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本图鉴记载中国大型菌物资源 509 属 1 819 种, 根据形态特征共划分十大类群:大型子囊菌 196 种,胶质菌 21 种,珊瑚菌 47 种,多孔菌、齿菌及革菌 637 种,鸡油菌(含钉菇类) 11 种,伞菌 653 种,牛肝菌 130 种,腹菌 75 种,作物大型病原真菌 16 种和大型黏菌 33 种。其中以中国为模式产地的有 370 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 1/5 ),本书作者首次发现并已发表的有 260 多种(约占全书所载种类的 1/7 ),而且不少种类为中国或东亚特有种。本图鉴所载种类均以中国资源与图片为依据,并经过严谨的分类学考证,因此,较为全面而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大型菌物资源的实际情况。 本图鉴所载种类均配有宏观形态和(或)生境彩色照片,以及主要宏观形态特征、显微结构特征、生态习性、经济用途(食用性
《中国 二十一世纪的园林之母》为系列丛书,记载今日中国观赏植物研究与历史以及相关的人物与机构,其宗旨是总结中国观赏植物资源及其现状,弘扬园林之母对世界植物学、乃至园林学和园艺学的贡献。全书拟分卷出版。本书为第四卷,共9章:第1章,中国柏科金柏属、翠柏属、崖柏属和侧柏属;第2章,中国蜡梅科;第3章,中国蔷薇科枸子属;第4章,中国蔷薇科苹果属;第5章,秋海棠属:回顾与展望;第6章,中国旌节花科;第7章,无患子科金钱槭属;第8章,爱丁堡皇家植物园与中国植物学的历史渊源;第9章,华西亚高山植物园发展概述(1986-2023)。
本书为系列图书的第三卷。记载了松科云杉属、油杉属、姜科象牙参属、蔷薇科蔷薇属、无患子科金钱槭属、木犀科连翘属、苦苣苔科,以及陈俊愉、傅礼士等人物、丽江植物园、国家植物园(北园)、吐鲁番植物园等内容。记载的顺序为分类群于前而人物与机构于后。收载的类群以中国具有观赏和潜在观赏价值的种类为主;其系统排列为先蕨类植物后种子植物(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并采用最新的分类系统。人物和机构的排列基本上以汉语拼音顺序记载,其内容则侧重于历史上采集或研究中国植物的主要人物以及研究与收藏中国观赏植物重要机构。
本书为系列图书的第五卷。记载了牡丹、无患子科金钱槭属、木犀科连翘属、苦苣苔科,以及中国植物标本馆等内容。记载的顺序为分类群于前而人物与机构于后。收载的类群以中国具有观赏和潜在观赏价值的种类为主;其系统排列为先蕨类植物后种子植物(即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并采用最新的分类系统。人物和机构的排列基本上以汉语拼音顺序记载,其内容则侧重于历史上采集或研究中国植物的主要人物以及研究与收藏中国观赏植物重要机构。
《中国设施葡萄栽培理论与实践》由多年从事设施葡萄栽培的专家将科研、栽培心得与经验进行总结和整理编纂而成,对设施葡萄的栽培原理和栽培实践进行了详细地阐释。其创新与特色:一是建立了设施葡萄栽培的理论体系,从设施葡萄适宜品种与砧木的评价与选择、器官与生长、休眠特性、矿质营养与水分需求、花芽分化、光合特性、果实发育、叶片衰老、年生长发育周期、环境因子对设施葡萄生长发育的影响等全方面系统阐述了设施葡萄的栽培理论。二是全书汇集了栽培设施的设计与建造、设施葡萄的主要优良品种与砧木、高标准建园、整形修剪、土肥水管理、无土栽培、花果管理、环境调控、产期调控、叶片抗衰老、灾害防御与抗灾减灾等设施葡萄栽培的关键技术以及设施葡萄的周年管理历,可用于指导产区设施葡萄的栽培生产,为设施葡萄的绿色、节本
本书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研究;新品种培育;品种花色与花型演进探讨;栽培与生产;牡丹的开发与利用;牡丹专类园与牡丹插花艺术等。
《中国南瓜史》主要阐述了南瓜引种与本土化过程。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蔓生性草本植物。因产地不同,叫法各异。南瓜无疑是该栽培作物最广泛的叫法。南瓜是中国重要的蔬菜作物,为我国菜粮兼用的传统植物,栽培历史悠久。由于对气候、土壤等条件的适应性较强,生长强健、栽培容易等因素,南瓜在我国目前的栽培面积很广,全国各地多有种植,产量颇丰。南瓜除了作为夏秋季节的重要瓜菜,还可用作饲料和杂粮,南瓜在中医的应用价值也很高。
