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林将之编写的《叶问(根据树叶鉴别身边树种)》从一片树叶,可以轻而易举地查出身边树木的名字,《叶问(根据树叶鉴别身边树种)》是面向初学者的树木图鉴。介绍了行道树、公园树等约140种看得到的树木。以树叶扫描图片为主,给出了树皮、树姿等众多数量的图片。 如果知道身边树木的名字,散步或上下班将会变得快乐无比。
该书收载了植物古汉名4394个,分属于177科,800种。附图789幅,80余万字。对每个植物古汉名都作了注释,标明了现代汉名和世界通用的拉丁名,注明了出典或书证,传承古今,流通中外。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产地、简要用途作了介绍,还附有植物态图便于读者识别。作为我国部《植物古汉名图考》给生物学、农学、医药学、林学、花卉学、文学、史学、地理学等工作带来莫大的方便。
中国重要有毒有害植物名录共收集了我国74科,267属,579种,其中蕨类植物10种,种子植物569种。收集范围不仅限于我国分布的种,也包括少量从国外引种栽培的或入侵的国外种。名录主要介绍了每种有毒有害植物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境、毒性部位、有毒成分、毒性与危害等6方面内容,并附有中国重要有毒有害植物中文索引和拉丁名索引。本书内容简明扼要,可供从事医药、农业、林业、植物保护、草原保护、畜牧兽医及有毒植物研究工作者参考。
菌物资源研究的对象包括真菌、假菌和类菌原生动物的一个大类群。涉及食品、医药、轻工业、农林渔牧业、环境保护等许多领域,与经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李玉主编的《菌物资源学》全书共分为10章。各章内容:菌物资源学概论,菌物资源的分类、分布与保育,食用菌物资源,药用菌物资源,有毒菌物资源,农业用菌物资源,工业用菌物资源,共生菌根真菌和地衣菌物资源,菌物基因资源,菌物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菌物资源学》可作为高等院校食药菌、微生物学、食品工程、制药、植物(森林)保护、资源、农学、环境、林学等专业大学本科或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菌物资源利用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
已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消费理念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人们对来自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越来越感兴趣。植物活性成分开发已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密集的健康产业,并在功能性食品、医药品、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是世界植物资源王国,在发展植物活性成分产业方面具有的自然和人文优势,近十年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产业和资源优势,这将有力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功能性食品、医药品相关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尽管如此,我国在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尚十分薄弱,无法适应日益蓬勃发展的产业需求。近5年来,作者在该研究领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并有相关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为系统总结5年来我们在该领域的
已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消费理念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人们对来自天然植物活性成分越来越感兴趣。植物活性成分开发已逐渐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技术密集的健康产业,并在功能性食品、医药品、化妆品、食品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我国是世界植物资源王国,在发展植物活性成分产业方面具有的自然和人文优势,近十年来相关产业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并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产业和资源优势,这将有力促进我国健康产业(功能性食品、医药品相关产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尽管如此,我国在该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尚十分薄弱,无法适应日益蓬勃发展的产业需求。近5年来,作者在该研究领域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并有相关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为系统总结5年来我们在该领域的
该书收载了植物古汉名4394个,分属于177科,800种。附图789幅,80余万字。对每个植物古汉名都作了注释,标明了现代汉名和世界通用的拉丁名,注明了出典或书证,传承古今,流通中外。对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产地、简要用途作了介绍,还附有植物态图便于读者识别。作为我国部《植物古汉名图考》给生物学、农学、医药学、林学、花卉学、文学、史学、地理学等工作带来莫大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