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小品(2黄格胜山水画作品集)》所研究的人物黄格胜,是中国当代的山水画大家,其出版过多部绘画作品集,成果得到艺术界的一致认可,影响甚广。本书是既《格胜小品·2》之后的再版画册。此书的出版,具有的学术价值和资料价值,是一部水平极高的文化精品。
水墨写生只是学生画人物画其中的一个环节,需要有的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夫,方可进行。 你可以多画速写、慢写、默写,画速写可以练习自己的感受,敏锐快记录生活的一瞬间;慢写可以把一些动作小的、静止的形象有理智地加以分析、琢磨、推敲。默写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及构图能力,为了配合巩固这种训练,可经常翻阅研究:荷尔拜因、安格尔、康波夫、门采尔、徐悲鸿、蒋兆和、黄胄、卢沉(早期)、周思聪(早期)等人的素描习作。通过大量的练习,造型能力有所提高。 既是水墨人物画,会涉及笔墨等传统技法。这些技法主要通过临摹技法而获得。比如:临书法,可以体会一波三折、转、折、提、按等笔法,及锥画沙、屋漏痕的金石味道。对将来勾线运笔大有好处。
本书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全书共分5个章节,主要对八大山人山水画作了探讨和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八大山人山水画的源起及历程、八大山人山水画的风格及其成因、八大山人山水画笔墨形式与造境、八大山人山水画和花鸟画及书法的关系等。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本书内容为丘挺的山水画写生集,书中有作者近期山水画写生作品约80幅,主要是关于山水画水墨的探索。其山水画不仅以传统文人笔墨观品评的“雅”、“优美”、“平淡天真”作为审美追求,而且致力于笔墨在现代建筑空间展示与延伸的有效性的表现力的探索,其追本求源,直接叩问中国山水起源的审美直觉,追求纯化的山川图式的新秩序,以一种更为宽阔的传统精神来支撑他的绘画灵感。在其画中笔墨意象虚实惝恍,元气淋漓,游目无穷,颇能勾起视觉眷顾。
石涛是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作画构图新奇。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石涛小品山水画》选石涛小品山水精品,印为大开本,散页装,经济型画册,供国画爱好者和学习者临摹借鉴之用。
作品以纵向直幅的形式描绘了冬日山谷的景色。整体构图气势雄伟,用笔苍劲娴熟,皴法居多,渲染较少。 画面可分为上、中、下三段,近景中乃是两个行路的旅人,挑担者在前,骑驴者在后。他们既是画面生动的人物点缀,又像是游画的起点标识。不远便有一座小木桥,架在由山上泉水汇集而成的溪流之上。走过桥去,屋舍俨然,人群闲逸往来。村子里有人凭栏望水,有人坐而啖饮。这村落一面临水,三面环山,山石雄伟秀美,其上皆是林木,阴翳静谧,于这晦明不定的山石中,却有一条亮色呈“S”形曲径通向山中。沿着山路便来到了画面的当中,也是视觉中心“萧寺”所在处。相对于山下的村落,这寺庙建筑要恢弘许多。寺后是两座只能仰视的高峰。萧寺周围,山冈之上的寒松,其枝杆多盘曲如蟹爪,松叶形如“攒针”,他画树干,节疤处不圈墨,仅以淡墨
《北派名家山水画云水法》收录了北派名家张葵的作品,介绍了山水画云水法,主要内容包括:北派名家画云技法;北派名家画水技法;北派名家云水时景法;云水写生示范;临摹作品欣赏。书中每一幅作品都注有详细的介绍。
“四王”画与娄东画派 明清之际,太仓画家辈出,逐步形成了以王时敏为首的“四王”画,以王原祁为首的“娄东画派”,在画坛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娄东画派几乎统治了整个清代画坛,成为清代的正统画派。而“四王”画至今依然为海内外不少艺术家推崇,学习者、研究者大有人在。 “四王”,是人们对清初王时敏、王鉴、王[恽]、王原祁四位山水画家的合称。其中王时敏、王鉴、王原祁为太仓人,王恽[恽]为常熟人,他们之间着师友亲属关系。在绘画风格与艺术思想上,他们均受董其昌的影响,临摹过大量宋元明古人之画。王时敏的画被誉为“苍秀高华,夺帜古人”;王鉴的画被评为“沈雄古逸,皴染兼长”,王[恽]画被赞为“人力寖深,法度周密”;王原祁的画被褒为“笔法苍劲,气味高淡”,“笔端有金刚杵之语不虚也。” 在“四王“中,王
本书收录了近千首中国历代山水画中的题画诗。为查阅的方便,作者按题材分门别类加以编排,分别是:四季(春、夏、秋、冬),四象(阴、晴、夜、雨),四景(烟、云、雾、霭),四水(江、湖、溪、瀑),五胜(杭州、越州、苏州、齐州、桂州),五绝(长江、黄河、桃源、潇湘、太湖),山岳(山、岳、丘壑),综合和画题十个章节。给学习山水画的读者提供了作画题跋的可靠资料,也为绘画者提供了山水画创作意境的思路。请读者在阅读时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