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借鉴了国外较实用的同类图书的一些做法,这主要是指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国外才出版的英文版《新企鹅歌剧指南》,本书编选剧目的原则、范围大体与其相同。容量也相仿。更有必要说明一下王沛纶的《歌剧辞典》实际上是本书的先行者,我们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继承该书宗旨,希图为中国读者提供一部相对比较的歌剧工具书。因为,只有如此,才可能有利于从具象出发来完整回答“歌剧到底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因此,它既是普及读物,也是可供专业人员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的媒介。中国歌剧事业要走自己的健康发展道路,避免“唯西方样式”,似乎从理论到实践都应该完整把握好这个问题。 至于这样的宗旨、意图果真能否实现,凭靠编者单薄之力碍难完成,还望以此为基础或契机,大家一起努力,使这样的劳作成果能在日后臻于完善,成为一种资料。
周枫先生长期以业始终以饱满的热情、认真负责的精神致力于西洋歌剧、歌剧中的咏叹调以及艺术歌曲等唱词的条配工作,对我国声乐教育和演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十分分有益的作用,他和朱小强译编的五本《外国歌剧选曲集》,已成为声乐师生们案头琴上常见甚至是的乐谱,其影响极为深广。 近,周枫先生又在这一套用于独唱的《外国歌剧选曲集》广获好评的基础上,再接再励地将西洋经典歌剧中的约五十首重唱曲也翻译了出来,并精心地使译词与音乐旋律相适应,做到可以上口的演唱。
本书是西方歌剧研究中一部极其重要的经典名著。作者结合运用戏剧批评、历史研究和音乐分析等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不但触及歌剧的深层美学理论,而且涉及非常具体的戏剧与音乐课题。书中所论及的剧目,均是西方歌剧史中代表性的“重头戏”作品。作者通过自己锋利的笔触,对这些经典歌剧进行多方位的解剖和多向度的解释,从而扩展了读者的历史视野,引导读者以全新视角重新认识熟悉的艺术作品,并启发读者思考歌剧这种特殊艺术品种的精髓真谛。此书1956年在美国初版发行,随即被学术界、音乐界公认是歌剧研究中的一部里程碑著作,多年来在西方国家不衰,迄今已被译成法、意、葡、日等多种文字,成为歌剧研究文献中被征引次数最多的论著之一。
继已出版的几本根据歌曲改编的钢琴曲集,这本书是作者在浩瀚的音乐剧银河里攫取的几颗闪亮明。《猫》、《巴黎圣母院》、《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魅影》等等,在这些音乐展开的艺术长卷中,难以言喻内心的感慨,就像一个人置身于大海却无以赞叹它的波澜壮阔。 乐剧经典插曲改编的浪漫流行钢琴曲。本书的部分曲目以爵士风格改编,还有部分曲目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浪漫的改编。如何定位这本钢琴曲集,艺术的通俗?通俗的艺术?
孟超美、吴力菡、安竑宇编著的《世界歌剧画廊》沿着西方音乐史的脉络,按照歌剧所特有的“幕与场”的形式进行编排,为读者还原了一部完整的歌剧“作品”;“剧”中精心选取了大量图片、谱例、音频和视频资料,力图将这部历史的“大歌剧”立体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读者犹如徜徉在光影声色的歌剧画廊中。 作为《世界歌剧画廊》内容的补充,随书光盘不仅收录了书中提及的音像资料(曲目列表见附录),还增加了大量扩展性的文字、图片和音频资料。光盘内容以“时一作曲家生辰,空——世界著名歌剧院,史——西方歌剧发展史,论——歌剧相关知识”四个板块为依托,读者可从不同路径进入并播放音频和视频文件。光盘收录的音乐覆盖面广,涵盖了包括古希腊、中世纪、近代直至现代各个时期在内的珍贵的音像资料。所选的资料大多出自不同的唱片公
