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农林危险生物入侵机理与控制基础研究”(2002CBlll400)与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中国外来人侵物种及其安全性考察”(2006FYlll000)的研究成果专著。 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系统地介绍了国际上入侵物种管理的国际公约、法律法规、发展战略和行动规划,以及国际农业生物恐怖的状况;下篇针对我国入侵物种(昆虫、植物和植物病害)的研究现状及其挑战,提出了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的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方案,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生物入侵管理方面的行动及其研究进展。 本书既可供从事生物安全领域有关的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以及从事动植物检疫和农林业研究的科研人员、行政官员及管理人员参考,也可为广大公众了解生物入侵管理知识、采取生物入侵预防与控制行动提供指导。
高通量筛选(HTS)是新药研究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新技术,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HIS,是本相关内容的专著。 本书共分四篇。篇是生物多样性与天然活性成分的HTS,介绍了陆地植物、微生物及海洋生物等的多样性与HTS的关系。篇是组合化学与HTS,组合化学为HTS提供了大量的筛选化合物,逐渐成为常规的有机化合物合成技术。第三篇介绍HTS的分析方法和检测技术,包括亲和闪烁检测法(SPA)、闪烁板技术、神经营养因子受体小分子激动剂和拮抗剂的检测法、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法(HTR)、荧光极化法、报告基因检测方法、基于基因表达筛选的PCR定量办法和高效微生理功能检测方法,还介绍了光学传感器BLAcore在生物活性筛选中的应用。第四篇是HTS实验室的自动化和数据管理,主要是实验室的设计和运作、自动化和数据管理及机器人
本书是现代意义上系统生物学的开山之作,堪称该领域的经典图书! 对于系统生物学的初学者而言,本书是一本很好的引路书。书中首先对系统生物学的意义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并且阐述了系统生物学研究需要开展的工作及其所采用的技术;之后围绕系统生物学的五个中心主题展开:先进的测量系统、基于实验数据的基因和代谢网络的反向工程、建模和仿真软件、细胞仿真和系统水平的分析。 阅读了这本书,会对系统生物学的起源和发展有一个非常清楚的了解,对于一个新兴的学科而言,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世界上本有关系统生物学的图书,本书汇集了有关系统生物学研究的代表性文章和研究实例,对于新的研究人员,其设想、概念和基本思想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启发。
《外来树种生物入侵风险评价》在总结外的外来树种生物入侵研究现状与进展基础之上,开展了我国主要外来树种的繁殖扩散调查分析,并通过建立外来树种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生物入侵评价体系,分析评价主要外来树种的入侵风险,提出了防止生物入
本书共分6卷。卷为9000多个动植物种的《红色名录》(Red List),包括物种名称(学名、中文名、英文名),中国分布占全球的比例、评估的濒危等级以及所依据的标准和理由,IU全球评估等级等。后5卷分别为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卷册,内容为中国分布的6000种左右的受威胁物种的评估资料。每个物种收集了迄今为止最晚近的信息,包括:分类信息(物种学名、中文名、英文名、重要的同物异名和分类信息备注),现有濒危等级信息(IU红色名录、中国红皮书、CITES附录、国家重点保护级别),中国分布占全球的比例, 本次评估的濒危等级和所依据的标准及理由,生境、分布(分布图)、种群状况、致危因素、保护措施、参考文献、评估人及年代等等,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的出版能为外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有关的科
作为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纳米生物光子学具有很强的交叉性,是纳米技术、光子学和生物医学三个学科的交叉研究领域。由全球知名专家撰写的《纳米生物光子学》(Nanobiophotonics)是目前这一领域少有的专著,阐述了癌症细胞生物学、电磁场学和纳米生物光子学的基本原理,深入探讨了纳米生物光子技术和当前的应用领域。这本具有开创意义的著作涵盖了纳米科学领域的成果、超分辨医学成像技术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本书适合纳米科学、生物医学及相关交叉研究领域的研究生,教师和研究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关于该保护区自然资源和环境等全面的一部专著,本书是根据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的要求和轿子山保护区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主要设了自然地理、植被、植物、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社会经济、保护管理和摄像等9个专题。本次考察是该保护区迄今为止关于自然资源和环境全面的一次综合考察,基本摸清了保护区生物资源本底和一些重要物种的分布和数量。本报告系根据上述考察结果并收集以往标本和资料作系统整理编写而成。
揭示极小粒子与极大宇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统一规律是目前粒子物理和宇宙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中外物理学精品书系:现代天体物理(下)》就现代天体物理发展的不同领域分析研究范围和成果,可供相关研究人员阅读。
《地方、空间与生存段义孚生态文化思想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研究美籍华裔学者、当代人文主义地理学家段义孚生态文化思想的学术著作。从对段义孚生态文化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背景、发展历程以及重要的理论特征的梳理和评析入手,《地方、空间与生存段义孚生态文化思想研究》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段义孚生态文化思想所涵盖的生态生存观、生态整体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文艺观,揭示了段义孚生态文化思想的独特建树及其对中国当下生态文化研究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初步形成了作者宋秀葵自己的关于生态文化研究的学术观念。
本书共分6卷。卷为9000多个动植物种的《红色名录》(Red List),包括物种名称(学名、中文名、英文名),中国分布占全球的比例、评估的濒危等级以及所依据的标准和理由,IU全球评估等级等。后5卷分别为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卷册,内容为中国分布的6000种左右的受威胁物种的评估资料。每个物种收集了迄今为止最晚近的信息,包括:分类信息(物种学名、中文名、英文名、重要的同物异名和分类信息备注),现有濒危等级信息(IU红色名录、中国红皮书、CITES附录、国家重点保护级别),中国分布占全球的比例, 本次评估的濒危等级和所依据的标准及理由,生境、分布(分布图)、种群状况、致危因素、保护措施、参考文献、评估人及年代等等,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本书的出版能为外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和野生动植物保护有关的科
《中国生物多样性本底评估报告》基本建立了生物多样性评估的指标和方法,分析了中国陆地和内陆水域生态系统的宏观结构,介绍了在全国首次系统采集的基于县级行政区域的物种分布数据库,详细分析了中国野生维管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的现状、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威胁因素,明确了影响野生维管植物和脊椎动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识别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空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并配有大量物种空间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