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系统总结越剧舞台念白的专业新形态教材,汇集了越剧舞台优秀剧目念白选段,行当丰富,流派纷呈,且经越剧表演艺术家不断实践检验,已成经典,具有重要的实训价值与传承意义。 教材为立足于越剧语音的规范与教学实践的运用,着重强调越剧舞台语言表现能力的培养,一是越剧规范语音知识的应用;二是越剧舞台语言处理的能力。全书共分三个篇章,具体内容如下: 篇章:行当念白 (一)花旦念白;(二)小生念白 ;(三)老生念白 ; (四)老旦念白 ;(五)丑角念白。 第二篇章:行当对白 第三篇章:自学念白 本书着眼 互联网 背景,深化教材创新改革,着力打造戏曲新形态教材,将互联网及新媒体资源与戏曲教学有机融合,在内容上,每一段念白配有对应二维码,链接名家音频和视频示范,同时,图文并茂,强化可读性与可看性。
本书是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沈昳丽的*本演剧随笔。她把演剧过成了日子,把昆曲视作有美感的生活方式,从传统剧目《紫钗记》《牡丹亭》《长生殿》表演上的 旧中求新 ,到新编剧目《红楼别梦》《椅子》的 新中守旧 新中创新 ,从传统戏剧舞台走到实验剧场、音乐剧场,赋予昆曲更多的表现力,实现昆曲和现代音乐的结合。创办 昳丽道场 ,台上台下,戏里戏外,以传播和弘扬昆曲文化为使命。本书记录了沈昳丽从艺35年来对舞台对戏剧持之以恒的思考与探索,读者即观众,字里行间,动静张弛,是场上做戏,但愿亦是心有灵犀。
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饮誉世界,这一成绩有赖于齐如山在其背后的鼎力支持。齐如山先生不仅为梅兰芳设计表情、身段、造型,还为其量身编写剧本。梅兰芳轰动美国的京剧之行也是齐先生提议、推动的。梅齐二人的友谊合作持续二十年之久。齐如山不仅是社会活动家,更是中国戏曲的研究大家。他出生于昆剧之乡高阳,在戏剧的浸润中长大,及至青年时每每趁出国之机观看西洋话剧。通过中西艺术的比较,对中国戏剧的表演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通过戏曲研究与实践,他得出戏剧“无论何处何时,都不许写实,有一点声音,就得有歌的意味。一点动作,就得有舞的意味”的结论。这个论点准确而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戏曲表演的特点。 《齐如山国剧论丛》除选收了齐氏具有代表性的剧学著作,还首次整理集合了散见于报刊、杂志中的单篇
语言与韵律的关系是一个新的课题,也是近年来的一个热点问题。本书选择黄梅戏中的代表性剧目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黄梅戏唱词的语言。既有对某一时期黄梅戏唱词的共时描写,又涉及黄梅戏唱词的历时变化;既有对黄梅戏唱词的单独考察,又涉及五大剧种之间的比较,揭示了韵律对黄梅戏唱词语言的影响,并对唱词创作提出了建议。本书既可以给语言学和戏曲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也适合所有对语言学和戏曲语言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聂付生编著的《20世纪浙江戏剧史》介绍了:自 19世纪末始,曾经闪耀浙江剧坛的传奇退出舞台,成为浙江人永远的记忆,而以摊簧和乱弹为代表的浙江地方戏逐渐走上舞台的中心。其中又以新崛起的越剧为著。相较于以剧本为中心的历史,这时期的浙江地方戏却选择了一条对其发展多少是一种制约的重表演、轻剧本的发展路径。早改变这一发展路径的是扎根上海的越剧人。20世纪40年代初期,姚水娟、袁雪芬有意识地引文人加盟,着手越剧的大胆改革,并取得有目共睹的成就。其他如绍剧、婺剧、瓯剧、台州乱弹、甬剧、姚剧、湖剧、睦剧、杭剧等仍旧在坚持演提纲戏之路上蹒跚而行,这一状况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才告一段落。
杨孝明翻译的《昆曲-十五贯》分为三章,**章为简介,扼要介绍了昆剧《十五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重获新生的过程。第二章对昆剧《十五贯》的形成过程及人物原型进行了探讨。第三章介绍剧情,对剧中人物况钟与其他主要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做了较详细的分析。书后附有剧本的英语译文。
围绕粤剧文化主题的创新素养项目化学习的活动手册,以粤剧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展为基础,立足教育基本理论、课程教学理论、教育戏剧理论以及已有的实践经验,针对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 唱、念、做、打 四种戏曲艺术表现手法为架构,突破传统粤剧课程的形式,创新粤剧课程结构体系。 手册从三个切入维度实现创意实践、艺术表现、审美感知以及文化理解等方面核心素养的培育:一是从倡导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出发,以真实问题情境为切入口,致力于引导学生回归生活世界,运用理性思维与逻辑分析方法,通过系列戏剧教育活动、劳动实践活动、职业体验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并理解粤剧传统文化、粤剧名人大师、粤剧传统技艺等,提升学生的戏剧理解与演绎能力,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二是从 玩中学、做中学 的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方
《浙江婺剧孤本剧目研究》为2013 年度立项的文化部艺术科学研究项目,主要是对现存的两本婺剧手抄孤本进行的整理研究。该书将手抄孤本进行扫描影印的同时,对其中的内容作了初步的文字与符号整理,并以“按语”的形式对一些婺剧抄本特有的语言符号加以了解读与研究。
%26nbsp;%26nbsp;%26nbsp;%26nbsp;《中西名剧导读》共选中西舞台演出剧本80个。其中戏曲剧本60个,中西话剧剧本20个。编选原则以时间为纵线,上承古代,侧重
《越剧男班老调汇集》系“上海越剧名家唱腔精选系列”之一,全书分为:四工唱书调,吟哦唱书调,南调北调,正调,鹦歌调,武林调,山歌小调的共计二百余首唱段。
本书为个性阅读提供了可能,在作者个人视角下,对潮剧的形态、特点、代表性剧目及典型人物的解读,带着文人化色彩,有分享的价值。本书力图以深度准确的文字、精致的面貌带给读者一次悦读之旅。随文的图片精美、丰富
杨守松编著的《昆曲大观(玉山曲话)(精)》用一篇篇小短文留下曲家、曲友、曲迷们与昆曲不得不说的小故事,仿佛一个昆曲小品集,短小精悍,生趣盎然。文集横亘古今,跋涉四海,记录了作者所感所想,所思所悟,是昆曲世界的小小万花筒。