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儒,字心畲,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生于光绪二十三年,清道光宣宗皇帝曾孙,恭忠亲王奕诉的孙子,贝勒载滢的次子,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十八日在台湾逝世。 溥心畲先生少年时就读于清室为贵胄开办的法政学堂,毕业后的赴青岛入礼贤书院学习德文、先后两次赴德留学,并获得柏林大学的天文学和生物学博士学位。然而,使溥先生饮誉海内外的却非这些,而是他在书法、绘画、诗词等方面的深厚造诣。他把诗书画融于一纸,珠联壁合。步中国画坛数十载,在四十年代被人誉为南张北溥之美称。
本书在现代学术的框架中,系统梳理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的历史脉络,通过对重要山水画理论著述及作者的深入考察,结合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把握中国山水画理论关键性历史节点及理论内核,以开阔的文化视野,呈现中国山水画理论历程。 全书共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导论和四章山水画理论,作者按照朝代顺序将中国古代的山水画理论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六朝至唐代、五代宋元、明代、清代。如在“六朝至唐代山水画理论”中,作者阐述了顾恺之《画云台山记》、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谢赫《古画品录》、梁元帝《山水松石格》、王维《山水论》等名家山水画理论,每一章节都将该阶段 具代表性的山水画理论深入剖析,阐述其发展脉络与理论根源,运用独到的艺术史眼光展现各个朝代的山水画观念,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四王”画与娄东画派 明清之际,太仓画家辈出,逐步形成了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画,以王原祁为首的“娄东画派”,在画坛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娄东画派几乎统治了整个清代画坛,成为清代的正统画派。而“四王”画至今依然为海内外不少艺术家推崇,学习者、研究者大有人在。 “四王”,是人们对清初王时敏、王鉴、王[恽]、王原祁四位山水画家的合称。其中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为太仓人,王恽[恽]为常熟人,他们之间着师友亲属关系。在绘画风格与艺术思想上,他们均受董其昌的影响,临摹过大量宋元明古人之画。王时敏的画被誉为“苍秀高华,夺帜古人”;王鉴的画被评为“沈雄古逸,皴染兼长”,王[恽]画被赞为“人力寖深,法度周密”;王原祁的画被褒为“笔法苍劲,气味高淡”,“笔端有金刚杵之语不虚也。” 在“四王“中,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