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 高博士现代汉语方言丛书 中的一本,书中精选了漳州闽南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6出歌仔戏剧目,包括4出独幕歌仔戏和2出闽南语诗词歌仔戏。戏文的对白、唱词使用的都是地道、纯正的闽南语土语俗词、谚语、惯用语,所有方言、俚语、土字、俗言均用汉字表示,并标注了国际音标,再配以闽南本土音乐进行吟诵歌唱,把剧情主题、细节、人物性格特点等表现了出来。每出戏文均附有 词语简释 ,对其中的难语生字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或解释。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不仅可以了解原汁原味的闽南歌仔戏,还可以进一步了解漳州的戏曲和文化。
中国昆曲是戏曲百花园中*有文化品位的一个剧种,由于她在中国的17、18世纪曾经掀起过长达200年全国范围、不分阶层的社会性痴迷,更由于她曾经在中国剧坛一枝独秀近300年,对后来许多新生的地方性剧种都有滋养培育作用,使她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百戏之母、百戏之师,在中国的文化史、戏曲史、文学史、音乐史、美术史、剧场史、演出史等领域享有无可匹敌的崇高地位,同时昆曲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重要一员,对其进行研究整理、发扬光大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的。 本书是一本有关中国昆曲知识的普及读物,经初审仔细审读,书中没有涉及民族宗教政治等需报送备案的内容。全书主要分为四部分,分别讲述了昆曲数百年间流布全国各地的历史发展传承、昆曲中*代表性的一些底蕴深厚的代表剧目、昆曲美轮美奂的表演艺术以及昆曲发展长
中国戏曲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在戏曲百花园中,除了众所周知的 国粹 京剧和 百戏之祖 的昆曲之外,还有众多的地方戏曲剧种。无论从受众群体还是从覆盖区域来说,众多的地方戏曲剧种是中国戏曲的主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孕育一种地方戏曲,地方戏曲也是当地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通过欣赏不同的地方戏曲,我们也可以受到不同地域文化的熏陶。 由栾波*的《地方戏曲/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识读本》是一本有关中国地方各种戏曲艺术的知识普及读物,书中并无涉及重大选题备案内容,也不存在民族宗教及政治问题。全书详细介绍了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河北梆子、秦腔、川剧、晋剧、粤剧等9种在全国范围内影响较大的地方戏曲剧种,从历史、剧目、演员、院团等多方面尽可能地为读者展现这九种地方戏曲剧种
《长生殿》是清代剧作家洪昇的杰作,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二人从长生殿盟誓到马嵬之变,再到天上团圆的传奇经历。前半部分着重描绘了他们的爱情与盛唐的繁华,后半部分则展现了安史之乱后,二人天人永隔,但真挚的情感最终感动了上天,得以在月宫中团圆。全剧情节跌宕起伏,情感真挚动人,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本书稿精心摘选了《长生殿》中的经典段落,并配以精美的图画,同时辅以许渊冲先生优雅流畅的译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场视觉与文字的双重盛宴,以供其深入鉴赏与品味。
中国少数民族戏剧是在中华民族丰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经长期历史衍变逐渐发展形成的。它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少数民族群众认识历史、塑造自我的重要手段,而且具有沟通心灵情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社会效应。它以丰厚的文化积淀、特有的艺术风采,完成着自娱、娱人和高台教化的历史使命,在人类进步的发展历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它们进行发掘、整理研究,有助于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增强民族团结与凝聚力。 本书是一本有关中国少数民族戏剧知识的普及读物,全书内容仅限于介绍各种少数民族戏剧的起源、分类和艺术特征,并无涉及重大政治宗教备案内容,亦不存在影响民族团结、与现行国家民族政策相悖的内容,可以出版。全书以民族为分类,分为藏戏、傣戏、蒙古戏、维吾尔剧、壮剧等,详细介绍了这
《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杰作,讲述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之间跨越生死界限的传奇爱情故事。杜丽娘因梦中与柳梦梅相遇而相思成疾,病逝后化为鬼魂,与柳梦梅人鬼相恋。在柳梦梅的帮助下,杜丽娘最终还魂复生,二人终成眷属。该剧以浪漫主义手法展现了追求爱情与自由的主题,情真意切,曲辞优美。它不仅在中国戏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是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作品,被誉为 百花齐放 中的一朵奇葩。本书稿精心摘选了《牡丹亭》中的经典段落,并配以精美的图画,同时辅以许渊冲先生优雅流畅的译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场视觉与文字的双重盛宴,以供其深入鉴赏与品味。
本书为珠海社科学者文库之一,通过分析粤剧自诞生以来在语言、音乐、剧本、舞台表现形式、思想内容等各个方面持续性的改革新变,指出改革就是粤剧的传统,探讨粤剧改革背后广府人深层次的文化性格、美学理念、哲学精神等。 书稿分上下两编。上编专论粤剧的地方化变革,讨论粤剧从诞生到如今在各个方面发生的变革,包括粤剧的起源发展、粤剧与粤语的结合、粤剧音乐的革新、粤剧剧本的创新、粤剧舞台表现形式的新变等。下编主要讨论粤剧的持续改革体现出岭南地域特性中的娱乐性和商业性、粤剧与广府人的文化性格和精神内涵的关系、粤剧是广府的民间风俗的重要载体、粤剧在海外华人中的文化功能、粤剧的美学等问题,指出粤剧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坚持在市场里存活、坚持走通俗艺术之路以及坚持改革,以适应大湾区人民不断发展的文化娱乐需要
