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三年五月,在天津武清兵高村出土一通汉碑。此碑便是著名的《鲜于璜碑》,又称《汉故雁门太守鲜于君碑》。其碑呈圭形,高二百四十二厘米,宽八十三厘米。碑阳、碑阴两面刻字,碑阳十六行、行三十五字,碑阴十五行,行二十五字。通碑字迹清晰,是建国立以来发现的较完整汉碑,现藏于天津博物馆。有方家评说: 此碑字体结构谨严、浑朴苍劲,含蓄沉着。 可以说,它的出土,又为当今书坛提供了一件新的难得的汉隶范本。近年来,此碑虽曾出版过几种版本,但未见其放大印本。为此,编者谨将此碑放大推出,供广大读者欣赏、临习。
孙宝文编*的《张猛龙碑(选字本)》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名碑帖 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张猛龙碑》,北魏正光三年刻立,现在山东曲阜孔庙。碑额为楷书大字 魏鲁郡太守张府君清颂之碑 。碑阳楷书二十四行,满行四十六字,碑阴刻立碑官吏名计十二行。此碑结体严谨,笔画斩钉截铁,字法险峻。本书节选《张猛龙碑》,选取曾经孙退谷、伊秉绶等人收藏过的拓本为底本,并从朱翼安藏本、王瓘藏本、崇烈称为 天下**精本 、狄平子批注本等四种拓本中,逐一选字,择优补入,为区别于其他版本,编者谨将本书称之为 选字本 。
颜真卿楷书《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唐天宝十三年(754)十二月立。此碑造型高大宽硕,四面刻。碑阳为晋人夏侯湛撰文,颜真卿书。碑阴为颜真卿撰文并书。颜真卿书写此碑,时年四十五岁,正值盛年,其大楷字径约十厘米,字迹峻峭劲拔,气势磅礴。诚如苏轼所言:颜鲁公平生写碑,唯东方朔画赞为清雄,字间栉比而不失清远。 本书选浙江省博物馆藏的八册宋刻宋拓本《忠义堂帖》中《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
《颜真卿书法字帖大全》是一本颜体书帖合集。主要收集了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重要的行、楷书名帖,为大家集中展示了颜体书法的大面貌,便于喜欢颜体的书家对颜体书法的临摹与研究。读者可以从时间发展,看到颜真卿书体的学与变,直观感受颜真卿书法的形成、发展以及艺术魅力。本书将颜真卿的字帖分为楷书与行书两个大部分,分别理出了颜真卿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碑帖,并对每一个碑帖都进行了简单扼要的介绍,让读者能够明了其创作背景与基本特点,方便大家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本书非常适合学习与研究颜真卿书法的广大读者作为学习研究资料使用。
孙过庭工文辞,擅草书,师法二王,宋代米芾以为“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书谱》,孙过庭撰并书于垂拱三年(687),历来被誉为“词翰双绝”:既是唐代著名的书法理论著作,也是后人学习草书之*范本。本书所刊纸本墨迹,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河南省洛陽龍門石窟,有多達三千六百餘件造像題記。這些造像題記,是我國北魏時期的書法藝術瑰寶,也是中國書法藝術長河中的璀璨明珠。清人黃易早在龍門拓碑四品,世稱"龍門四品",即"始平公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魏靈藏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等四種名品。 "始平公造像記",北魏太和二十二年刻,高八十九厘米,橫三十九厘米,十行,行二十字。其書法雄重遒密,端莊流逸,具龍震虎威之勢,康有為評論是"方筆之極軌"。"孫秋生造像記",北魏景明三年刻,高一百三十厘米,橫四十九厘米,孟廣達文,蕭顯慶書,字體方勁峻險。"魏靈藏造像記",高九十點五厘米,橫三十八厘米,十行,行二十三字。"
本书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之一,收录朱耷三件墨迹,供读者鉴赏、临习。 朱耷(1626 约1705),别署八大山人,江西南昌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他工书法,行楷学王献之,书风纯朴圆润,自成一格,颇受众多习书者青睐。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卷朱耷绘《松柏同春图》,纵四十一厘米,横一千三百余厘米,卷后有其行书《临沈周诗》。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他书写的六屏《临河序》,每屏纵七十四点八厘米,横三十六点九厘米。