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调查研究的成果。吉首大学、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及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业技术人员在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多年的大型真菌野外调查,采集大型真菌标本1000余号,经鉴定和整理,编写了本书。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大型真菌研究概况及大型真菌标本采集情况;第二章为湖南高望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编目;第三章为大型真菌图鉴,每个物种均配有彩色生境照片,并对物种的形态特征、生境特点进行了详细描述,简要介绍了物种的价值情况。文后附有中文名和学名索引,以便读者检索查阅。 本书可供真菌学、生物学领域的科研人员,高等院校师生和生物资源监测保护工作者参考,也可供生物资源与生物多样性科普参考。
《中国瓦屋山珍稀野生花卉图谱》的编写,是在大量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华西医院的科研团队长期对瓦屋山植物资源开展了科学考察研究,通过采集植物标本、拍摄植物照片,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并加以归纳整理,历时多年编写成本书。 本书内容包括500种瓦屋山有分布的珍稀野生观花植物,为充分体现瓦屋山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及观赏性,重点突出有重大观赏价值的科、属、种,如杜鹃花科、凤仙花科、蔷薇科、木兰科、兰科植物等,附图约1000幅。书中仅杜鹃花属植物即收载50种,均系作者在野外实地亲自拍摄的精美照片,种类超过了现有瓦屋山资料所记载,能够将瓦屋山 杜鹃花王国 的美丽完整呈现给世人。部分品种选配了植物生境、局部重要特征等多幅彩色照片,以便让读者在野外能进行核对识别。,《中国瓦
本书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描述了中国南方灌丛91个群系类型的群落结构、物种组成、分布和生境特征,及分布于灌丛中的454种常见维管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为每个群系绘制了一幅区(县)级样方分布图,为每种植物绘制了一幅区(县)级分布图,并展示了若干张反映群落和植物特征的彩色照片。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为修订我国灌丛分类系统、评估灌丛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构建生物多样性保育体系提供基础资料,是生态学、植物学、农林和环境等相关领域科研、教学、管理和科普人员的重要参考书。
《植病研究方法(第3版)》主要是为教学工作者和一般科学研究工作者编写的。植物病理学的教学工作,教和学的大都是问题的结论。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这些结论是如何得到的,也许可以教得更生动和学得更踏实。《植病研究方法(第3版)》对农业院校师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农药》不仅概要地介绍了我国农药管理、登记、生产和销售的情况,也文图并茂地收录了我国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农药生产和进出口企业及其农药产品的信息,包括企业名称、法人代表、企业简介、主要产品、主要市场、联系方法等多方面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实用性,适用于有关国际农药组织、外农药管理机构、科研机构、大中专院校、工业企业、进出口公司、经销商、植保和农资系统的广大读者。
广东石门台国家ji别自然保护区位于广东北部,属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地质地貌复杂多样,峰林峡谷千奇百怪,生态景观奇特秀丽。考察共记录野生高等植物2471种,本书为石门台植物系列册,收录野生植物600种。全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是一本学习了解广东石门台国家ji别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的重要工具书。
本书对竹子病虫害的防治作了详细介绍。本书收集本书272张,起到了文图并茂,形象直观,通俗易懂的效果,帮助竹农能更真观地辩认各种竹子病虫害。全书共入编害虫75种,病害9种,其中竹笋害虫11种,竹叶害虫61种,竹枝干害虫113种,竹花实害虫1种,竹材害虫2种。本书图文并茂,为满足广大竹农了解竹子主要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的技术要求,为生产绿色、有机竹产品,在生物农药的使用、天敌的保护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科学保护天敌,指导合理使用农药提供了依据。
该书是19位从事农药科研、教学与生产线的专家、博士各自的实践总结出来的一本科学使用农药的专著。它把农药学、植保机械和病虫草害防治等科学有机地综合在一起。 从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着手,除全面重点地介绍农药科学使用原理、环境毒理、农药使用技术整体决策系统、农药剂型与制剂、农药分散度和分散系、农药喷洒分散系沉积分布、雾滴飘移现象及监测方法、农药混用的原理原则、农药使用各种方法与植保机具密切的关系及其质量检查标准之外,还对飞机施药原理、飞机类型、作业技术以及遥感施药等现代前沿技术也作了较详细地介绍。 可供农药使用者、植保工作者、植保机具研究人员以及农药剂型、制剂研究和开发的科技人员、 农药行业的管理干部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也可作为农林院校农药
《实蝇类重要害虫鉴定图册》立足于植物检疫一线的实用性,内容丰富、资料新颖、图文并茂,能够作为口岸和植物检验检疫工作者以及实蝇监测操作者的工具书,也可供农林院校、科研单位和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参考。
《植原体病理学》结合外对植原体病害研究的进展,进行系统归纳,分门别类,按植原体病害的病原学、病生理、病原检测、病害防治等各大方面尽量系统地介绍,另外,由于柑橘黄龙病的病原有别于植原体,因而,柑橘黄龙病在本书作为独立章节介绍。
本书作者在编写中,力求在阐明有关基础理论、实验原理的基础上,突出试验技能技术的应用。尽可能全面生动地介绍这一的科研方法和*科学研究动态及研究成果,供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的科研人员、生物工程专业人员及大中专学生学习参考使用。本书在编写方法上也力求使该书成为理论和技术方法相结合的教材,因而在系统介绍植物脱毒的一般原理、技术、方法的基础上,在各论部分将主要作物常见病毒病脱毒技术做具体介绍。
辽阔的草原对我国的生态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有相当大面积的草原,正不同程度的遭受着多种害虫的危害。因此,鉴定和识别害虫的种类对于开展草原害虫的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包括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各论部分记述我国常见的草原害虫共5目28科117种,其中包括直翅目7科48种、缨翅目1科2种、半翅目6科14种、鞘翅目9科360种、鳞翅目5科17种,并提供目、科、种检索表。 本书可供从事昆虫学教学和研究、植物保护以及草原保护工作者参考。
本书主要介绍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技术,及其配套的高产栽培模式,以期为科研工作者及玉米生产者带来借鉴和参考。本书共分5章。章以育成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为实例,概括介绍了育种思路和选育玉米新品种的策略;第二章介绍了现代玉米育种新技术;第三章介绍玉米种质资源的改良、创新、利用方法和经验,以及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改良研究进展和世界主要玉米复合种质改良利用的状况;第四章介绍了玉米新品种综合评价方法和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第五章简要介绍了外玉米产业的发展策略。从本书中可以看出研究者留下的足迹,展现了不同的创新思路和研究设计,这是值得倡导和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