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画,从彩陶上寓意深刻的人物到战国、汉代帛画人物,以及汉画像石上兼有绘画和雕刻两种特点的人物,大都是一些不知名的画工所为。士代夫画家在魏晋南北朝开始出现如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或署名或著录,明确了绘画的作者。
级是接触认识吉他以及简单的弹奏。第二级加入了节奏的变化以及和弦的入门。第三级开始弹唱。第四级开始加入变化。第五级至第八级难度开始逐步增大并加入不同元素。第九级曲目开始减少,由多弹变为精弹。第十级以经典曲目《野蜂飞舞》收尾,侧重基本功的扎实。本书不但是一本考级用书,更是一本非常好的教程。
兰溪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指导理论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宣传方面的工作,配合兰溪市委组织部做好党员教育工作,负责编写党员教育教材。指导和协调、组织兰溪市对外宣传工作;组织协调对外新闻发布工作。为配合兰溪市政府纪念李渔逝世338周年,中共兰溪市委宣传部编纂了研讨会论文集。《 与中国画》收录了陈振濂、陈向迅、徐冰、戴士和等专家学者的论文,着手讨论《芥子园画谱》与写意精神、《芥子园画谱》与中国文化、《芥子园画谱》与当代中国画发展、《芥子园画谱》出版述略、《芥子园画谱》的得与失、油画为何从《芥子园画谱》得到启发等十个专题。
欣赏和学习中国画,离不开对画史上经典名作的了解。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种种原因,古代流传至今的绘画名作非但数量十分稀少,而且散佚于世界各地。《国宝在线:一片江南》按绘画题材、风格技法等要素重新进行分类,将中国画史上的名作聚于一堂,精心印制,并尽量放大至原寸,为学画者提供了下真迹一等的范本。此外,我们还对书中收入的每一幅名画进行了详尽的介绍与分析,叙述这些流传千年的国宝背后的故事,并插入与之相关的其他名画的照片与材料,为广大喜爱中国艺术的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欣赏素材和参考资料。
本书由摄影家杨晓光等人组织书画艺术家根据他一次飞往新疆乌鲁木齐的航班上高空航拍的摄影作品进行国画创作,并将国画和对应的摄影作品集结出版。参与创作的画家,花俊生动活泼的艺术语言、佟飚依稀隐约的自然意境、张友宪诗意化的个性表达、张谷旻笔墨方言的特殊语境、徐龙森的水墨与静默、邢庆仁的简约与自在、罗一平合乎时代的审美意趣、李东伟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感觉、旷小津玄秘空灵的心性、黄骏忘我无形的追寻、马锋辉云性松骨的执着、沈岳自我突破的勇敢跨界……他们注定要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现代构建的忠实有效的践行者。
中国山水画有着悠远的历史,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作者热爱“无山不美、无水不秀”的中华大地,少年时代就开始在宣纸上学画江南山水,以后有幸在西子湖畔的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工作。昌明的时代更使我们这一代有开展学术研究的良好条件。作博士研究生,让我重新梳理过去所学的知识,看了许多古代画论和作品,心静了,怀虚了,气顺了,知识也丰富了,对传统的认识自然得到了升华。
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中国画研究丛书:书画同源(黄宾虹)》主要是针对黄宾虹的作品,对其书画艺术中的书画同源的命题的研究。
《中国汉画图像经典赏析》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众生绣像汉画像人物图像精品艺术赏析;神灵叶瑞汉画像神话图像精品艺术赏析;动物世界汉画像动物图像精品艺术赏析等。《中国汉画图像经典赏析》的追求是使读者能够领略雄浑博大的汉画像艺术的神韵。
本图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高清展示了历代名家经典花鸟画册页作品,为读者提供了可临可赏的实用图书。
中国绘画讲究师承和传统的延续,千余年来一直是这样。与传统的对话、与先师的学习往往成了中国画家的必修课。跳跃式的师承和传统延续也叠加了中国绘画的精度和厚度。这里谈到的丁世弼,是一位借古开今的传统型画家。 在丁世弼的水墨仕女人物画中,较多的表现江南小景,以历史人物作为主体,配有小船、杨柳、桃花、修竹、芭蕉、溪流、篱笆、庭院等。墨彩酣畅淋漓,用色大胆,随意点染;画风质朴醇厚,构图严谨饱满,有浓厚的江南婉约情韵。他将深厚的传统笔墨与时代气息紧密结合,使画面既有生活的气息,亦有时代的声音,更有远古的回响。诚然,丁世弼的中国人物画还处在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并非件件作品都值得称道,然而,这位年近古稀、饱经风霜的老者,对艺术极其执著,为免去俗事的干扰和赢得更多的时间从事中国画创作,而独居一室
中国绘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意大利为母邦的西洋画形成两山对峙、两水分流之态,各领分流之态,各领风骚于东西画系。西洋画离不开科学的色彩与物质的辅助,藉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逐渐成为绘画的法则。中国画却倾注老庄哲学,寻求潇洒逸趣,“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重气韵生动,讲诗情画意,用眼、用手、更用心。胡马、越鸟,一依北风,一巢南枝,人心物态,人情物理,迥然不同。
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中国画研究丛书:书画同源(黄宾虹)》主要是针对黄宾虹的作品,对其书画艺术中的书画同源的命题的研究。
书画同源是历来中国传统书画理论中广受评述的一个观点,主要谈论了书法与绘画的同根性,不仅如此,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都有着相同的规律性,曾经成为文人画兴起的重要论据。任军伟编著的《书画同源(徐渭)》是“中国画研究丛书”之一。《中国画研究丛书:书画同源(徐渭)》关注的,正是徐渭悲剧人生下书画同源的艺术及其成就。
《学缘文丛·中国画学研究:形神与笔墨》共收录了33篇对中国画学的形神与笔墨作为研究主题的论文,其主要内容有浙派人物画,意笔线描人物画简论,度物取真形传神,略谈中国画笔墨理念,程式规范与造型结构,形象感知与形象塑造,论现代中国画的多元发展,山水画中笔墨的线、形意义及其当下性,画学通故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陈东山擅长工笔花鸟,功力深厚,画风独特,观其作如临其境。作品中鹅鸭、雀鸽、蜂蝶、竹菊、荷莆、草石等,皆在其笔下生趣,相得益彰。“工笔画” 是相对于“写意画”而言,其重在“工”,“工”即“细致、精巧”之意,所以,一直以来,工笔画就是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完成创作。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