来自《纽约是报》的指南丛书系列,文化界著名评论家的权威之作,100部精选歌剧及其出色录音的热情洋溢而见解深刻的完全指南。 歌剧把戏剧的视觉行动和音乐的强烈情感交织在一起,即使通过唱片来体验,这种感觉也丝毫不减。在这本好的歌剧和唱片指南中,作者钻研了故事与音乐是怎样结合在一起从而创作出微妙而有效地感动我们的那些时刻的。在本书中,作者挑选了那些经年不衰的唱片,并抓住了每一出歌剧的音乐的丰富多彩与故事的戏剧性。无论是对于音乐发烧友,还是对于新入门者,托马西尼都是一个关于歌剧的激情与趣味的完美的向导。
原以为,威尔第这位伟大的歌剧作曲家,他那些感人至深的、在舞台上常演不衰的咏叹调在国内恐怕早已经不知有多少个版本了。然而在网上搜索了一遍,却吃惊地发现竟然找不到一套完整的威尔第歌剧各声部的咏叹调中国版。这一方面可说是我国音乐出版的疏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声乐、歌剧领域的中青年音乐家们热衷于舞台上的表演,而忽视了曲目的开拓和艺术上做扎实功课的现状。 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的程达教授、广州星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的程路副教授,在欧洲的数年间不仅跟随大师们刻苦钻研声乐艺术,从事表演工作,而且颇费心机地收集了数位作曲家的大量作品,回国后又将它们加以整理和翻译。这次由我社出版的《威尔第歌剧咏叹调集》正是他们倾注了多年心血的一项硕果,它汇集了威尔第全部歌剧不同角色咏叹调,并根据演唱和
欧洲古典音乐从启蒙、诞生、发展至今已经走过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为人类留下了不可估量的精神财富。那些经久不衰、脍炙人口的优美旋律,至今仍在世界各地流传,但是这些宝贵的音乐文化传入中国却不过百年。近年来,随着文化的繁荣,欧洲古典音乐逐步进入到中国市场。一方面,对于高雅艺术的普及做了大量工作,另一方面,人们所接触到的音乐作品仍十分有限。鉴于没有充足的乐谱资料,使得大家没有办法接触到更多的作品,高雅音乐因此曲高和寡,不能普遍深入到广大音乐爱好者的心中。为此,我有志于将更多欧洲古典音乐的作品介绍到中国,让国人真正了解欧洲古典音乐的精髓,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从l990年到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留学至今已二十多年,其间我搜集整理了大量的欧洲古典音乐作品,包括歌剧、交响乐、奏鸣曲、协奏曲
歌剧并不如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艰涩难懂。本书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带领读者认识并欣赏自歌剧诞生以来受欢迎的100部作品。这些经典故事内容包罗万象,凝聚了西方的生活文化和历史精华,人性中贵和卑贱的感情都同时在这些故事中被体现。几百年来,人产在这些讨论爱情、命运、奋斗和挣扎的故事中徜徉,时而沉痛悲伤,时而振奋欢笔,从中获得了生活的力量。
格林卡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序曲 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是格林卡于1837年着手创作的,完成于1842年,并于同年十一月首演。该歌剧是根据俄国大文豪普希金的讽刺长诗写成的,主要描写了古代俄罗斯的基辅公主柳德米拉在与武士鲁斯兰举行婚礼时,美丽的柳德米拉被魔法师切尔诺莫尔劫走。为了营救柳德米拉,鲁斯兰历尽千辛万苦、重重危险,后借助一把神剑,战胜了凶恶的魔法师,将公主柳德米拉救了回来。故事的结局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获得了美满的生活。整部歌剧贯穿着勇敢、自信而乐观的精神,其主题是善良必定战胜邪恶。 这部歌剧的序曲写得尤其出色,因此直至今日仍然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奏的曲目,而且还被改编为各种形式的轻音乐。序曲成功地展示出歌剧的主题思想,表达了正义战胜邪恶之后,人们欢庆胜利的场面。这部序曲的旋律轻
