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册《王铎书法墨迹》乃王铎45岁后所作,古律诗稿116首,手札尺牍6通,行书为主,兼真、草,笔力雄健,结字茂密,气势跌宕超逸,率意天真,节奏变化显著,既得险峻之致,又能复归平正,比其他的作品更加淋漓尽致,发挥个性。 此件墨迹内容之博,字数之多,较现存的王铎传世作品而言,堪称王铎一生之煌煌巨著。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十樵,又号嵩樵、痴樵 ,又号痴仙道人,孟津(今河南孟津)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累擢部尚书。福王南京称制等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大学士,擢礼部尚书。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并、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尤擅书法,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
启功先生早年曾拜吴镜汀为师,临习大量古人画作,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构图严谨,手法生动,色彩鲜明,韵味悠长,尤其擅长山水竹石,极富传统文人画的意趣。启功先生的画作远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便得到社会的认可,他的画法大量汲取了宋元书画大师的风格,同时又渗透了古代皇室的宫廷画法,对中国文人画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很大作用。竹石图是启功先生擅长绘画的题材,本书着重介绍启功先生画竹的技巧和画法,用大量篇幅展示中国画竹的技巧、规矩和方法,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书画知识有很大裨益。
中华历代书法书法传世经典精选中国历代书法名家名篇,根据传统书法艺术的特点,按书体形式分为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九册,以及经典篇章《千字文》《金刚经》《心经》等七册,收录书法作品数量可观,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书迹清晰,并配以简体释文,便于书法爱好者欣赏和临摹学习。
《规范汉字基础教程》一书分上、下两册,钢笔楷书和钢笔行书,主要介绍书写姿势和书写工具。里面有基本笔画和偏旁部首、书写知识的详细阐述,还有描摹字贴,适合中小学生和书法爱好者使用。
甲骨文不仅出现了不同的书写风格,诸如雄浑,精丽,奇姿,端庄等,也具有了用笔,结构和章法三个方面的书法要素,说明这时已经把书契的技术提高到了的艺术水准。 甲骨文用笔特点:笔法已有粗细,较重,疾徐的变化,下笔轻而疾,行笔粗而重,收笔快而捷,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笔画转折处方圆皆有,方者劲峭,圆者柔暢,用刀变化,单双互参。 甲骨文结构特点:字的结构随体异形,任其自然,稳中有险,疏中有密,蹙中有展,变化多姿。 甲骨文章法特点:有行无列,行序排列变换不定,由于兆辞纹路的影响,直中有斜,纵处显敛,虚实相同,天真烂漫,有自然天成之美。
中华历代书法书法传世经典精选中国历代书法名家名篇,根据传统书法艺术的特点,按书体形式分为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等九册,以及经典篇章《千字文》《金刚经》《心经》等七册,收录书法作品数量可观,较全面地展现了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书迹清晰,并配以简体释文,便于书法爱好者欣赏和临摹学习。
《郑文公碑》有上下两碑,上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郑文公之碑》;下碑全称《魏故中书令秘书监使持节督兖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兖州刺史南阳文公郑君之碑》。《郑義下碑》则是北朝署名甚少几位书家的佼佼者之一。 《孔子庙堂碑》以圆笔为主,行笔雅静委婉,外柔内刚,端严静穆,横平竖直,平淡中见精神,温雅中含遗气,戈钩与捺纵逸奔放,尤其是戈钩,在唐为出名,人称 虞戈 。结体舒淡,宽卓疏朗不险欹,萧散丽落,文质彬彬,中和天然。字里行间,井然有序,志气平和,风神凝远。