《桃花扇》是清代文学家孔尚任的传奇之作,以明末复社文人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悲欢离合为主线,深刻展现了南明王朝由兴至衰的历史变迁。剧中侯、李二人情感纠葛与国家兴亡紧密相连,他们坚守忠贞,抵抗奸佞,最终却因时局动荡而无奈分离。全剧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鲜明,不仅是一部描绘爱情与国家兴亡的杰出戏曲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内涵的文学巨著。本书稿精心摘选了《桃花扇》中的经典段落,并配以精美的图画,同时辅以许渊冲先生优雅流畅的译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场视觉与文字的双重盛宴,以供其深入鉴赏与品味。
《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古典戏剧名著,讲述了书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红娘的帮助下,冲破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该剧以细腻的心理描写和优美的曲辞,展现了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的执着追求,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剧情曲折动人,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生动优美,被誉为 古典爱情剧的巅峰之作 。它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戏曲、小说等文学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稿精心摘选了《西厢记》中的经典段落,并配以精美的图画,同时辅以许渊冲先生优雅流畅的译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场视觉与文字的双重盛宴,以供其深入鉴赏与品味。
昆曲不是一种柔美小技,也不单单是中国古典戏剧中的范式、戏中*、曲中之神,昆曲格律之中正,运气吐字之松沉,曲牌结构、舞台魅力和音乐节奏之中庸圆融,都可以让人心生敬畏,不敢造次。 作者用优美简洁又不失严谨的笔调,将昆曲从诞生在江南的命中注定到六百年的昆曲梦娓娓道来。在书中,昆曲不再是高冷难懂的阳春白雪,而是魏良辅的昆山腔、梁辰鱼的《浣纱记》,是沈璟的“吴江派”、汤显祖的“临川派”、《牡丹亭》,是传奇里的故国旧家,是行当、唱功、做功、舞美这些美好的名词……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在水磨调里慢慢沉醉吧
戏曲艺术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是伟大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与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早已经湮灭无闻,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任由后人凭吊和哀思。但中国戏曲在经历了古代歌舞、说唱艺术、滑稽表演等众多艺术形式的共同哺育和漫长的发展历程之后,成长为艺术殿堂的宠儿,成为了享誉世界的艺术奇葩,直到今天仍然活生生的呈现在舞台上,这是中华儿女为之自豪的。 本书是一本有关中国古代戏曲知识的普及读物。全书从古代戏曲的起源、形成、繁荣、辉煌及新生入手,讲述了中国古代戏曲从远古萌芽到参军戏再到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的整个发展历程。全书内容深入浅出、语言生动流畅,并配有大量富于艺术表
京剧打击乐是京剧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乐队中起着主导作用。京剧打击乐之首是板鼓,板鼓的指挥手段分为两大系统,即单楗指挥系统和双楗指挥系统。每个系统都有其完善的指挥规范和套路,对这种规范和套路一般称为 鼓套子 。 鼓套子 即鼓师为衬托各种唱腔过门,以檀板和鼓楗按上述两种指挥系统的规范和套路,在单皮鼓上演奏的各种鼓板套点。它与唱腔过门相互配合,为旋律支撑节奏。京剧唱腔过门 鼓套子 程式繁多,用法各异,作者凭多年创作经验,对前人演奏法加以分析、提炼,找出规律行的东西,进而上升到理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该稿专业性强,作者旨在总结前人成果,加以改进,形成一套传承后世的研究成果,以方便后人借鉴使用。
田仲一成所著的《古典南戏研究(乡村宗族市场之中的剧本变异)》以《琵琶记》与四大南戏(荆刘拜杀)以及南戏化的《西厢记》为对象,分析明清时期各地方剧本的文本流传、变异与社会性质。通过比对各地版本的唱词与宾
杭剧是杭州地方传统戏曲,它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初,曾广泛流行于杭、嘉、湖地区和上海、苏南等地,曲折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本书以大量的田野调查为依据,围绕杭剧这一研究中心,试图在文化生态视域下,梳理出杭剧发展的历史脉络,还原杭剧形成、发展、衰落、复兴的历史面貌,并全面考察其民间文化生态的演变,深入剖析与其相关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地认识地方戏曲民间文化生态与戏曲发展的相生互动关系,探索当下传承路径,为其他类似濒危地方剧种提供参考与借鉴。本书为*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地方戏曲民间文化生态的失落与重建:以杭剧为中心》的研究成果。
藏戏是现存中国戏曲剧种中为古老的剧种之一。据传广场演出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其他一些大剧种,如京剧、昆曲、川剧等,历史都比藏戏短。藏戏源于西藏各地,流传在雪域高原的各个角落,基本没有受到外界或外民族文化艺术的影响,因此,它们不仅在国内戏曲艺术中非常奇特,而且在世界各国的戏曲艺术中也是十分罕见。李云、王文章主编的《藏戏》力图以翔实的材料、生动的故事和丰富的图片将这一古老神奇的文化形态——藏戏艺术呈现于读者面前。
田仲一成所著的《古典南戏研究(乡村宗族市场之中的剧本变异)》以《琵琶记》与四大南戏(荆刘拜杀)以及南戏化的《西厢记》为对象,分析明清时期各地方剧本的文本流传、变异与社会性质。通过比对各地版本的唱词与宾
陈益著,谢柏梁主编的《昆山幽兰满庭芳(昆曲发源地人物传)》收录7篇传记,详尽记述了昆山历代名人的小传:名伶黄幡绰、文学家顾阿瑛、曲圣魏良辅、曲神梁辰鱼、文学家张大复、歌姬陈圆圆、近现代昆曲人物,娓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