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增产潜力较大、产业发展急需、技术成熟配套等标准,遴选出2022年度粮油生产主推技术114项,这些技术具有高产、高效、优质、抗逆、广适等特点,有利于充分利用土地和光热资源,对支撑“两稳两扩”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包括三部分,部分为基本原理部分,第二部分为土壤微生物生态学在农业和环境中的应用;第三部分为总结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测试技术。
本书精选了71种在国内外有较高开发前景的食用菌品种,详尽地介绍了它们的科属、别名、形态特征、营养价值、生活习性及生产、驯化模式等。每个品种均配有作者多年来搜集整理的食用菌不同生活阶段、栽培方式等的高清特写图片,力求全方位展现食用、药用真菌的真实形态和细节特征。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可供食用菌生产经营者、业余爱好者、食用菌、微生物专业师生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者等进行食用菌鉴别和欣赏。
《张家口林果花卉昆虫》主要以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张家口区域绿化树木的主要害虫为主,收录了主要林果花卉昆虫17目158科1025种,收录图片3500余幅。全书力求澄清一些容易混淆的种类,有部分种类系初次发表。昆虫学名均按命名法和认可分类确定。《张家口林果花卉昆虫》集科学性、欣赏性、实用性于一体,提高了《张家口林果花卉昆虫》的应用价值。
《中国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共分为三篇十五章。篇介绍了中国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的原则、方法,以及《中国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提出的牧草生态适宜性模型。第二篇叙述了9个牧草栽培一级区的自然条件、草地资源、农牧业生产、牧草栽培现状。第三篇重点展示了我国主要栽培牧草的适宜性区划结果,全面描述通过多次模型模拟、专家修订、模型修正并最终确立的牧草适宜性分布图,共涉及36种(属)主要多年生栽培牧草和10种一、二年生牧草;,根据全国畜牧总站(2001~2011)草业统计数据,阐述了我国主要栽培牧草的种植现状及近年的发展趋势,展现牧草的种植格局,分析牧草种植变化的原因等。《中国主要栽培牧草适宜性区划》主要包括3个创新点:提出牧草生态适宜性评价模型,结合牧草生物学特性,综合考虑各因子进行分析,同时联系牧草
《土壤修复工程管理与实务》分为6章。章为土壤修复概述,包括土壤修复工程的背景、概述及技术分类3方面内容,侧重于对土壤修复的基本了解。第2章为土壤修复法律、法规与标准,以新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为依据,汇总了土壤修复工程涉及的各项条文,侧重于对法律法规的梳理。第3章为场地调查工程技术与装备,对一般场地调查、在产企业自查、重点行业详查进行了详细阐述,并对场地调查过程中使用的软件进行分类整理,侧重于场地调查的实操性。第4章为土壤修复工程技术与装备,对目前常见的修复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侧重于基础知识及专用装备的介绍。第5章为土壤修复工程设计,从土壤修复工程中的环保设计和市政设计两个角度,简要阐述了土壤修复工程设计的概念和方法。第6章为土壤修复工程管理,从施工组织、进度、质量、安全、招标投标、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