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有:古玺印研究、古代书画印鉴、篆刻编、待时轩印存、古玺印考略、增订汉印文字征、古玺文编、古玺汇编、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青铜器研究、青铜器纹饰铭文辑录等。
本书依照经典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经过反复斟酌,有选择性的收录了自东汉至清代的经典书法理论,共计三十六篇。体例上包括功用地位、本质特征、技法原理、创作规律、个性风格、审美追求、批评鉴赏以及学书方法等,重点是对这些书法理论进行释读,使高阶的书法爱好者便于阅读和理解,使书法专业本科学生便于自学。
中国古代印学理论尽管繁复杂芜,仍不失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结构复杂、彼此紧密关联的框架体系。沿着这一思路,本书从不同侧面,对七百余年的印学理论加以全面梳理,做多层次、多视角之考察析说,最终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印学理论体系。同时,本书自始至终关注印论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指出印论的兴起具有显著的“后起性”。由于印论的晚出,其发生的机缘不像更古老的书画艺术那样单纯,而具有明显的“依附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本书亦提出“惯性牵引效应”理论,对宏观把控印学理论、微观解析印学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理论贡献。
《中国篆刻聚珍第三辑》是“中国篆刻聚珍”系列丛书里的最后一辑,共包含六种,即《楷书印》《封泥》《图形印》《鸟虫印》《玉印》《瓷印》,主要收集以专题印为题材的印章,汇编成书。所选印章皆是该专题范围内的经典作品,读者据此可以了解该专题范围内印章的大致情况,同时也可以作为学习的范本来使用。整个《中国篆刻聚珍》丛书定位于篆刻学习临摹,创作借鉴、印史研究和教学参考,满足篆刻爱好者、创作者临摹鉴赏和教学研究之需,成为学习、了解、研究印史的合理范本。
《篆刻分类赏析系列》丛书,是一套为篆刻爱好者和篆刻专业读者精心准备的参考用书。丛书直面读者需要,将时下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经典篆刻作品按风格分类,精选8个类别,分别遴选100方典型印例加以赏析。 每一方印例都围绕两个方面赏析,既带领读者 看 印面背后的作者、用字、用典等更深层次的意味,又解析印例中的技法如刀法、字法等,引导读者 临 。 书籍前言部分,勾画出这一风格的篆刻的源流和特点;正文部分是以 左赏析、右印例 的形式呈现,印例若有封泥样或边款,一并呈现,边款提供精校释文;书后的 印材举要 部分附上代表性印例的印石、印面彩图,供读者更全面了解印章。 书中印例大多是贴近原大呈现,并标注尺寸,个别印例尺寸不详也均注明。有边款或封泥的印例,均提供原大参考,或因版面原因没有原大呈现的,均有标注。 《篆
《中国历代篆刻精选必临系列》共分十一册,按照时间及人物风格进行分类。清代以前的作品按照断代的方式划册,该类分为先秦、秦~西汉、东汉~南北朝、元明时期四册;清代以后按照篆刻名家的风格以及师承关系进行分类划册,该类分为《丁敬 蒋仁卷》、《陈鸿寿 赵之琛卷》、《邓石如 吴让之卷》等七册。本套丛书对印章作品进行严格甄选,主要从印章内容、刻制技法及工艺、印章对后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把关,挑选出适合篆刻初学者学习、临摹的作品,每册收录作品约300方印,全套丛书共计收录印章约3300余方。每方印章配简体释文,便于读者理解印面含义;同时在释文中标注出繁体字、异体字及通假字,以便读者对照印面文字进行临摹。本套丛书在编排上采用正印、反印对照的形式排版,便于读者对照反印临摹,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 由浩瀚文化
本书编录了七百多位书画家及收藏家,共八千多方的印鉴。书中将这些印鉴集中起来,从印鉴的形式、内容,可使我们了解到画家的很多情况。同时,印鉴作为一种信誉保证,为后人鉴别画作的真伪提供了可参考的资料。
《金石字典》是一部较为权威的金石篆刻工具图书,以许慎《说文解字》收录的九千三百余字为基本字,汇集自殷商至秦汉时期的甲骨文、钟鼎文、刻石以及秦砖、古陶、古玺、古币、古兵器之铭文,每字均注明出处或器物名称,所收例字之全,注释之细,在同类图书中实属少见。其检索、查阅之法,采众家之长,按《康熙字典》之部首次序分类,并引入现代检索方式,以笔画多寡编出检字总目。其书结构科学、分类精确,实为金石篆刻的《金石字典》於一九八二年台湾维新书局初版後,於一九九五年由中国书店再版。二十年後,汤成沅先生後人遵其遗愿三次出版。
