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联合招收港澳地区台湾省华侨华人及其他外籍学生入学考试复习丛书”是在原出版的“暨南大学、华侨大学联招考试复习丛书”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四校联考”的内容,增加香港中学文凭考试高中阶段的一些内容,以便学生学完后能顺利参加两校联招或当地的中学文凭考试。这套丛书科学性强,要求明确,重点突出,知识覆盖面广。它既可以作为课堂教材使用,又可以用于学生自学,是报考国內高等学校的佳复习用书。
本书系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成果之一。书中对我国典型生态系统类型(森林、草地、农田和湿地)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驱动力机制,以及各生态系统碳收支现状与潜力进行了系统研究。 本书可供地球化学、地理学、土壤学、气象学、环境学、生态学、生物学、大气科学和全球变化等专业的科研、教学人员及大学生、研究生参考。
自然景观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瑰宝,不仅构成了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人类生存的环境,而且蕴藏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美学价值,是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载体,许多科学发现和自然规律酌探索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人们对自然景观的认识。 自然景观的类型多样,包括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规模宏大、丰富多彩、令人目不暇接的地质、地貌和水体景观,也包括现今生机盎然的生物景观和变幻莫测的宇宙景观。 通过自然景观的赏析,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提高地学的科学素养,了解各种自然景观的成因与演化、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自然景观的评价和赏析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获得美的享受,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主要介绍了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启用与实施进程中所涉及的有关政策法规、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的理论与方法、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成果的提供与后续技术保障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坐标系、框架、地图及基础地理数据库中基本概念、现有国家大地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关系及转换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解释。《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内容系统全面,力求浅显易懂、深入浅出,易于读者掌握和实际操作。 为方便实际应用,《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将《现有测绘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技术指南》作为附录供有关人员参考。《国家大地坐标系实用宝典》可作为测绘行业有关管理人员及专业人员的技术手册,同时也可作为地学领域相关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一切都是因为您,太阳呀!仅仅因为您的远和近,我们,被你牵引,从一个节气走向另一个节气。 对中国农村农人来说,节气,是一年当中二十四个自自然然的农事律令。 对中国城市市民来说,节气,是阴阳变化乾坤大转移中的一股暗暗流动的底气。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跟着太阳走一年》,体会、领受她们吧!以静静的、安详的、敬畏的姿态。 《跟着太阳走一年》作者韩光智的文字,既有浪漫之意气,又有现实之沉吟,不失节气之主线,尽显书生之本色。
本书全面阐述了龙门山构造带区域地质构造、构造地貌、新构造运动、活动断裂及其发展与演化;总结分析了5.12汶川大地震的主要特点;首次提出了“同震断裂”与“非构造地表破裂”,“地震灾害”、“地震地质灾害”与“地质灾害”的区分与判别标志;重点叙述了地表同震断裂变形特征、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展布特征和变形构造样式,以及同震断裂对地震灾害程度的控制和影响。此外,对研究区进行了强震潜在危险性区划与预测,为限度预防和减轻地震灾害提出了建议意见。 本书可供从事构造地质、地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地质灾害防治与管理、灾区重建等领域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防震减灾科学普及教育参考。
20世纪是科学技术成就辉煌的世纪,也是人类理性日益成熟的世纪。20世纪许多科学技术成就已经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仍然在不断迸发出对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地理学也不例外。 由地理资源所吴传钧院士任主编,杨勤业、鲁奇研究员为副主编的《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地理学》是一部条目形式的大型工具书,日前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它以学科体系为框架,分学科研究、专题研究、学术事件、学术人物、学术名著名篇、学术机构团体、学术刊物等7类条目,共计139条,约60万字。全面总结了百年来国人地理学学术成果,是一部独特的地理学学术“世纪鉴”。它虽然不是学术著作,但保持高尚的学术品味;它尊重历史,推进地理学发展,传播真知;为了避免门户之见,对涉及各流派的争论,只要有学术创新,均兼收并蓄。开篇《20世纪中国地理学研
2009年1月27日,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内陆队在南极冰盖点(DOMEA)建立昆仑站。这是人类探索环境和自然征程上迈出的新一步,具有重要的科学和政治意义,内陆队28名队员经过重重艰险,胜利完成了这项光荣而艰巨的、几乎不可能完成的国家任务。内陆队随队医生毛一雷用录音笔,真实记录下了这段传奇经历……艰巨的一次南极科考行动的全过程,甚至生活细节;队员们在各种不可预测的艰险面前的勇敢顽强,以及喜怒哀乐。
《湿地与景观》是本将美学设计和规则原理与湿地工程技术相结合的书。的景观建筑学家克雷格·S坎贝尔和工程师迈克尔·H·奥格登在本书中示范了如何综合利用不同学科的原理与知识来建设和管理具有综合功能的、可持续的湿地生境。与丰富的成功实例相结合,本书包括了:①可持续发展概念和湿地过程的特点;②新的和现有的市政和社区废水处理设施和技术;③径流雨水净化、个体家庭住宅处理系统和综合功能系统规划的实践样板;④景观工程、水塘、城市野生动植物和生态艺术的规划。 对景观与环境工程规划者、开发者以及其他从事和负责环境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说,《湿地与景观》是一本至关重要的指导书。
本书针对高职高专院校资源勘查类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教学需要,较为系统地介绍了地貌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地貌学部分着重介绍了各种地貌的形态特征、物质组成、成因及其发展与分布规律;第四纪地质学部分着重介绍了第四纪的有关概念、第四纪气候变化对古环境的影响、第四纪沉积物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特征、新构造运动和新构造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特定地质作用和地貌条件,阐述了各种沉积物成因类型的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