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图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高清展示了历代名家经典花鸟画册页作品,为读者提供了可临可赏的实用图书。
元勋兄呕心血凝结而成的《中国水墨画源流·审美·表现》一书即将杀青付梓,承蒙他看得起,要我为他的大作写篇序言。 说起来,我与中国传统艺术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因缘的。我在大学念的就是古典文献学,也因此接触到一些中国古代的画论、书论。像宋人郭熙、郭思父子的《林泉高致》、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石涛的《苦瓜和尚画语录》,还有近人黄宾虹先生的《古画微》、潘天寿先生的《中国绘画史》……等等,我不但通读过,而且至今依然耳熟能详。这些画论不仅是有真知灼见、有亲身体味的经验之谈,而且是文情并茂、才思俱足的美文、妙文。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从对古典文献的考据转向中国传统艺术、特别是文人画的探究学习,一方面固然是自身的性情所致——我可能是个有一点文人情结的人;但另一方面,阅读中国古代书画及书画论著的经验
山水画的发展在中国绘画上有很大的突破,在当代随着多种绘画之间的交流使山水画的绘画技法融入了新的方式,余展业编绘的《中国画技法:彩墨山水技法》就新彩墨山水的特殊画法进行了讲解与绘制的方法,适合当代的绘画潮流。
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中国画研究丛书:书画同源(黄宾虹)》主要是针对黄宾虹的作品,对其书画艺术中的书画同源的命题的研究。
王道中先生从牡丹的历史、人文背景、结构、生长规律,写生牡丹的方法、形象刻画、构图、勾线技法、设色等方面,对怎样画好工笔重彩牡丹进行了全方位的总结。在启迪性很强的文字介绍中,还穿插有画工精湛的示范图例,便于读者理解、临摹和借鉴。其中,关于写生牡丹的方法、写生牡丹的三个阶段及三个境界的论述,是先生近年来对自己几十年画牡丹经验的总结,相信对每一个读都都会有很大帮助。 本书收有几十幅工笔重彩牡丹画。我们可以从事体味王先生所画的牡丹确实不凡,不仅花形美丽、如歌若舞,门瓣、覆瓣开合有情,而且牡丹的结构、品种、色彩都非常讲究。 王先生善写宋徽宗所创的“瘦金体”,并将“瘦金体”挺健秀丽的笔法融合到工笔花鸟技法之中。
《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获奖作者精品集》汇集了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50位获奖作者的200余幅精品力作,新秀云集,名家荟萃。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现出近年来新一代工笔画家的崭新面貌。
《后水墨·新语境:李广明自然呈现主义艺术》这套广明原创的“绘画视觉语言”,关键就在于与自然的直接对话与融合的关系,而远离了那种人手对于颜料水墨及其在画布上的控制,这只有东方水墨的“水之晕”与“墨之染”才能出此效果,因为固态的油彩一经落上画布,就已经凝滞了,那种微妙与奇妙的水墨变化只能独属于东方。中国道家的“道法自然”的规律,“道之为道”的法则,都在广明“冰墨”创作当中得以自然地运用。这裹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naturalness),广明的创作遵循的是一种顺应“自然性”规律的艺术之法,这种“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在艺术家看来,水属阴,墨属阳,在“由冰化墨”的过程中,居然形成了一种相互谦让与主动融会之势,这恰恰又是“阴阳相合”的东方智慧。与此同时,面对这种“冰墨”抽象的感悟,也就是
水墨画的所谓“特殊技法”虽然有别于传统技法。可是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的书画工具、材料和载体。李兴编著的《水墨画特殊技法》以丰富的理论与范画向凑者介绍了中国画的特殊技法。全书形而下的经验阐释与形而上的理论思辨相结合,又注重深层规律的揭示。全书分为六章:水墨画基础、水墨画笔墨技法、纸的肌理技法、特殊材料的使用、特殊工具的使用、自然风光的表现等。本书解说详尽,步骤分明,内容浅显易懂,可供美术爱好者参考使用。
该书是由中国画研究院和我社共同编辑出版的一本绘画艺术作品。其内容包括水墨论坛、水墨记忆、水墨视点、水墨人物、水墨新作等。全书共有20余篇文章,近200幅作品。本书图文并貌、内容新颖、艺术性强,是广大美术爱好者的可读之物。
该书是由中国画研究院和我社共同编辑出版的一本绘画艺术作品。其内容包括水墨论坛、水墨记忆、水墨视点、水墨人物、水墨新作等。全书共有20余篇文章,近200幅作品。本书图文并貌、内容新颖、艺术性强,是广大美术爱好者的可读之物。