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编著的《古玺三百品》精选古玺三百方,内容编排合理,配以释文,另外附录了历代名家关于古玺的精彩评论和检字表,对读者了解古玺的发展和特征,以及检索核查等,都能提供便利。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编。古玺是秦统一以前印章的概称,上可远溯三代,盛于战国。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这些古玺的部分文字有待考证研究。从文字形式上,可分阴文(白文)、阳文(朱文),朱文古玺大都配有边框。
艺文类聚金石书画馆编著的《秦印三百品》精选秦印三百方,内容编排合理,释文准确,另外附录有历代名家关于秦印的精彩评论和检字表,对读者了解秦印的发展和特征,以及检索核查等,都提供了便利。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
《篆刻入门》为民国时期孔云白所撰。 孔氏以自身篆刻创作实践为基础,并向近代篆刻大家方介堪先生请益,参考方先生授课讲义,最终编成《篆刻入门》一书。《篆刻入门/篆刻小丛书》在前人著述的基础上,以历史源流的梳理和具体专题的分析为维度,分别从识印、别篆、篆印、用刀、击边与具款、名家派别、印论、印质印钮与用具等方面,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篆刻学习的方法、技巧,以及篆刻的其他知识。论述简明扼要,插图详尽丰富,既足资有一定水平的篆刻研习者参考,又可为刚入门的篆刻爱好者了解篆刻艺术指明门径。 《篆刻入门》一书早于1936年由商务印书馆石印出版。 本次出版即以该石印本为底本,加以点校整理排印出版,并对原书中个别文字错讹作了纠正,对一些漫漶不清的印章图版予以替换,其余尽量保留了原貌。
陈师曾是著名学者、大学教授。其 篆刻 方面的主要成就是他人生后期,即 北平十年 铸就的,是与的学术成就相伴相随的。陈师曾篆刻研究主要解决了以下问题:一是陈师曾篆刻的主要历程;二是陈师曾书法成就及与篆刻实践的关系;三是陈师曾篆刻探索中的若干表现;四是陈师曾篆刻的审美取向解析;五是陈师曾篆刻 以道驭技 解疑以及陈师曾篆刻如何 不朽 。
二玄社书法讲座 丛书包括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篆刻六种,面向入门阶段和提高阶段的书法、篆刻学习者,从握笔法开始讲起,进而是基础心得、临摹研究、创作构思,*后对日本现代著名书法家的作品进行鉴赏,并简单介绍各种字体的历史,对中日历代书法名品进行解说。可以说,书中的理论和实操达到了高度融合,目的在于汇集过去书法家的智慧,传承和弘扬书法艺术。希望读者能对本丛书进行自由发挥,从中受益。
《官印 私印精选:秦-西汉》内容简介:秦印线条均匀协调,文用小篆,多为白文凿刻,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居多。由于秦朝享祚仅十五年,所以传世之秦印较少。汉承秦制,汉初官印与秦印差别不是很大,但秦印多凿,汉印多铸。魏晋时期官私印形式和钮制均沿袭汉代,然铸造上不及汉印精美,线条稍显纤弱。传世给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较多,用刀若刻若凿,风格舒放自然,从而成为这一时期篆刻风格的代表。
本书分为上 下两卷,各含六辑,共十二辑。邓德业的印作,以深刻的思想见地与厚重的艺术功力见长,并多为印坛不多见的长卷篆刻组印。在北京书展会上被誉为 思想篆刻家 。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先生亲笔为其题写书名,并题词 道出瓴甓 。本书一函两册,一个版权,一个定价,不分册销售。
《篆刻分类赏析系列》丛书,是一套为篆刻爱好者和篆刻专业读者精心准备的参考用书。丛书直面读者需要,将时下具代表性和艺术性的经典篆刻作品按风格分类,精选8个类别,分别遴选100方典型印例加以赏析。 每一方印例都围绕两个方面赏析,既带领读者 看 印面背后的作者、用字、用典等更深层次的意味,又解析印例中的技法如刀法、字法等,引导读者 临 。 书籍前言部分,勾画出这一风格的篆刻的源流和特点;正文部分是以 左赏析、右印例 的形式呈现,印例若有封泥样或边款,一并呈现,边款提供精校释文;书后的 印材举要 部分附上代表性印例的印石、印面彩图,供读者更全面了解印章。 书中印例大多是贴近原大呈现,并标注尺寸,个别印例尺寸不详也均注明。有边款或封泥的印例,均提供原大参考,或因版面原因没有原大呈现的,均有标注。 《篆
《篆刻小丛书:篆刻学》是著名篆刻家和书法家邓散木的遗著。本书是他根据几十年实践总结出来的心得经验。文中对于印章的源流,名家篆刻流派,章法、刀法作了论述和介绍,翔实扼要,对章法辨析,具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图例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