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高作物的产量必须多施肥。然而,施用化肥过多会使土壤酸化,养分流失,甚至积累盐分,在蔬菜和果树主产地作物已出现各种生理障碍。这些障碍不仅使作物减产,而且严重影响作物品质。为了避免作物生理障碍,提高产量和品质,必须提供给作物正常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前田曾出版了以作物营养元素缺乏过剩诊断为主的书籍。以后十年来,各地研究人员不断进行有关营养元素缺乏与过剩的研究,同时积累了大量彩色图片。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将前人的成果汇编成册,而且各院校也给纷要求出版理论性更强的书籍。所以这次以实用性、趣味性和通俗性为原则,决定将作物营养的问题分为彩图篇、讲解篇、资料篇及基础篇出版。
本书共收录中国野生兰科植物117属403种和2变种。每种均有较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并有产地(外)、生境、海拔和花期的记载,含有丰富的手资料。书中791幅彩色照片大多为作者实地拍摄的,其中不少还是首次发表的。本书属于大型的野生兰彩色图鉴之一,有很强的科学性、国际性和实用性,对推动兰科植物的研究,发展兰花产业,扩大国际交流,合理开发和保护兰花资源,将起重要的作用。 本书供植物学、园艺学、环境和植物保护工作者以及花卉产业经营者参考。
本书依据1995年精装本重排增补。精选为我国历史生物地理研究做出开创性贡献的已故著名历史地理学家文焕然先生个人及与他人合作作品24篇(其中2篇系增补),分作历史植物地理与历史动物地理上下两编。 书中采用古生物、考古、现代动植物研究,以及14C断代法、孢粉分析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与多种研究方法,尤其是古文献记载结合实地考察方法,对中国历史时期的森林、竹林和柑橘、荔枝等植物与海洋动物、扬子鳄、孔雀、鹦鹉、亚洲象、大熊猫、野马、野驴、双峰驼、麝、獐、长臂猿、金丝猴和犀牛等濒危或已灭绝的珍稀野生动物进行了物种鉴别,深入研究了它们的地理分布与变迁状况,并对影响其变迁的诸因素进行了探讨,较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在历史生物地理领域的研究成果,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融合研究的有益尝试。 此外,为更多地反映该
本书结合多位作者及其同事多年来的研究工作,在广泛收集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种子生物学的研究技术。内容包括:种子形态与组分、种子发育、种子萌发与休眠、种子老化与抗氧化系统、种子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种子/胚的超低温保存技术。 本书可作为种子科学与技术工作者的研究用书,也可供综合性大学、高等农林和师范院校生物学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由中国科学院所研究员龙雅宜等编著。书中系统地介绍了百合的史源、产地与分布,百合的用途、形态学特征、自然分布与环境及生物学特性,百合的分类与繁殖。重点介绍了近百种百合的自然种与主要变种(大部分配有彩图)及百合的栽培管理,还介绍了百合的杂交育种、多倍体百合及亚洲百合杂交种切花商品质量标准。在百合用途中以表格形式介绍了200余种进口百合切花的主要特性和品质(大部分配有彩图)。内容科学系统性强,通俗易懂,适合花卉种植者、经营者和花卉科技人员参阅。
本书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主导,追踪国际古生物学发展前沿,吸收了与古生物学相关的现代生物学和地质学的研究成果,从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生物进化的基本理论出发,通过各主要生物门类的介绍和生物进化历程的回顾,阐明地史时期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奠定基础。全书共分7章,内容包括理论古生物、门类古生物和应用古生物三部分,图表200余幅。本书适合于高等院校地质学本、专科学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生物学本、专科学生作为生物进化的参考教材使用。对于地质及生物学工作者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书内容包括桉树的自然分布、桉树发展历史与现状、桉树分类及我国栽培主要树种特征、桉树引种与区划、桉树育种、种苗繁殖、营林技术、桉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桉树人工林经理与经营、桉树采伐与更新、桉树木材利用是、桉树副产品利用、桉树人工林可持续发展经营等等。本书在第11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章,搜集了国内外桉树动态和新的信息,更系统全面地叙述了我国引种、栽培和利用桉树的生产经验和科研成果,既有理论,又重实践,内容十分丰富,可操作性强,是林业生产、科研、教学等部门的科技人员、职工及广大群众不可多得的林业科技
本书共十六章,除了简介遗传育种、免疫生理、酶活生理、细胞生物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生境与生态系等基础知识外,还从食用真菌、药用真菌、毒蘑菇、真菌毒素、菌根类真菌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菌物的个体发育和群体演化的观点与菌物的开发利用的创新及面向企业化的设想。全书约40万字,引用了较多的彩色图片,堪称图文并茂。引言以诗篇歌颂菌物为导论,以商品流通为回归,阐明菌物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政策指引下的光辉前景。全书着重创新观点和走向企业化的应用观点。我愿向广大的生物学、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技术推广工作者,以及从事有关领域生产、经营的人员这本书,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用于开拓菌物,使它为人类造福。
本书共分国家珍稀植物、黄山命名植物、主要古树名木和主要观赏植物四个篇目,其中国家珍稀植物篇收录了在黄山境内有自然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介绍保护植物5种,二级16种,三级16种,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保护范围的兰科野生种14种;黄山命名植物篇收录了中名或学名以黄山命名的植物28种;主要古树名木篇收录了在黄山有代表的古树17株;主要观赏植物情况及科研、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同时,我们还根据四个篇目的先后顺序,对部分具有多重属性的植物种类,只在前一个篇目录入,以避免内容重复。如黄山木兰,既是“国家珍稀植物”,又是“以黄金命名植物”,我们只将其收录在“国家珍稀植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