天津博物馆藏有其所绘《河上花图》长卷,纵四十七厘米,横一千二百九十二厘米,后附有其书写的《河上花歌》长文。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西狭颂》收《西狭颂》,全称《汉武都太守汉阳阿阳李翕西狭颂》,亦称《李翕颂》、《黄龙碑》。碑高约三百厘米,宽约五百厘米,有"惠安西表"四字篆额,正文二十行,行二十字。碑文记述了东汉武都太守李翕的生平,颂扬了他开通西狭道路,为民造福之德政。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黄庭坚书诸上座帖》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系列之一。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举进士。其长于诗词,开创了江西诗派。他曾游学苏轼门下,为 苏门四学士 之一。他仕途坎坷,多次遭遇贬谪。 在书法上,他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 宋四家 。其楷、行、草俱佳,尤善草书。自云: 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汲取众长,力创新奇,形成了前无古人的独特
本书是依据 说文部首 而编的简明金文字典,可供篆刻爱好者在初学金文时查阅、临习。既是字典,也是字帖。 《说文解字》是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是以小篆为研究对象的,由东汉许慎整理完成。许慎把汉字按字义分类归纳成540部,每部选一个字统领各目大义类,这一字即为 部首 。这540个部首是组成汉字的基本部件,是构成汉字的字根。自许慎创建以来,一直是研究、学习汉字的入门。本书以 说文部首 541字为内容在众多金文中选取该字为 本字 ,配以 今字 注音 释义 及 本字变体 从此部诸字 等元素,供欲学金文篆法者入门使用。
本书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集字圣教序》一直被习书者奉为临习行书的*佳范本。称其书法为百代楷模,备尽八法之妙,真墨池之龙象,《兰亭》之羽翼。*时期,上海有正书局曾出版过一本刘鹗收藏的宋拓《集字圣教序》,也就是刘铁云题跋本。这一藏本出版不久,拓本便流入日本国,为三井文库收藏。此本后来虽在日本出版,但未见印出题跋。本书将放大彩色印出此本。
《石门颂》,全称《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汉中太守王升撰文,颂扬原司隶校尉杨孟文复修栈道之事。隶书,二十二行,行三十、三十一字不等,汉建和二年(一四八)刻于陕西褒城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现藏汉中博物馆。 此碑历来为世人推崇,或言其 高浑 ,或言其 疏秀 ,或言 纵横劲拔 雄厚奔放 行笔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 ,总之很好地统一了雄浑肃穆与自然秀逸这两种对立的美感,甚为难得,是学习隶书的佳范本之一。
智永,山阴永欣寺僧,名法极,人称 永禅师 ,陈、隋间著名书家,东晋王羲之七世孙。他初从萧子云学书,后继承祖法,精勤书艺,相传曾书写 真草千字文 八百余本,分送浙东诸寺。其传世 真草千字文 有墨迹本与刻本两种,刻本虽然 颇极精工,无复遗恨 ,但与墨迹本相比,锋芒等特点上要含混许多。 智永《真草千字文》墨迹本,真书有王義之《乐毅论》《黄庭经》的意味,笔意精熟、气骨清健、圆劲古雅、柔中带刚,结构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严整中有活泼之态;草书则字字独立,丰美匀适,没有太大的收放、起伏,也没有明显的墨色变化,显得平静、安稳,结构也相对平正,疏密没有太大的夸张,用笔精熟、委婉,字的内部线条流动感强,用笔以曲、圆为主调,有章草笔意。此帖代表了隋代南书的温雅之风,继承并总结了 二王 真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怀素书自叙帖》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 此碑系东晋正书碑刻。高一百六十二厘米,宽六十三厘米,碑文十三行,满行三十字,碑下部有题名十三行,满行四字。此碑是著名的南碑之一,其书体在隶楷之间。康有为评此碑端朴若古佛之容,称其朴厚古茂。