《张猛龙碑》楷书,北魏刻石。全称《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无撰书人。《张猛龙》如周公制礼,事事皆美善。 为正体变态之崇 , 结构精绝,变化无端 。杨守敬评其书: 整炼方折,而碑阴则流宕奇特。《平碑记》云: 书法潇洒古谈,奇正相生,六代所以高出唐人者以此。 《九成宫醴泉铭》是贞观三年(632年)四月刻成的。魏征撰文,欧阳询执笔。用笔强劲,结体整然。既有晋人的风格,也有汉魏之风。结合了多方的长处,写出了独创的字,是达到了楷书的作品,是自古以来学习楷书的范本。
吴昌硕的楷书始学唐、颜真卿,后效法钟繇,后参入黄庭坚笔意,风格别致。行草初学李邕后涉及欧阳询和米芾,又参入元明诸家趣味,又以写《石鼓文》为世所称。刚健雄劲,自成一家,晚年以篆隶笔法作狂草,天真烂漫,古朴磅礴。
《雁塔圣教序》亦称《慈恩寺圣教序》,是唐代褚遂良的楷书代表作。 用笔上细如游丝,清劲峻拔,方圆兼备,保留了隶书横向翩迁的作风,行法楷书,流利飞动。粗细有度,婀娜多姿,和谐自然,有美人婵娟,铅华绰约,温婉玉润,美丽多方之称。 《颜勤礼碑》为颜真卿晚年变革创新的佳作精品。它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父颜勤礼撰文并书写的神道碑。颜真卿生平喜欢写碑,且碑碑不同,各成特色,《勤礼碑》写于71岁的晚年,笔法纯熟,势韵骨力充沛,是其清雄宽博一路中有代表性的杰作。
《礼器碑》自宋至今历代评著甚多,被列为汉十大名碑之首,也是汉碑中为瘦硬刚正者。此碑既是汉碑中不绝致,也是难学的,自明清以来,能得其神韵者,唯吴昌硕老师杨见山一人而已,另外,此碑书风与褚遂良晚年书相通。所以此碑也就成了学习和研究褚遂良体之范本。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艺术特点上,《曹全碑》以圆笔为主,方圆兼备,用篆意中锋行笔,八分舒展无往不收。秀逸中出之以遒劲,柔美中含雄浑。起伏有度,提按有节。放中有收,圆润而精气内含。
大学书法教材 初步建立了书法教育的理论体系,体现了建立书法学术理论体系的胆识,探索设计了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涵盖了了书法史学、美学、批评、鉴赏、教育等方面,为当代高等书法教育提供一些参照的便利,特别应提及的是它受到了全国书法教育界专家学者和近年崭露头角的中青年书法家、理论家、教育家齐心协力的支持,在当代的书坛具备了相当的代表性。因此,它是当代书坛集体合作的成果。《大学书法隶书临摹教程》是此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分为上下两编,共七个章节:第一章为隶书书体论,介绍隶书的名称、含义、来源等;第二章为隶书书体史,介绍隶书由形成到兴盛到衰退再到复兴的过程;第三章为隶书技法解说,分节叙述古隶、简牍隶书、汉碑等不同形态;第四章为准确的临摹,是如何临摹的教学解说;第五章为分析的临摹,进一步阐述
《书法三步》的章,始于书法概念界定之困难,在厘清了各种定义所存在的漏洞之后,作者放弃了重新界定的努力,而将全书的讨论引向对书法一般的描述,也是就“什么是书法”,和对书法历史形态的演进—由实用书法、艺用书法到美术书法—及其与特定阶段的社会、文化间关系的描述。这两个问题,构成了全书第二至四和第五至七章。而在后的第八章,作者在对近30年书法研究成果进行反思的同时,指出书法史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准确把握书法史演进的逻辑,并为创作提供支撑。而就作者所描绘的书法逻辑发展史而言,美术书法将成为今后主要的创作形态,因此今天的理论研究的目标便不言自明。
本书以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字发展为脉络,从艺术设计的角度,阐述了云南少数民族文字在不同时期的视觉形态与特点,并以此研究总结了汉字的造字方法及设计方法。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绪论、文字之美、字在云南、彝族文化与文字形态、纳西族文化与文字形态、藏族文化与文字形态、傣族文化与文字形态、基于云南民族文字造型的汉字字体设计研究。 本书图文并茂,将字体设计与云南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相结合,内容丰富有趣,对于研究少数民族文字的发展和文字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意义。本书适合艺术设计专业的师生以及对少数名族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颜真卿楷书速成九十九天》主要编写了颜真卿书法的分步步骤。可以让你更轻松的学习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