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古籍修复师历时七年,寻访了中国13个省、自治区的全国古法手工造纸地。她以亲身经历结合专业视角,考察了各地传统手工造纸技艺及传承现状,记录了 寻纸 过程中的点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探寻手工造纸术孜孜不
齐白石,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齐白石?杂画篇(二)》采用单张册页的形式出版,既便于临摹,又便于装框装饰家居。书中收录齐白石杂画多幅,烂漫多姿,多用墨线勾勒再渲染,画作中常散发出浓浓的野逸气息。
作者经过研究、筛选,从锡剧历来流传的剧目中选取了101个经典唱段,按剧目选段、独唱、对唱分为三个部分。为便于读者欣赏,每个唱段均有剧情、唱段及演员简介。本书所选唱段经典,文字介绍通俗、精炼,适合专业锡剧工作者阅读,也适合业余锡剧爱好者自学使用。
本书梳理20世纪昆曲研究理论,探讨学者研究经验与治学方法,总结20世纪昆曲研究学术史的一般规律。首先从吴梅的学术道路与影响看20世纪昆曲学术格局的形成。继而从昆曲文献的几个问题看其中的学术传统。并且清理昆曲乐律中的传统曲学观点和西方音乐观点。此外,从演员和曲家的角度谈20世纪昆曲表演,从如昆剧史、昆剧志和昆剧词典的编撰分析21世纪昆曲研究的新趋势。
本书内容包括中国刺绣发展的基本脉络、课堂教学情景锦集、采风实践教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教学成果展览集锦、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作品成果汇编,对罗城仫佬族的有关文化刺绣方面的内容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全国唯
《演剧、仪式与信仰:中国传统例戏剧本辑校》内容简介:例戏,是指中国传统戏剧在正戏演出前搬演的一些带有仪式功能的短剧。这是我国传统戏剧的一种特有戏俗,搬演的目的主要是为沟通神人,以满足俗民的信仰需要;演出剧目与正戏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一般要和演出场合相谐和。就例戏的生存空间来看,例戏是纷繁复杂民俗活动中的一种特殊事象;据功能而言,例戏的搬演是广大民众民间信仰的一种表现。也就是说,例戏虽是一种演剧,但同时也是一种信仰,一种仪式。《演剧、仪式与信仰:中国传统例戏剧本辑校》从笔者多年来收集的500余个例戏中选取了其中的230本,分赐福类、庆寿类、人生礼仪类、功名类、其它喜庆类、类进行了归类整理。
《中国一日美好小康:中国作家在行动(上下册)》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是中国作协2020开展“中国一日·美好小康——中国作家在行动”大型主题实践活动作家采风所写文章的结集。该活动中,中
再明亮的舞台,演起昆曲来,都美好得陈旧。——旧人、旧事、旧的心绪,旧情未了。妩媚和烦恼都是许久以前的,尘封起来没有走样。几个朝代几个百年前的一篷一笑,而今,也还是懂得。懂得,却无法安慰了——隔得太远,隔了万千的光阴。横亘着岁月的河,昆曲是对岸的风景。河水汤汤,没有摆渡的舟。只有停留在此岸看着。迷失、怅润、困惑……一段段前尘往事,明明素未谋面却偏偏似曾相识,梦里熟悉得真切,醒来,皆不认得。昆曲,是今生看到的前世。
该书共分为《香谱》和《新纂香谱》两个部分,以类书的形式将各类香料汇编成书,分门别类介绍了香的产地、分类、用法、用香情况、配方、收藏放大、历史、器具以及一些相关的古籍文献等内容。按原文、校注顺序编排,通
该书共分为《香谱》和《新纂香谱》两个部分,以类书的形式将各类香料汇编成书,分门别类介绍了香的产地、分类、用法、用香情况、配方、收藏放大、历史、器具以及一些相关的古籍文献等内容。按原文、校注顺序编排,通
《中国老虫具.蟋蟀罐篇》由谷毅平主编
本著作以中国西南地区傩戏文化为研究对象,收录了十位学者近十年来(2010年-2020年)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梳理了近三十年西南地区傩戏文化研究的学术脉络。二、开拓了傩戏文化研究的学术视角和学科、融学科领域;文图并茂,配附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典型图片。三、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学术观点,如“贵州安顺屯堡地戏是军傩,是傩戏的一个品种”“历 湖南曾是贵州傩戏源地之一”“阳戏‘三圣’是阳戏类型的标志”“阳戏的三种形态在西南地区呈‘带状’分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