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辑录了章祖安有关书法的多篇代表性文章,涉及书法、古汉语、古文字等诸多领域。章祖安兼擅书法理论、教学与创作,对传统哲学和古典文学的深入学习也造就了他深刻的思辨能力和雅正的审美眼光。本书收录的文章充分展现了他在以犀利的思维和冷峻的目光思考着传统书法的内在真谛,实践着传统书法的表现方法在现代的运用,是其人格、学养、艺术品味、书写技巧的 体现,对后学延续书坛传统并推陈出新极富启发意义。
《近三百年的书学》是现当代书坛巨擘沙孟海先生的重要学术作品,主要从帖学、碑学、篆书、隶书、颜字五个方面,对明季崇祯元年(1628)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这三百年来的中国书法发展进行了梳理,做出了前瞻性、纲领性的阐述。
本书对草书、篆刻、隶书等各种书体的技法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总结了一系列的规律;同时将一些古代玄妙根深的书法理论用浅显的文字阐明。
《中国古代法书选:墓志铭集》包括:《元桢墓志》,《张玄墓志》,《美人董氏墓志》。《元桢墓志》简介:刻于魏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是属于北魏中期的典型碑刻。=26年夏出土于洛阳城北高沟村东南,后经于右任先生收藏并移存西安碑林至今。其笔画茂实刚劲,结体紧峻,意态恣肆,气势雄奇。《张玄墓志》简介:《张玄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太守张玄墓志》,又称穴张黑女墓志移。北魏著名刻石之一,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7年)十月。出土地不详。原石已侠。何绍基在题跋中由衷赞曰:化篆分人楷,遂尔无种不妙,无妙不臻,然遒厚精古,未有可比肩《黑女》者。目前原拓本今藏上海博物馆。穴张玄墓志移即为孤本,其余拓本只能是重刻本,均未体现原拓神采。今人眼福,可从精印印刷口叩中得睹拓本全貌。《美人董氏墓志》简介:全称穴美人董氏
吴昌硕(1844-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等。系晚清民国时期 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冷印社首任社长。其人多才多艺,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 人”、“文人画 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本书收吴昌硕的经典篆刻作品三百余方,全书的印章按照正反对举编排,配以释文,以方便学者学习。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蒙学教材,因语言精炼,句式整齐,上口易读而深受后人推崇。其三三成句,留下了很多流传千古的名言警句。全文以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开篇,借用了孟子的 人性善 和孔子的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的主张,从而说明后天的教育对个人成长的重要影响。随后,从人伦纲常、忠孝仁义,到五谷六畜、四书六经;从国运兴衰、朝代更替,到励志劝学、鞭策警醒,凝炼了几千年的文化常识和理论思想。本字帖在内容编排上,注重内文的反复摹写,并附有对应的文意解读,既有利于学习者诵记原文,也有助于加深理解。希望您能在领略中国古典文学之美的同时,练出一手漂亮的硬笔楷书。
瘦金体作为一种特有的书体,深受书法爱好者的喜爱,相关书籍在市场上却不多,主要是因为瘦金对于书写要求很高,本书作者深入研习瘦金体三十余载, 的阐释了瘦金体笔法的精髓,并有所丰富和发展。内容简明易学,适合瘦金体入门读者研习。这套《怎样写瘦金体》(大字版)共分四册,分别介绍了瘦金体基本笔画65法、偏旁部首100法、结构54法、章法布局36例。从笔法、偏旁部首、结构、章法等四个方面, 介绍瘦金体的写法,属 ,从北宋徽宗开创瘦金体以来瘦金体结构规律的 次总结。 《怎样写瘦金体(结构篇大字版)/瘦金体技法系列丛书》是从结构方面来分析瘦金体的具体写法。
在博物院,藏有多种宋代 书家苏轼的珍迹。如《归去来兮辞》,纵三十二厘米,横一百八十厘米。《书杜工部槿木诗卷》,纵二十五点八厘米,横八十点三厘米。《渡海帖》,纵二十八点六厘米,横四十点二厘米。《获见帖》,纵二十七点七厘米,横三十八点四厘米。《江上帖》,纵三十点五厘米,横二十四厘米。《次辩才韵诗帖》,纵二十九点八厘米,横四十六点五厘米。《东武帖》,纵二十八点七厘米,横六十六点一厘米。《一夜帖》,纵二十七点六厘米,横四十五点二厘米。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有苏轼书《李白仙诗卷》,纵三十四点四厘米,横一百零六厘米。编者谨选取上述苏轼墨宝,放大印出,供广大读者欣赏、临习。
宋姜夔《续书谱》解析与图文互证
《经典碑帖读解.峄山碑》由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王異编
本次整理出版的《文待诏题跋》,其主体部分以《学海类编》本为底本标点整理;又民国间神州国光社印行《文徵明画史汇稿》中有溢出《文待诏题跋》者多处,现整理为本书题跋补辑部分;历代书画著录文献中,也有不少未见于以上两书的文徵明书画题跋,现编为题跋新补部分。本书集合了文徵明对诸多书画作品的百余则题跋,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他关于书画的理念和追求。文徵明崇尚古雅,尊崇传统和法度,也重视推陈出新,同时非常强调书画家本身的人格在作品中的体现。
《白蕉给你讲书法》收录了近代帖学大家、学王杰出代表白蕉为书法初学者所编写的书论精华,涵盖选帖、执笔、工具、运笔等方面,全面系统地讲解了书法学习的理论、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对书法入门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说文部目》由汉代《说文解字》而来,剔除解字,只留部首,共540字。《说文解字》是汉代的识字书,自成书以来,就受到历代学人所重,是学习和研究篆书(小篆)最基本的工具书。汉字大多由各种偏旁部首组成,掌握偏旁部首,即可排列组字,并可旁其“六书”规律。正如殷韵初先生在《说文解字》前言中所说:“三代典籍皆用篆籀古文缮写,但诸侯异政,字体亦无统一规格。秦汉以降,分隶行草纷然杂出,反视篆籀古文为奇怪之迹。许慎乃博综篆籀古文之体,发明六书之指,因形见义,分别部居,作说文解字,使读者可以因此上溯造字之原,下辨分隶行草递变之迹,实为中国文字学上第部有系统之创作。” 王福庵所书《说文部目》是标准的小篆字体,他继承了斯篆的玉筋风格,在邓石如、吴让之等人笔法的营养下,写出自己特点。即对玉筋篆匀圆光洁的线条进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书法家,以“狂草”名世,史称“草圣”。自幼出家为僧,经禅之暇,爱好书法。怀素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他的书法虽率意颠逸,干变万化,而法度仍备,其传世书法作品有《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等。 《论书帖》,暗花笺纸本,纵二八·五厘米,横四〇·五厘米,九行,共八十五字,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青云轩书画馆主编的《怀素论书帖》笔下明显洋溢出东晋书家恬淡平和的风神气息。此帖运笔悠然自得,意气平和,应规入矩,精谨而纯熟。其每作一字,起落分明,虽无纵横捭阖之势,但由于擅长驾驭中锋,故能做到笔势圆融婉转,飞动轻灵,骨气深稳,血肉丰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