学名词术语
本书主要从1978年以来中国数学哲学研究概述,代表人物的数学哲学思想的研究,数学的对象、本质与真理性,数学教育哲学的基本问题,教育哲学研究概述,数学教育的本质,数学教育的价值与目的,数学方法论研究概述,数学方法研究的基本问题,数学方法论与数学教育十个方面对我国数学教育哲学研究进行分析与述评,旨在为数学教育哲学研究提供一个较为完整的起点、参照和基础性工作。 本书可供数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中小学数学教师,数学教育和研究人员参考阅读,也可作为数学教师培训的辅助教材。
伽利略认为,宇宙这本书是用数学语言写的。 数学是人类的种共同语言。不难设想,今后地球人和外星人的个交流工具便是“数”和“形”。 书中讲述的那些有趣的数学故事,会让你领略到数学是一个多么奇妙欢乐的世界,让我们一起以无比的好奇走近数学,以百倍的激情去拥抱数学,学好数学。
埃弗里斯特编著的《数论导引()》是“国外数学名著系列”之一,从最初等的数论知识谈起,一直讲到解析数论、代数数论、椭圆曲线以及数论在密码理论中的应用等,涉及范围很广阔,而且内容并不肤浅。书中还有不少练习题,以及历史的评注等。可供数论及相关专业研究生、教师及科研人员等学习参考。
本书主要围绕世界的图谱专家Cvetkovic提出的极值排序问题进行研究,对外学者关于图谱极值问题在不同研究分支的研究方法、研究技巧与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总结,并作进一步研究,对多个未曾解决的问题进行逐一解答。内容包括:①图谱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②给定度序列图类中具有谱半径的极图结构,③依度序列比较为基础的谱半径的比较方法,即优超理论,④以度为基础的谱半径的比较方法和证明思想,⑤给定阶数和圈数的图类中谱半径的排序问题、排序结果和排序方法,⑥给定悬挂点数、圈数以及阶数的图类中具有谱半径的极图问题的研究结果和研究方法,⑦零度排序问题的研究结果和方法,⑧代数连通度排序问题的研究结果和方法。
本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算术、真和悖论。*部分"算术"部分主要阐述形式真理论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成果,包括了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中与真理论密切相关的技术思想和方法,重点阐述了塔斯基不可定义性定理及其相关的延伸性结果。这一部分为后续理论提供了技术与思想两方面的准备。第二部分"真"部分除阐述了塔斯基的语言层次理论之外,主要阐述六十年代直到*近逻辑学家围绕真与悖论问题而建立起的占主流地位的几个基本理论,包括克里普克、赫兹伯格、古普塔、贝尔纳普、莱特格布等人的理论。这一部分侧重于真在形式语言中的可定义性问题的探究。第三部分"悖论"部分是笔者自2005年以来在形式真理论领域一系列成果的总结和发展。这部分侧重于与真相关的悖论的可描述性问题的探索。总体说来,*部分是全书的基础,而第二、三部分则是全书的主体,内
《不等式研究(第2辑)》收集了全国不等式研究专家、学者的不等式研究成果,涉及分析不等式研究,高等几何不等式研究,初等不等式研究,数学应用研究以及一些不等式问题与猜想,书中介绍了不等式研究中的各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