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组学”之一,是多种技术和科学的结合,涉及分析化学、化学计量学和生物学等知识。漆小泉等主编的《植物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由不同研究领域的人员共同编著,按照代谢物分析方法、数据分析及应用三部分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植物代谢组学研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应用中的注意事项。编写时力求做到实际和适用,使初学者能够较快掌握植物代谢组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植物代谢组学——方法与应用》适合高等院校有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也可供科学研究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从诸如古代壁画之类早期社会的艺术尝试,到19至20世纪植物猎人的探索,人们在研究植物的过程中绘成的画作一直让自然爱好者着迷。本书是一本关于植物图谱艺术发展史的图册,从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的艺术收藏品中精选了250多幅珍贵的、的或是之前从未发表过的图谱,以此为主线,讲述了勇敢无畏的植物探索者(其中一些人机缘巧合地成为了植物画家)和众多撰写植物志的专业艺术家远征路上的精彩故事,阐述了当时作为娱乐消遣的艺术活动是如何深刻影响了我们对世界以及辉煌自然的认识,适合自然史、植物、绘画和艺术的爱好者阅读。本书中的经典画作聚焦于17至19世纪这一植物大发现的黄金时代。这部精美的著作真正着眼全球,不仅记录了几个世纪以来从中国到印度横跨多个大陆的植物绘画艺术的发展,还探究了全世界的研究者在新世界探索和新物
本书简要介绍了仙人掌类与多肉植物的基本知识,重点收集了包括经典种类和目前基本知识,重点收集了包括经典种类和目前新引进的多肉植物种类300余种,涉及仙人掌科、龙舌兰科、番杏科、夹竹桃科、萝藦科、凤梨科、菊科、旋花科、景天科、葫芦科、龙树科、薯蓣科、大戟科、福桂花科、百合科、石蒜科、防已科、苦苣苔科、百岁兰科等19科。每一种或品种均以直观、形象、具有种类特征的原色图片出现,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既可供欣赏,又便于识别品种,适合广大花卉爱好者和有关人员参考。
本书分两篇14章。上篇介绍现代生物技术在药食用真菌开发中的应用、药食用真菌生物技术的原理、发酵法生产、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及现代药理学研究。下篇分灰树花、姬松茸、云芝、灵芝、樟芝、松口蘑、冬虫夏草、香菇及其他药食用真菌介绍了研究概况、人工培养、产物分离、药理研究进展、生理活性物质研究情况等。
本书是一部记载四川攀西地区种子植物的专著。书中收录、记载了180科4558种(包括亚种、变种、变型)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科中各属按字母先后顺序排列,每个物种按中文名、拉丁学名、别名、性状、生态习性、分布、用途顺序记载。本专著除记载了攀西地区野生种子植物外,还尽可能地收录了部分当地常见栽培或从外地引种栽培的农作物、蔬菜、果树、花卉、中药材、绿化植物、观赏植物等。全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适用范围广,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一本极富研究价值和参考价值的著作。本书可作为从事林业、农业、畜牧业、制药学、园艺学、环保学、生态学、植物学、生物资源学及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相关企业单位专业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在阐述了湖泊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暴发现状的基础上,较系统地论述了蓝藻生长、生态和湖泊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因子引发微囊藻暴发式繁殖的过程、微囊藻水华与附生细菌的交互作用、蓝藻暴发对水生态系统的作用,同时论述了蓝藻暴发灾害与藻毒素毒性和蓝藻控制等技术,努力从湖泊水生态系统的不同水平,特别是从微生物在湖泊富营养化过程和蓝藻水华暴发过程中的作用来阐述研究的进展。 本书适合作为研究生,也适合作为环境领域特别是从事湖泊管理领域广大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采用容器方式栽培苗木,是苗木生产现代化的标志和发展方向。《容器苗木栽培》主要介绍了以园林绿化、庭园景观造林等所需观赏苗木为主要生产对象的现代化特征的特殊苗木生产方式,具有较高的指导性、可操作性,适用于从事苗木生产的专业人士参考使用。
本书汇总和整理了我国沿海常见海草和红树植物的分类学地位、形态特征、生态分布、经济价值等信息资料,共收录海草10个属15个物种、红树植物29个属39个物种,涵盖了我国沿海绝大多数海洋高等植物;同时提供了栖息地图片50张,外部形态图片52张、植株构造图和显微结构图294张,以期为科研、教育和科普等领域的读者更直观地了解和掌握我国沿海常见海洋高等植物知识。
身边美丽的植物让您赏心悦目,但同时有毒和过敏危险也常会悄然而至,那么常见的有毒及致敏植物有哪些?怎样辨识它们?它们的毒性怎样?一旦不小心中毒该怎样急救?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学教研的刘全儒副教授带领团队基于野外调查和科学文献,整理和筛选了295种代表性强、常见的植物(有毒植物258种,致敏植物37种),配以多部位照片予以介绍,还包括俗名、毒性、相似植物辨识、简易解毒法等实用信息。希望您无论是去郊外旅游,还是在公园散步,或者在房前屋后闲逛,都可以通过本书查找和识别,以期趋利避害并从中获益。
