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手册是一本简明实用的工业炉设计工具书。其主要内容有:工业炉设计总论、燃料与燃烧计算、钢材加热计算、燃料消耗量计算、燃烧装置及设计、预热器设计、筑炉材料与炉衬设计、炉前管道设计、排烟系统设计、炉用结构件设计、炉用机械设计、常用炉型设计、环境保护等。本手册突出了常用炉型和蓄热式炉的设计内容,手册中附有大量的图表和炉型结构详图,内容系统、简明、实用。 本手册可供从事工业炉设计研究、制造安装及操作维修人员使用,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本书简要介绍了内燃机噪声、振动及其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在分析了内燃机主要噪声源、振源的基础上,结合作者从事内燃机噪声振动工作的实践,提出了降低内燃机噪声、振动的相应措施。本书内容既包括内燃机气体动力性噪声、燃烧噪声、机械噪声、整体振动、扭转振动及噪声振动测量传感器、测量仪器等经典基础知识,又包括内燃机结构噪声辐射、模态分析在内燃机中的应用、有源振动控制和先进的测试、信息分析等国内外科学技术。本书以大量成功的工程实例,系统地阐述了低噪声内燃机设计、内燃机减振和噪声振动测试分析的理论。 本书主要面向从事汽车、内燃机、工程机械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书结合作者的部分研究成果,根据相关领域的外研究进展,围绕动力电池散热系统,分别介绍了动力电池散热系统的研究现状、散热系统设计理论、动力电池生热模型,并结合丰富实例,着重论述了有关被动式风冷散热系统、主动式风冷散热系统与主动式液冷散热系统热流场分析的重要结论。本书主要面向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适合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热管理等领域相关的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也可作为高等院校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动汽车、电池等相关专业的教材或参考书。
本书反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能源动力中多相流热物理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全书分五篇,分别论述了多相流界面与颗粒动力学及能质传输机理、汽液两相流与传热、高温气固两相流理论与技术,油气混输管路中的多相流动特性及流量测量以及多相流检测技术等内容。可供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和企业有关火电、核电、石油、化工等专业的师生、研究员和工程技术人员阅读使用。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燃油燃气锅炉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并以图册的形式介绍了燃油燃气锅炉结构的演变过程及燃油燃气锅炉未来发展的新技术。全书共有全剖面的燃油燃气锅炉本体结构图200多幅,首次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可供热能动力工程专业师生和从事锅炉设计、制造、检验、安装、运行、维修和安全监察的人员及相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以导热油现行规定、规程、标准及实践试验为依据,以基本知识的形式介绍了导热油发展史、分类、特性、储存、防止危害及安全隐患;以试验的形式介绍了导热油的理化指标、外产品性能对比及混用研究;以实用的形式介绍了导热油报废指标的判断、防焦和清焦(洗)技术、延长导热油寿命的对策;本书还介绍了导热油地方标准、安全技术和监察规程等。本书可供从事导热油生产、应用、质量检测和导热油系统管理等人员参考阅读。
《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与运行》针对220~1025t/h循环流化床锅炉,介绍了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气固流动特性、传热特性、燃烧过程与污染控制特性、启动运行与变负荷特性以及运行优化试验,重点介绍了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本体及其辅助设备的结构与运行特性,如炉膛、分离器、回料装置、布风装置、尾部汽水受热面、外置式换热器、空气预热器、点火设备、冷渣器、燃煤破碎设备、石灰石及飞灰输送设备。全书还对锅炉膨胀与密封结构、金属受热面与耐火材料的防磨设计、风帽与测压管的防堵设计、锅炉送风系统、过热器与再热器的布置方式等内容进行了讨论。
生物质能本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换和储存下来的太阳能,也是一种具有碳源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热解技术由于具有工艺过程短、原料适应性强、反应迅速、转化率高、易于工业化等诸多优点而备受人们的广泛关注。为进一步推动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编者基于多年的研究积累撰写成《生物质热解原理与技术》。《生物质热解原理与技术》内容共分7 章,分别讲述了我国的能源形势和生物质能特点,生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生物质的热解原理,生物质的热解炭化、热解气化和热解液化,以及生物油的性质与应用等,《生物质热解原理与技术》较好地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生物质热解技术体系。
《中高温蓄热技术及应用》从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利用和工业节能技术领域中选择中高温蓄热技术作为基础研究的工程背景,结合《中高温蓄热技术及应用》合著者及研究团队多年从事太阳能热利用、传递强化与节能技术研究的实践整理而成。《中高温蓄热技术及应用》共由九章组成,主要内容包括能源利用现状与瓶颈问题、传热蓄热材料、三种基本蓄热方式(显热蓄热、潜热蓄热、化学反应蓄热)的系统与应用、蓄热技术应用中的控制系统、新型蓄热技术等,并对中高温蓄热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其中重点讨论了熔融盐高温蓄热技术,具体涉及熔融盐斜温层混合蓄热方法、熔融盐球形堆积床显热蓄热方法和熔融盐球形堆积床潜热蓄热方法,并分析了熔融盐壳管式相变换热器传热性能。《中高温蓄热技术及应用》的特点是内容丰富、实用性强,书中尽量简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