本书采用的歌剧及歌剧选曲都是出自第四发展阶段的几部著名的、具有代表性的歌剧作品,采用的乐谱都分别选自《音乐创作》、《歌剧艺术》和正式出版的歌曲集及其他一些选集。各具有独特的特点、风格和魅力。 纵观中国歌剧发展的近百年历程,中国歌剧通过音乐、戏剧等因素反映风云变幻的时代发展和社会风貌,成功表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人物的命运和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在音乐表现、表演艺术等方面,中国歌剧的创作始终是在开放的前提下,坚持民族化、大众化,既坚持传承优秀的中国文化,也十分注重吸收和借鉴西洋歌剧宝贵的艺术经验,在借鉴中求发展,使中国歌剧在世界歌剧舞台上愈来愈展现出她的迷人魅力和风采。
本书分为三编。编“歌剧本性论”是对歌剧美学的宏观论述,首先从构成美学角度入手,逐一探讨歌剧的构成形式诸范畴的各自特点及其在歌剧综合美营造中的作用和地位、歌剧综合美感的生成规律及途径、歌剧不同体裁类型及其美学特征,进而论述了歌剧高潮和形象塑造的意义。第二编“歌剧音乐论”围绕歌剧音乐的戏剧性这一核心例题,首先从歌剧音乐结构的时代变异视角寻找不同时代、不同歌剧美观念的历史发展轨迹,进而对各种不同的声乐和器乐形式在歌剧中的戏剧性功能作了具有本体论和创作方法论意义的总结。第三编“歌剧文学论”着力于歌剧文学本性及其美学特征的研究,并从歌剧题材取位所常见的名著改编实践中提取出若干命题并给以美学阐发,随即又探讨了歌剧剧本中两大要素——场面与剧诗的创作规律与特点。因此,本书既有抽象的美学思辨
《歌剧魅影》讲述华美的巴黎歌剧院,神秘的黑衣幽灵频频出现。财物失窃,员工突亡,大牌女歌星在演唱拿手曲目时竟然发出癞蛤蟆般的鼓噪……死亡的阴影笼罩着人心惶惶的歌剧院。天生畸形的埃里克被父母和社会所遗弃,只能戴着面具深深藏于歌剧院的地下。骇人的丑陋幽灵,却有着音乐天使般的天籁之声。他恋慕着纯真的克里斯蒂娜,暗暗助她一夜走红,无奈她却早已心有所属。当整个剧院沉醉于她天籁般的歌声时,舞台忽然一片黑暗,克里斯蒂娜神秘蒸发……在魔王的禁宫里,沦为囚徒的姑娘必须在婚礼和葬礼之间做出选择……
理夏德·瓦格纳是德国十九世纪浪漫派音乐大师,有“歌剧”的美誉。张黎编著的这本《歌剧瓦格纳》力图以不大的篇幅,描绘这位既聪慧又复杂,既精力充沛又放荡不羁的天才艺术家的生活和创作经历,供读者花费不太多的时间,了解和认识这位艺术天才的特点。
本书是从美国阿尔弗莱德出版公司引进、在北美地区热销的乐谱,分为电影音乐、爱的旋律、百老汇歌舞、乡村音乐、歌剧中的旋律、摇滚乐等分册。收入丛书的作品改编简单,深受各年龄层钢琴演奏者的欢迎,不仅是了解欧美流行音乐的途径,也是自娱自乐休闲时分的伴侣。 歌剧中的旋律船歌选自歌剧《霍夫曼的故事》、我将去远方选自歌剧《瓦雷》、女人善变选自歌剧《弄臣》、饮酒歌选自歌剧《茶花女》、夜女王咏叹调选自歌剧《魔笛》、斗牛士之歌选自歌剧《卡门》、晴朗的一天选自歌剧《蝴蝶夫人》。
罗西尼(1792-1868)生于罗马尼亚 。让乔奇诺·罗西尼声誉鹊起的因素莫过于音乐的旋律, 这点连华格纳都不得不承认。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喜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 一夜之间让罗西尼的音乐在欧洲各歌剧院中炙手可热。 罗西尼主要以喜歌剧作家的身分见知于今世, 但他在世时, 其严肃性、悲剧性的歌剧也获得很高评价--《奥泰罗》、《高林泰被围》、《摩西》、《威廉泰尔》都是让人口耳争传之作。他的退休蒙著一袭神秘面纱, 曾经引来人们的猜疑。他的确又创作了两阙大规模的宗教乐曲《圣母哀悼曲》与《小庄严弥撒》, 并以创制为数颇钜的钢琴小品以自娱。但是不管是啥原因, 他的职业生涯确实在1829年声望达到峰时就倏然停止了。 《塞尔维亚理发师》于1816年2月20日在罗马首演,整部歌剧内容趣味盎然,轻松且高潮迭起。内容叙述阿玛维瓦为追求罗西娜,
音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很廉价的心灵甘泉。无需任何立志和知识,我们便能轻易地在音乐里如临仙境。即使在很嘈杂的环境下用大力度优惠的音响播放,仍然能陶醉在动听的旋律和天真无邪的曲风中。%26n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