种子是植物体所孕育的很复杂而又很的部分,里面蕴藏着物种的下一代。在亿万年的漫长时间内,为了保持物种的繁衍,种子植物演化出了令人震惊的适应策略,种子高度复杂精妙的结构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体现。在《植物王国的奇迹(生命的旅程)》中,来自英国皇家植物园的艺术家罗布·克塞勒和种子形态学家沃尔夫冈·斯塔佩通过令人惊叹的特写图片和美妙的文字,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崭新而又奇妙的微观世界。 任何热爱自然世界的人士、艺术家、设计师以及科学家都可以从本书中发现新的惊奇,受到新的启发。
花是植物最美丽的器官,也是显示植物主要特征和鉴定药用植物物种的重要依据。《好奇心书系》共4册共收录1200种药用植物的照片,均以花为主,茎、叶、果实、种子等其他器官为辅,配以植物种名、拉丁学名、分类科属、别名、药材名、药用部位、形态特征、性味功效等文字说明,既有科学性,又有观赏性,是普通读者学习中草药知识的科普读物,亦可作为中医药专业人员鉴别中草药的参考书。读者可以通过本书了解各种药用植物防治疾病的功效,还能欣赏药用植物美丽多姿的形态。本书为该系列第2分册,书中收载的是高等植物,藻类、菌类、苔藓、蕨类植物未入收编范围。
《中国海岸带植物资源》介绍了中国海岸带(潮间带、浅海、盐碱地、河口区、湿地等)各种具有经济价值的植物资源,包括耐盐的高等植物和近岸藻类,并且综合论述了我国海岸带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以及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海岸带资源尤其是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书简要介绍了仙人掌类与多肉植物的基本知识,重点收集了包括经典种类和目前基本知识,重点收集了包括经典种类和目前国内新引进的多肉植物种类300余种,涉及仙人掌科、龙舌兰科、番杏科、夹竹桃科、萝藦科、凤梨科、菊科、旋花科、景天科、葫芦科、龙树科、薯蓣科、大戟科、福桂花科、百合科、石蒜科、防已科、苦苣苔科、百岁兰科等19科。每一种或品种均以直观、形象、具有种类特征的原色图片出现,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既可供欣赏,又便于识别品种,适合广大花卉爱好者和有关专业人员参考。
本书重点介绍了转基因植物抽样、核酸检测、蛋白检测等适用技术和方法。在编写过程中,力求实用性和针对性、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注意事项和经验体会相结合。另外,对外转基因植物研发现状、检测技术发展动态、检测技术标准化、检测实验室及其相关要求等也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希望本书的出版,对提高我国转基因植物检测能力和水平有所裨益。
本书是一部从生物进化、生物地球化学和生态学视点论述蓝藻水华发生机制的专著。全书共分为几章,章主要是从地球进化的历史角度米分析蓝藻对地球生命系统的贡献;第二章简要说明人类活动的历史过程对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水华发生的影响;第三章到第六章主要是从生源要素(特别是磷)的地球化学的角度分析同际上流行的用于解释蓝藻水华发生机制的N/P比学说,这里涉及植物的光合作用与pH之间的关系,沉积物中磷的形态与释放及其控制因子等;第七章分析水体中两个主要的初级生产者——蓝藻和水生高等植物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第八章介绍鱼类与蓝藻水华的关系,重点介绍利用鲢、鳙控制有毒蓝藻水华的生理生态学研究;第九章综述蓝藻水华的成因。
《中国海域甲藻(Ⅰ原甲藻目鳍藻目)(精)》记述了我围海域甲藻门甲藻纠的两个大目——原甲藻日、鳍藻目的海洋甲藻,共3科8属103种。详细描述了各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特点和出现时间,对于相似的物种进行了比较区分,对于不同的分类观点也给予了讨论。每个物种都附有于绘图片,绝大多数物种还摄有实物照片,少数物种添加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书后附有学名索引和外参考文献。杨世民、李瑞香、董树刚专著的《中国海域甲藻(Ⅰ原甲藻目鳍藻目)(精)》可为植物学、藻类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以/支大专院校生物、水产、环境生态等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
《狮山兰芷》作为“华中农业大学文化书系”的组成部分,收录了校园的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300余种。《狮山兰芷》700多幅精美的照片向读者呈现了狮山植物的绚丽多彩,简洁的文字为读者描述了狮山植物的识别特征和校园分布,小短文则体现了作者爱植物、爱校园的偶思妙感。《狮山兰芷》的被子植物分类主要依据克朗奎斯特系统。附录列举了136个科700多种校园植物的主要信息。
本书是植物爱好者了解认识常见植物的便携式百科全书。书中收录我国南北各地常见植物500种,通过1000余幅高清彩图和简洁的文字描述,介绍了每一种植物的名称、识别特征、分布情况和观赏应用等内容。根据植物园林用途,全书分为七章,读者能够在各章中以按图索骥的方式快速识别植物。清晰精美的彩图、精准科学的文字介绍及实用的编排体例,使本书具有趣味性和知识性。本书可作为认识和鉴定常见植物的工具书,适合植物爱好者、生、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及园林从业人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