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编者近10年来致力于三角梅的引种、栽培和园林应用推广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全书阐述了三角梅的来源、品种分类、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繁殖方法、花期调控、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园林应用及欣赏等,对观赏性强的50余个品种做了特征描述,并配以各类彩照200余幅。本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适合花卉爱好者、景观设计者、园林绿化工作者、花卉苗木生产者、园艺工作者和农林院校有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汪传龙、赵庆泉编著的《赵庆泉盆景艺术(修订版)》在版的基础上修订,修订后归为“中国盆景艺术大观”系列。赵庆泉是我国著名盆景大师,开创了水旱盆景艺术,誉满全球,其盆景作品海内外人士竞相争购。该书全面反映了赵庆泉盆景艺术的风格特点、创作思想及其独特的制作方法。
本书介绍了花境的内涵、分类、设计及应用实例。了约70科213属450种(含品种)适合在花境中应用的植物种类,包括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灌木及观赏草。描述了每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分布习性、繁殖栽培及园林应用,并附有彩图以便识别和宜观了解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本书适合园林工作者、大专院校学生及广大植物爱好者阅读。
本书内容共分26章,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我国花生主要产区的自然条件及种植区划、花生栽培的生物学基础、花生的遗传及育种、良种繁育与推广、花生的栽培制度、中低产田土壤改良、花生的科学施肥、光合性能、群体结构、播种与全苗壮苗技术、水分生理与灌溉排水、化学调控、杂草防除、病虫害防治、收获贮藏、生产机械、产后加工、对外贸易等,并重点阐述了春花生高产栽培、麦套花生高产栽培、夏直播花生高产栽培、秋冬花生栽培、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等。在花生遗传育种、生物技术、栽培生理、高产栽培技术、病虫防治、化学控制等方面均有重大突破,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或处于地位。 本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可供广大花生科技工作者、从事花生生产及管理的干部、群众、农业院校的师生阅读参考。
荔枝是我国南方特产水果,不仅营养丰富,且色、香、味俱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被誉为中华之珍品。在港澳市场,荔枝一果上市,百果让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对荔枝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本书对的食用菌液体菌种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发酵设备、发酵相关参数及检测方法等。而对研究最多的具有极大的潜在经济价值的灵芝和蛹虫草,还详细介绍了从菌种制备到人工栽培的详细过程。本书可作为食用菌制种厂、生产场、专业户等的工具书或参考书。
《中国养兰集成》介绍了作者赵令妹先生在老一辈艺兰家的具体帮助下,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1949年以前的,我国兰花代品种基数的历史、特征等方面的搜集、挖掘、核实、整理工作。从而起到了贯通和延续我国兰史的作用,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长远意义,必将在外产生重大的影响。本书用大量篇幅介绍了在采集和购置野生兰花中,如何根据根、茎、叶、壳(脉、麻、沙晕)、蕊尖、子芽、箨、色等异化,挑选好的兰花、好的叶艺,为读者指明了野生兰花选择的捷径。本书从兰花、叶艺的品赏、名品投资和市场趋势的角度,为兰友们解决了苦思瞑想不解,梦寐欲求的梅瓣、荷瓣、水仙瓣、奇瓣、叶艺等,提供了详细的鉴赏方法及评估标准。本书还详细地讲述了中国兰花的魅力、形态特征、种类分布、引种繁殖等。从场地选择、选盆、用料、选苗、上盆、
《图文精解肉丝瓜种植技术》介绍了肉丝瓜的生物学基础、保护设施、育苗及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内容科学实用,通俗易懂,适合广大菜农阅读。
为了便于种植者了解番石榴的生长发育规律和栽培特性,掌握现代番石榴生产管理技术,我们在总结多年研究与生产实践的基础上,参考番石榴主要产区和其他产区的先进生产经验,结合生产实际编写了本书。
本书是“新农村建设丛书”之一,全书共分4个章节,主要对营养基质育苗新技术知识作了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为什么要用营养基质块进行蔬菜育苗、营养基质块的加工技术、育苗的基础知识、营养基质块的使用技术。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卡特兰(精)》由王雁、陈振皇、郑宝强、周照川、黄祯宏著,本书选用1330张精美的图片,科学地论述了卡特兰属类的属名及品种名变革、命名、植物学特征、自然家族资源、规模栽培技术、繁殖、育种及应用,是观赏园艺学和园林花卉学领域的书籍。系统梳理了卡特兰属类的三次属名变革,及由此带来的品种名的变革,并通过对卡特兰属类自然家族中的14个属及其近缘属的详细介绍,为读者提供了详尽而清晰的血统脉络,以及准确的分类体系和各属、种、品系及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介绍了不同花色、类型的15类卡特兰铭花,对各类铭花的育种历史及特色进行了论述,为读者呈献了卡特兰浩瀚花海中拥有代表性的精品。本书也系统论述了卡特兰的生产栽培技术、繁殖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卡特兰育种部分是本书的另一特色,针对卡特兰花器官的特殊性,介绍了亲本选
五味子是主产于我国东北的大宗道地中药材。近年来,五味子人工栽培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取得了较大发展,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及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五味子人工栽培的历史较短,从业者的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对五味子规范化栽培技术的需求也非常迫切。基于生产的实际需求,结合笔者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艾军、王英平总结了近年来相关领域的技术成果主编了这本《五味子规范化栽培技术》,希望对栽培者的生产实践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