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丛书旨在通过当代实力派书家的现身说法,帮助读者解决书法创作中的技法问题和观念问题。当代书法在技法方面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当代很多实力派书家都作了很多探索,也都有各自的 独门绝技 ,我们约请他们来分享自己数十年来探索而得的 绝技 ,以期有益于读者诸君。考虑到不是每一位有志于书法的年轻学书者都有机会当面向名家请教,我们选取了书法学习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以 讲坛 的形式将名家的私人课堂分享给大家,为读者讲解书法实践中技法及观念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语言生动活泼,并力求深入浅出,是针对中、高级书法读者的参考图书。 《篆书艺术十讲》分为 篆书之源流 先秦篆书经典解析 秦汉篆书经典解析 唐至明代篆书经典解析 清代篆书经典解析 近现代篆书经典解析 篆书之技法 篆书之临摹 篆书之创变 点击当代篆书创作 等十讲
《十六金符斋印存》为吴大澂所辑,分十册本与二十六册本。十册本成书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收印589方。*册收古玺、图案印46方;第二、三册收官印128方;第四至九册收私印344方;第十册收杂印71方。后又辑出26册本,成书于光绪十四年,收印1140方。本书精选其中较为精彩的古玺、汉魏官私印、图案印以及杂印,汇为一册。《十六金符斋印存》为吴大澂所辑,分十册本与二十六册本。十册本成书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收印589方。*册收古玺、图案印46方;第二、三册收官印128方;第四至九册收私印344方;第十册收杂印71方。后又辑出26册本,成书于光绪十四年,收印1140方。本书精选其中较为精彩的古玺、汉魏官私印、图案印以及杂印,汇为一册。
吴大澂晚号愙斋,金石学家、书画家,1885年,吴大澂会同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重勘东部边界。经吴大澂、依克唐阿再三辩驳,据理力争,终于达成协议。于1886年10月12日正式签订《中俄珲春东界约》及《中俄查勘两国交界道路记》。含补立 土 字牌,添立 啦 、 萨 、 玛 字界牌和一至十八记号;收回黑顶子;争得图们江口通航权等,从而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本书即为吴大澄在勘界过程中的吟哦诗册,共计五十二首,翔实记录了吴大澄在勘界过程中的行程与精神状态。诗册以行楷书写就,其孙吴湖帆书签,具有很高的艺术及历史文献价值。
本书从近三千部印谱的几十万方玺印中去粗取精,经多次筛选,精选出印章305方,其中上古玺印104钮,明清以来流派印章201钮。全书以篆刻艺术发展为纵线,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品佳作连缀起。同时,又对每方印章的时代演进、艺风嬗变、文化背景、创作理念,以及配篆、章法、运刀和风貌追求等,都力求剖析得言之有物,使之兼具典型性和完备性,既可赏析研读又可作为学习临摹的范本。
本书从近三千部印谱的几十万方玺印中去粗取精,经多次筛选,精选出印章305方,其中上古玺印104钮,明清以来流派印章201钮。全书以篆刻艺术发展为纵线,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精品佳作连缀起。同时,又对每方印章的时代演进、艺风嬗变、文化背景、创作理念,以及配篆、章法、运刀和风貌追求等,都力求剖析得言之有物,使之兼具典型性和完备性,既可赏析研读又可作为学习临摹的范本。
《十钟山房印举》,清陈介祺辑。所收皆六朝前玺印。此书开集各家藏印于一谱之先河,择印精良,汇印一万零二百八十四万,为集古印谱之空前巨著。惜其卷帙浩繁,读学不易。今据朵云轩所藏光绪九年本,精选有代表性、艺术性者两千纽,增补释文,重谋版面,成《十钟山房印举选》,以飨读者。
印章因多用篆文刻成,故称篆刻。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全套21卷,收入了自先秦至明清印章近三万方,本册收录了自明代时期拥有代表性的官印近千方,入选的拓本皆为后世收藏家之原拓、精拓。是研究中国文字发展演变和篆刻的兴衰传承以及篆刻书法篆刻爱好者学习临刻的宝贵资料。将会取得双效!