紫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海藻。我国是紫菜资源丰富的国家,从北到南漫长的海岸线潮间带都有紫菜的自然分布。近日,《中国紫菜原色图集》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由从事紫菜基础及应用技术研究的藻类学者共同编著。以原色图片配以文字说明的形式,较为系统地介绍一种海藻的研究及产业属首次尝试,书中大量的原色图片更是作者们近30年研究工作的积累和原创。《中国紫菜原色图集》向读者开启了认识紫菜的大门,对紫菜有兴趣的人们加入紫菜及其产业的研究,珍惜和保护紫菜资源的行列。 《中国紫菜原色图集》全书共4章,40万字。编写过程中,作者尽可能都采用图片来阐述研究与理论,较好地显示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该书可作为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科技和教学人员的参考书,也可作为紫菜生产者、企业家和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人员的参考
本书内容包括:种质资源的保护与研究;新品种培育;品种花色与花型演进探讨;栽培与生产;牡丹的开发与利用;牡丹专类园与牡丹插花艺术等。
根系研究目前已成为植物学和农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苹果根系研究》是作者在多年来进行苹果根系研究的基础上撰写的,以理论研究为主,并与实践相结合。内容包括苹果根系的分类、演化与解剖结构,新根发生习性与根系生长节律,根系生长发育的细胞与分子机制,根系的生理功能与特性,根系对环境胁迫的识别与反应,逆境信号传递与地上地下的相关性,根域环境与根系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根构型、根系密度、根系营养空间以及基于根系理论研究的苹果栽培与根系调控技术等。《苹果根系研究》适合从事果树学、林学、植物学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研究的工作者参考阅读。
《菠萝蜜种植与加工技术》参考的资料既有外研究成果与作者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有本所多年的研究成果。《菠萝蜜种植与加工技术》系统地介绍了菠萝蜜果树的发展历史、生物学特性、栽培管理以及加工技术等基本知识,具有技术性和实用操作性强的特点,可为广大菠萝蜜种植者、农业科技人员和院校师生查阅使用,对目前发展菠萝蜜商品生产有促进意义。
2007年3月,福建省漳平市制定了《漳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控制木材消耗推广菌草栽培食用菌技术实施方案的通知》,全面推广菌草栽培香菇、木耳技术。这预示着菌草栽培香菇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时期。
本书着重介绍了番茄营养品质与风味品质形成、番茄核心种质与性状相关性分析、大果番茄品种营养与风味品质、红色樱桃番茄品种营养与风味品质、黄色樱桃番茄品种营养与风味品质、彩色樱桃番茄品种营养与风味品质、绿色樱桃番茄品种营养与风味品质、番茄菜谱、番茄汤谱和番茄饮品,以期为番茄种质资源创新、优良品种选育和特色产品研发提供参考。
部分,从世界、全国、新疆、南疆四个层面依次介绍红枣产业发展现状,了解红枣产区、产量及销售情况,厘清南疆红枣的基础地位;第二部分,以红枣主产区一师阿拉尔市为重点研究对象分析红枣全产业链(产前、产中、产后)的投入产出,从不同规模、不同树龄以及品种差异角度全面分析红枣投入产出的动态变化,并详细考虑红枣采收、加工、分级、贮藏等流通环节的投入及损耗情况;第三部分,以农户主要介入的生产环节为关注点,分析规模差异、资源禀赋、体制环境因素对红枣种植户生产的影响,分析兵团和地方红枣种植户生产投入产出差异,测算兵团和地方种植户生产技术效率,揭示种植户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阻碍种植户生产效率提升的宏观和微观环境;第四部分,以影响红枣生产的关键技术为焦点,从种植户视角分析技术需求现状和技术推广部
为推动紫苏产品研发和产业发展,使其在发展区域经济、提高人们健康水平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同时也为广大民众提供了紫苏属作物的系统知识,为研发者和生产者提供技术和新的思路,胥国斌、简毓峰、周天林编著了《紫苏:资源栽培及加工》专著。书中广泛吸纳了外文献资料、加工开发技术,也融入了紫苏项目及作者的许多研究成果。《紫苏:资源栽培及加工》内容包括:紫苏属植物的栽培起源、分布与分类、营养与功能、形态特征、生长发育、生理生化、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加工技术和开发利用等。在书中力求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以作为从事紫苏科学研究、产品研发、技术推广、生产组织和教学人员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