本书收《石门颂》全文。《石门颂》全称《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亦称《杨孟文碑》,是东汉隶书摩崖石刻,后世对此颂书法评价极高。刻石位于陕西省褒城县东北褒斜谷石门崖壁上,原刻高近三米,宽二米有余,计二十二行,行三十或三十一字。东汉桓帝建和二年(148),汉中太守王升为颂扬司隶校尉杨孟文开凿石门通道之功而刻。此刻石结字洒脱自然,纵横劲拔,有隶中 草书 之称。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之一。宋大观年初,因"淳化阁帖"板已断裂等缘由,宋徽宗诏令出内府所藏墨迹,更定编次,命蔡京主其事,刻石置于太清楼。帖刻于大观三年,便有"大观帖"之称,也有"太清楼帖"之称。"大观帖"共十卷,其后刻转精,故为世所重。本书将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大观帖"第七卷放大印出,供读者鉴赏。
唐代玄奘取经归来,便开始翻译经文。唐太宗亲为作序,太子李治为其作记。后来,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唐太宗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将太宗序、太子记以及太宗答、太子笺答、玄奘所译《心经》等五种集出。唐高宗咸亨三年由诸葛神力勒石,朱静藏镌刻,将其共刻一石而立,史称《圣教序》。此碑将唐太宗、玄奘、王羲之这三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联系在了一起,故又名 三绝碑 。此碑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凿,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充分完好地展示了王羲之书法独特的超然之美,是艺术上的一次再创造。这件珍迹风格一致、结构匀称,犹如王羲之一气呵成、亲手所书,尤其是将王羲之的书法浑然天成地荟萃在一起,更显弥足珍贵。此碑也因此成为中国历代书法爱好者*重要的教科书之一,被誉为 千古
本书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之一,收录清代孙星衍藏明拓本《衡方碑》,并参校整拓,供读者鉴赏、临习。 《衡方碑》,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东汉建宁元年(168)刻立,原在山东汶上县,清雍正年间因水患陷落,后邑人重建,现存于泰安岱庙。碑高二百七十五厘米,碑宽一百零八厘米,碑阳二十三行,行三十六字,碑额隶书 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 十个大字。
中国传世碑帖,自成翰墨世界,气象万千。其经典者,引无数后学一窥秘奥。从来学书术众,各擅胜场。访碑临书,古已有之;摹拓习帖,世所从也。或有自历代前贤之书学论述寻道求法,另出机杼。然书论所涉,其有繁芜,要言导学,更需实践。而临池研墨,范本不可或缺;沐手提笔,尚需一碑一帖。 唯原碑原帖多蕴精华,名家临书佳作纷呈,择选时难取舍。若能既得探碑帖本源之秘境,亦可观名家临书之心法,或俾当世研习书艺者取事半功倍之门径。 一碑一帖 书系,盖承此任。其每册择一碑或一帖,以名家临书和原碑原帖对照,逐字比较,逐行寻理。习名家笔法,悟经典奥义。一碑一世界,一帖一气象。 《集字圣教序》为唐代长安弘福寺僧人怀仁从内府所藏王羲之行书遗墨中集字而成,后摹勒上石,现存西安碑林。此碑为历代书家所重,是学习行书的范本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宋拓淳化阁帖(第9卷)》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彩色放大本中国碑帖:大观帖(第10卷)》将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宋拓《大观帖》第十卷放大印出。此本缺失《庆等帖》、《新妇帖》、《鸭头丸帖》、《鹅群帖》等,编者采用神州国光社印本,将其补出,祥见《彩色放大本中国碑帖:大观帖(第10卷)》十六、十七、三十四、三十五页。此外,编者还用神州国光社印本,对书中第七页的 恕 、 州 、 耶 ,第三十六页的 严 、 耳 等五个字做适当修补,令其更臻完美。
孙宝文编*的《熹平石经选》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名碑帖 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据《后汉书》记载:熹平四年(一*)三月,诏诸儒正五经文字,刻石立于太学门外。蔡邕自书丹于碑,使工镌刻,为后学咸所取正。这便是*名的《熹平石经》。石经初立于洛阳,后因战乱,散失殆尽。唐代以后,残石陆续出土,为世所重。有方家评说此石经,严谨规范,雍容端正,点画平厚,骨气洞达,已是汉隶发展到相当成熟时的书作。本书选取《春秋经》、《尚书》、《易经》中的部分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