水墨画的所谓“特殊技法”虽然有别于传统技法。可是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传统的书画工具、材料和载体。李兴编著的《水墨画特殊技法》以丰富的理论与范画向凑者介绍了中国画的特殊技法。全书形而下的经验阐释与形而上的理论思辨相结合,又注重深层规律的揭示。全书分为六章:水墨画基础、水墨画笔墨技法、纸的肌理技法、特殊材料的使用、特殊工具的使用、自然风光的表现等。本书解说详尽,步骤分明,内容浅显易懂,可供美术爱好者参考使用。
郭传璋早年师从祁井西、李鹤筹学习山水画和花鸟画,并研习宋元明清诸家绘画及画论,传统功力深厚。在广泛吸收前人传统的基础上,不为古法所囿,经常深入名山大川,接受大自然特别是黄山的启迪。通过长期艺术实践,以造化为师,勇于创新,逐步探索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创作了大量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山水画作品,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曾鲸(1564~1647)画《严用晦像》手卷,画心长宽131.4cm×30cm,画像右上方款题“癸亥冬日写,曾鲸”,款下钤一白文小印“曾鲸之印”,可知此画作于明代天启癸亥年(1623)冬。画心上分别有沈颢、黄应蛟、归昌世诸人题辞;黄氏、归氏题辞均无年款,沈氏题辞作于清顺治“癸巳秋禊”(1653)。画心前的引首为沈永篆书“情促书癖”四字,款题“沈永书为用晦先生”;钤白文印“沈永之印”及朱文印“石如道人”,起首钤“黄鹄馆”朱文印;冷金笺纸长宽为96.5cm×30cm。画心之后为题跋长卷,分题于七纸。
无
《中国古今书画拍卖精品集成》是一部独特的书画丛书,它将藏于民间高阁的独秘藏品,借助于中国艺术品拍卖的介质,集辑成秩。作为已经出版的古今书画集的重要补充资料,《集成》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绘画内容,是学习、研究中国书画艺术必不可少的常备书籍。
《敦煌舞乐线描集》作者历经多年创作,将敦煌壁画中人注目的飞天和千姿百态的音乐舞蹈形象用线描的形式加以整理归纳,从北凉到元代一千年间,展现不同时期的乐舞形象。
昔邓实、黄富虹先生詹创办《神州圆光》丛书,利用当时先进的印刷技术传播传统给书画艺术并推介时赜名作乃至新人力作。黄富虹先生高瞻远瞩,睥睨书史,力推道咸金石家绘画,以挽清季画坛颓废之风。先生倡尊之“画史必需重评”,正是他独立学术思想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的“画史”至今依然沿袭旧说,人云亦云,如论及清初“四王”保守、“四僧”创新之见。以保守舆创新之说讨论绘画之发展,未免过于简单,也缺乏独到的见地。中国绘画之发展,渊源有自,干百年来以不变对应变化与发展。笔墨精神千古不易,落实至画家之个案又无不有所追求,不断调整,曲折流变而下,时有新的境界可以寻见。直至清末,尤“五四”新文化时代,画史一变昔日之大平静,而躁动不宁。对此现象,史家又往往一味概之,或中西合璧或保守或创新,尤其缺乏对个案与
何家英,198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理事、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家津帖,国家人事部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中国当代名家作品选粹:何家英》选入何先生工笔人物画作品五十余幅,供广大美术爱好者和学习者欣赏借鉴。
《林容生工笔重彩精品:画说三坊七巷》选取的是林容生的工笔重彩画精品,主题是三坊七巷。工笔画是长于抒情的,往往借助联想与想象构筑充满感情色彩的诗境。追求画外情、画外意。所以诗意性的内涵成为工笔画的内在意蕴。细腻幽雅的抒情特质,充满着诗意情趣,洋溢着对于自然生命和生活的深情。
任伯年,清末画家。初名润,字次远,号小楼,后改名颐,字伯年,别号山上行者、寿道士等。任伯年是我国近代杰出画家,在“四任”(任伯年、任阜长、任渭长、任预)之中,成就最为突出,是“海上画派”中的佼佼者。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设色诸法,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任伯年花鸟画精品集》收录作品均为任伯年花鸟画中的精品之作,作品涉及各个年代,有的作品我们确实是难得一见。
《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获奖作者精品集》汇集了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50位获奖作者的200余幅精品力作,新秀云集,名家荟萃。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展现出近年来新一代工笔画家的崭新面貌。
作者是在用自己的语言,纪录她熟悉的师长、朋友的音容笑貌。她把描绘身边的人,当成一种义务,在创作中,回味多年的风雨,重温美好的回忆。 本集收集的肖像画作品,是作者近三四年来艺术探索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