《汉晋南北朝印风(中)》是全国专享一套全方位收录中国历代篆刻和印章的图书。由中国篆刻大师黄惇主编,众多篆刻书法家合力编写的图书。该套图书是学习推荐工具书,也可作为精品图书收藏之用,有很好的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
《蜀素帖》和《苕溪诗帖》《研山铭》都是北宋书法家米芾创作的书法作品,艺术水平较高,并称米书“双璧”。《蜀素帖》是行书绢本墨迹书法作品,为作者在蜀素上书其所作各体诗八首而成,其作品内容为游记和送行之作,书法天真自然,笔法跳荡精致,结体变化多端,笔势沉着痛快。《苕溪诗帖》内容为米芾从无锡去往苕溪时所作的六首诗,通篇八面生锋,笔力雄浑老辣,潇洒自然,天真活泼,激越昂扬,全卷书风真率自然,痛快淋漓,变化有致,逸趣盎然,反映了米芾中年书法的典型风貌。《研山铭帖》此帖沉顿雄快,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不受前人法则的制约,抒发天趣,为米芾大字作品中罕见珍品。 本书为经折装。
《中国历代印风系列-明清瓷器押印印风》,印章因多用篆文刻成,故称篆刻。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中国的篆刻艺术是以中国独有的汉字为创作对象、以极为抽象的线条为表现手法,其艺术的独特性、丰富性和深邃性,除了体现视觉艺术的一般质感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凸现篆刻家对于篆刻的理解、篆法源流以及刀法运用的综合能力的体现。篆刻是令人心驰神往的,一方没有生命的印材,一经象高一清先生这样高明的印人落刀后,便赋予了生机无限的艺术魅力。印人所注入的多种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可以引发欣赏者的共鸣与丰富的遐想……从而形成了“篆外之象”,可谓石不能最可人。正如丰子恺先生所云:“在不满方寸的小空间,布置、经营、用自己的匠心造成一个最理想的无缺的具足的小世界,这是西洋人梦想不到的幽环境”。 其次高一清先生十分重视对传统的学习与继承,但他也非常重视继承传统之后的发展传统。他继承传统是择优而取,发展传
印章因多用篆文刻成,故称篆刻。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小小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中国历代印风系列》全套21卷,收入了自先秦至明清印章近三万方,本册收录了自明代时期拥有代表性的官印近千方,入选的拓本皆为后世收藏家之原拓、精拓。是研究中国文字发展演变和篆刻的兴衰传承以及篆刻书法篆刻爱好者学习临刻的宝贵资料。将会取得双效!
《中国篆刻聚珍》靠前辑和第二辑上出版以来,深得篆刻创作者、教学者和广大爱好者认可和好评,在短短时间内,已经重印数次,成为当下艺术出版特别是篆刻出版领域关注焦点。与此同时,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艺文类聚团队会同各方编撰专家老师和制作人员,经过半年多的精雕细刻,《中国篆刻聚珍》第二辑名家印中19种已于近日面世。
国学,汉学也。涵盖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等,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精髓。《田英章田雪松硬笔楷书描临本》推出《国学经典》系列精选常用国学典籍,内容有原文描临、释义对应、范字举例、书写要点、田字格对临。字体由著名硬笔书法家田英章、田雪松执行书写,字体清秀俊美,即有练习书法之用,也能领会、感悟字句带来的启迪。是一套真正写字、学文、悟理、读典的经典丛书。
该系列丛书全面展示了我国摩崖石刻书法的精彩面貌,书中所呈现的石刻书法作品,属于隶书向楷书过渡时期的书法字体,可谓兼容了篆、隶、魏碑等数种书风。它们以碑刻形式,用直观语言为读者展现了南北朝及隋代生动多变的书法艺术风貌。石刻经字大如斗,历来被称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这些石刻大字作品将大字应有的气势和小字具有的周到很恰当地表现出来,是原貌再现的 版本。同时作者从书法美学角度对作品的艺术风格加以解析,使本书成为书法研究者和爱好者临习与研究的 参考。
本书为张迁碑原碑及何绍基临本。《张迁碑》全称为《汉故谷城荡阴令张君表颂》,亦称《张迁表颂》,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立碑于山东东平县。碑文记载了张迁的政绩,是张迁故居韦荫等为表扬他而刻立的。书体结构严整、端正朴茂。此碑用笔以方笔为主,于方直中寓圆巧,笔画粗细相间,生动自然。结构组合,端正中见揖让错综,灵活变化,殊多生趣,而又沉着方劲。学汉隶者,都以此碑为*后范则。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人,字子贞,号爰叟。其隶书用笔洒脱空灵,结构似潦草而实不苟且。由于年代久远《张迁碑》文字剥蚀,今选编何氏所临张迁碑,侧重交代提按转折处,以再现原碑结体风貌。初学者以此为门径实为学习探索汉碑之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